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静 《经济问题》2006,(7):79-80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75%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就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养老保险模式而言,无论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商业养老还是政府养老,都不能单独、有效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首先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否建立并保持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需求动机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态度、财政能力、农民的意愿、制度设计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条件。结合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对上述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农村全面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从防范老年贫困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提供最低收入保障,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目前大多数农业地区比较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庆朝  张旖诺 《经济论坛》2003,(6):12-12,2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我国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目前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而同期的农村,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传统的集体核算被打破,农户成为自主经营单位,原来靠集体经济支持的有限的保障已名存实亡,现在农村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的是家庭养老保障及土地养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民家庭养老及土地养老保障已不能适应农民养老的实际需要。一、迫切的现实问题1.家庭结构变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结…  相似文献   

5.
云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推行以来,农村养老保险的经济社会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集体养老功能严重退化,甚至完全丧失,另一方面是以完全的家庭养老保障为模式的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着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如何解决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并非比全国其他省区严重,但作为相对落后的地区,及时探讨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则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认为,在诸如云南这样的边远省区,尤其是分散落后的农村,制定和实施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计划并纳入制度建设的轨道,是现在和将来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据民政部调查显示,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项目中,80%以上的农民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养老保险问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是“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而在当前的经济和人口条件下,特别是城镇化和老龄化的发展,对这一传统的养老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有效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中国与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别和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了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对中国的借鉴之处:政府应承担起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任、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立法、循序渐进地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承包权基金、确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凯  雷丽 《财经科学》2001,(2):95-98
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经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会使我国农村人口老年风险积聚。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特征。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加快行之有效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讨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影响农民养老保险意愿缴费能力的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贫困都会抑制农民的意愿缴费能力,身体健康的农民和富裕的农民相应的意愿缴费能力并不强,具有缴费意愿的农民和具有缴费能力的农民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曾进行过尝试,目前,一些省份又相继推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黑龙江省也应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本省区域性制度构建。在制度构建中既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更要结合黑龙江省具体情况在保障对象、保障方式等制度安排上进行创新性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青海省农村建立一种合理的全省普遍推行的农保制度很有必要性,而对于农保制度的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问题,首先需要讨论的是农村适龄人口是否具有相应的缴费能力。通过适龄人口与保费需要量之间的比较,可以得出青海省农村居民整体上初步具备参保缴费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的难点之一是确定合理的养老金给付水平。衡量养老金给付水平最核心的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采用"社会平均替代率"概念,提出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设为农民劳均收入的50%能够实现"保基本"的目标。现行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约为8%,远低于目标替代率水平,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土地保障、子女养老、社会救助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养老综合替代率达到32%~37%。未来随着社会养老金给付提高,综合替代率将在2030~2035年达到目标替代率水平,在2050年达到66%~68%。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从以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中筹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我国正积极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为筹资.笔者认为,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有关筹资功能的设计上有制度层面和运作层面两重难点,对此提出了要强化明晰制度的功能与目标、加大中央与地方财政的监管和支持力度、采取合理的征缴形式,发行农村健康彩票、征收烟酒行业健康保险费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已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纳入城保型、单独保险型、综合保险型。对三种制度的参与、权益享受、待遇水平等比较之后发现,三种制度各有优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设计应注意民意、经济、技术等的可行性,应按照农民工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分别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结合国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路径的比较分析,探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及适宜的运行机制,文章结论认为,我国农村正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同传统的家庭保障、社区服务、互助组织等有机结合,重视使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工具,以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城乡有别的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一直被认为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对于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方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行业发展规模、技术进步类型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增量将对行业间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计划、偏向性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性的技术进步类型和瞄准性的政策扶持方案,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财产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国1980-2009年的相关数据,引入六个解释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中国财产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寿保险需求截然不同,经济增长、人均收入、风险意识对财产保险需求未发现有显著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汽车拥有量和货物运输量对财产保险需求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进一步解释了财产保险市场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了基于宏观层面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四个要素: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比重。选取三个区域31个省市2000~2007年期间共8年的面板数据,经EVIEWS软件通过回归计算方法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工业化程度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有显著反向影响;城市化程度、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比重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依据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构建出新农保替代率精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新农保替代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实行比例费率制;鼓励农民尽早开始参保并保持长期缴费;鼓励参保农民选择较高的档次标准缴费;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应当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继续强化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国各地农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08年国颁统计数据,专门分析全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全面比较各大区域农村状况.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农村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积蓄年度增长幅度相关系数为负值0.8695,东中西部和东北相关系数在负值0.9439至负值0.7038之间,"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对于全国各地农村普遍成立.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覆盖率和均等度很低,农村居民对于未来年景的"自我保障"需求更甚,加之他们收入和消费水平偏低,面对前几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无法紧缩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必需"开支,于是只好压缩"非必需"精神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