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CDM机制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 碳排放权交易是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减排的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这些国家在控制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将排放份额分配给国内的机构或企业。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如果不能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排放权贸易市场规模由不存在排放权贸易到全球排放权贸易逐步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首先,我们研究了在不存在排放权贸易方案下,发达国家完全依靠国内减排行动来实现《京都议定书》为其设定的减排目标的情况。最终,我们把排放权贸易市场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从而形成全球排放权贸易。我们的结果表明,随着排放权贸易市场的扩大,经合组织总体受益也随之提高。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发展中国家本身也从排放权贸易市场的扩大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金鑫 《活力》2014,(21):43-43
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现状 1997年,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签署《京都议定书》,承诺于2008年--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实现平均减排5.2%,以欧盟为主的经济体率先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近年来,全球碳市场交易量持续增长,至2013年实现交易总量10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总额约549.8亿美元。《京都议定书》中虽未对发展中国家做硬性要求,但我国一直积极参加国际节能减排,2009年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至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较2005年水平降低40%—60%”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4.
浅谈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目标,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需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2%。《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采用排放权交易(ET)、联合履行(J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等三种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5.
《秘书工作》2011,(1):54-55
碳排放交易市场指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1997年1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日本京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在6种被要求减排的温室气体中,  相似文献   

6.
正一、碳排放权及其交易概述(一)碳排放权碳排放权又称"温室气体排放权"。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以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的碳减排任务。议定书为帮发达国家顺利实现减排,制定了三种灵活机制,其中一种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机制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允许附件1国家的政府或者私人经济实体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以换取投资项目产生的部分和全部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  相似文献   

7.
能源、环境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了有效兼顾三者利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中首次提出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虽然未能就减排目标达成一致意见,但都殊途同归走上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低碳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8.
黄岚  陈文韬 《科技与企业》2014,(16):163-163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保护政策。《京都议定书》要求,从2008年到2012年,欧盟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低8%。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欧盟制定了排放交易体系。本文借鉴此种交易在微观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中对家用轿车碳排放的控制政策,并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与现行的汽油税和单双号限行政策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碳汇交易     
《财务与会计》2011,(7):35-35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而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化而制造了大量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把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  相似文献   

10.
正一、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简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协定暂时不承担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中设定的三种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排放权交  相似文献   

11.
The Kyoto Protocol that went into effect in February 2005 set limits on th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We document in this study that firms from countries ratifying the Protocol and setting limits on GHG emissions (i.e., European Union [EU] countries, Canada and Japan)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GHG disclosures compared with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s not ratified the Protocol. Additionally, we document that firms from India, which has not set any limits on GHG emissions, make even less GHG disclosures than firms from all other countries covered in this study. Our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GHG disclosures are greater for Canadian and Japanese firms compared with firms from the EU countries and that they also differ somewhat across EU firm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atification of the Protocol and limits on emissions improve pollution disclosures. In the absence of Protocol ratification, mandatory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may be needed to ensure adequate and reliable pollution disclosures.  相似文献   

12.
Climate change regulations pos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firms that produce large volumes of carbon emissions. Accordingly, firms in the trade‐exposed emission 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critical regulatory stakeholders. Following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ratification of the Kyoto Protocol in 2007, the proposed installation of a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is one of several business concerns as the government seeks to implement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n this study, we inve stigate some of the major concerns that confront emission intensive businesses, and ask what the critical issues are for firms as a consequence of climate chang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what this means for their strategies. The study uses a concept mapp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 to reveal that future emission trading system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mpacts resulting from emission reduction initiatives represent serious strategic concerns to stakeholder firms. Adaptable business strategies offer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these perceived concerns and problem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and ER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The adoption of the Kyoto Protocol in 1997 has led to increasing business interest in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It has also created much uncertainty for companies, particularly about the role of trading in realizing emission reduc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at drive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show interest in emission trading and carbon offset projects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data of 136 companies derived from a questionnaire, it also examines the role that country of origin, industry affiliation and companies' environmental strategy play in this regard. Findings show that industry pressure and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 are the main determinants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mission market. It appears that climate policy particularly induces energy‐related industries to reduce emissions, which puts them ahead of other industries with regard to their interest in emission trading.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and ER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该法案有关碳关税的规定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WTO所确立的相关原则,也不符合WTO的相关条款。对此,我国必须在充分利用WTO现有法律机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国情的碳税制度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二阶段博弈的碳排放权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政府和两企业之间的一主两从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企业之间的差异Bertrand价格博弈模型,将两者结合成一个二阶段博弈模型。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以及决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证明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通过每个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均等化实现排放权最终的优化配置,而政府通过确定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比例实现社会的公平性。最后通过数据分析了环境污染程度、企业的减排技术对在均衡条件下的企业效益、政府决策偏好和社会公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温变暖使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变得十分必要,由《京都议定书》催生出来的以交易温室气体排放权为主的国际碳市场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本文从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了国际碳市场的形成基础和运行条件,通过对该市场现状的研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并对我国如何发展碳市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治理流域水污染的有效手段,而流域初始排污权的分配是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起点和关键。本文基于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以市级行政单元为主体,以COD、NH3-N、TP和TN四种污染物为客体,采用等比例削减法对太湖流域初始排污权的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太湖流域初始排污权分配量与现实排污量以及太湖流域初始排污分配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核心要素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参与主体、碳排放权的取得、行使和消灭四个方面。碳排放权交易的参与主体包括绝对参加者、项目参加者、协议参加者以及自愿参加者。碳排放权的取得有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其中,无偿分配方式划分为基于"祖父法则"的分配和基于"基准法则"的分配;有偿分配方式包括政府定价和拍卖。碳排放权主体可以将碳排放权用于提交、转让、存储和借贷。碳排放权因履行碳减排义务、期限届满以及收回等原因而消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晓峰 《价值工程》2010,29(7):81-82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虽然在《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我国的减排任务,我国仍以对全球气候变化负责任的大国姿态,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碳排放的国家对策和开展重要议题讨论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我国在资源禀赋、工业化阶段和技术条件上对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障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尤其是应该加大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投入,当然这些要构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我国企业在碳交易进行博弈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别进行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并求出了企业双方达到纳什均衡后的碳交易量及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