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凤兰 《经济论坛》2006,(8):121-122
一、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金融发展很不协调且呈加剧之势,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重构我国农村金融应该遵循金融的客观规律,从我国实际出发,构建政府指导下的,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以及其他非正规金融组织等多种组织形式相互竞争、协同发展的混合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按照这一改革目标要求,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1.…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几十年中,农村金融始终被"政府失败"和"市场失灵"所困扰.近三四十年来,微型金融的成功为农村信贷和穷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微型金融成功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并认为微型金融的发展同样面临着"风险、成本和社会目标"等农村金融基本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吴慧 《时代经贸》2007,(4X):140-141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在金融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千头万绪,任重道远。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各项工作,如何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这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 《时代经贸》2007,5(4):140-141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在金融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千头万绪,任重道远.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各项工作,如何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这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回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3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反思农村金融改革值得关注的四个问题,即改革基本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整增设;忽视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两难处境;农村土地的抵押融资功能受到限制。目前,农村金融改革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该文在揭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金融抑制的根本还在于制度创新。本文结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理论,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金融约束的分析视角提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和现实特点,揭示民间金融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同时民间金融具有明显的制度变迁的导向作用.当今中国农业投资的需求迫切要求加强农村金融建设,其改革的方向是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改革模式,放松对非(准)正规金融的管制,允许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型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引导其规范发展对农村金融生态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然后讨论了发展小型合作金融组织对完善金融生态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对金融生态的建设影响也是有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和发展我国农村小型合作金融的对策建议,以发挥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姚耀军 《财经研究》2006,32(4):103-114
反思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时首先要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文章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  相似文献   

10.
叶开宗 《当代经济》2010,(10):34-35
由于长期受到政府"抑制"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体系不合理,发展滞后,已难以服务和满足于"三农"的发展需要.面对当前"三农"发展新形势,我国主要面临"供给型"金融抑制.于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景将主要在于金融机构体系的合理构建和金融服务的完善创新.构建一个真正服务"三农"的金融组织体系,既是服务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效机制,也是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使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