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克 《新财经》2009,(12):82-84
从1949年到2009年,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周年国庆大检阅,这六十年中国走过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最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今天,已全面融人现代国际社会的中国,以强大的国力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2.
张幼文 《世界经济研究》2017,(3):F0002-F0002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了解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到学习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跟随“入世”的谈判进程,到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从抵御一次次外部危机的冲击,到报告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近四十年来,世界经济研究的主题始终紧跟国家的发展而创新。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推动辽宁低碳物流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从哥本哈根世界大会、《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以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十年。这十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共赢的十年,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中重新定位,由参与到引领的十年。这十年,中国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5.
张宜琪 《发展》2006,(6):49-50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能源战略和国际能源市场产生深刻的机制性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如何在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实现中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明确中国的能源战略取向刻不容缓。一种很有市场的观点认为,能源供应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中国能源引发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世界能源安全。中国油气消耗大幅上升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美日欧等传统石油消费大国的警惕。西方舆论不时推出“中国推高国际油价”,正在进行“扩张”,其“巨大的能源需求将加剧国际和地区竞争和冲突”等论调,声称中国已对美日欧构成威胁。能源领域的“中国威胁论”逐渐显现,能源需求带来的国际摩擦和冲突将难以避免,中国在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时势必增添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伟 《浙江经济》2023,(4):13-16
<正>美欧商业银行危机引发的“地震余波”到目前仍未退去,虽然未来半年美欧经济多半不会发生衰退,但减速将是大概率。而从最新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回升,但回升速度和幅度低于预期;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将可能经历一个倒U形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关于当前世界经济,一个绕不过的话题无疑是近期美欧发生的商业银行危机。两个地域的银行危机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7.
《港口经济》2008,(8):61-61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从传统的数量、规模竞争延伸到航运服务、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的竞争,即从“硬件”到“软件”、“硬件”并重的综合竞争,成为世界航运的发展趋势。中国航运业同步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提升在世界航运界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幼文 《世界经济研究》2017,(2):F0002-F0002
新的一年又到来了,在此《世界经济研究》全体同仁谨向广大作者与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了解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到学习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跟随“入世”的谈判进程,到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从抵御一次次外部危机的冲击,到报告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近四十年来,世界经济研究的主题始终紧跟国家的发展而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十年。这十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共赢的十年,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中重新定位,由参与到引领的十年。这十年,中国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01年9月《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去年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马不停蹄地在国际社会上游说“人民币定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的同时输出通货紧缩,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今年美国财长约翰·斯若积极督促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其实,美日财经界人士希望人民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其目的是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研究》2007,(12):F0002-F0002
本书以“和谐世界”为主题,从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十五个专题分析了2006年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升新的事实。作者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关系新理念,中国的国际责任不断提升,经济开放战略的推进将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更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研究》2007,(11):F0002-F0002
本书以“和谐世界”为主题,从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十五个专题分析了2006年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升新的事实。作者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关系新理念,中国的国际责任不断提升,经济开放战略的推进将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更和谐地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从外商“吞噬”中国名牌商标谈起四川省乐山市科委彭元江名牌产品是高科技、高质量的结晶。商品品牌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标志。一个国家没有一大批国际名牌,就很难成为经济强国。现称雄世界的可口可乐、万宝路、松下这些国际名牌商品,把美、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经济关系发展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一、美欧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仍有决定性影响众所周知,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美欧一直有极为重要的影响,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金融地位迅速崛起和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在亚太地区范围的影响正在加强,并对美国某些传统势力提出挑战。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蓝图开始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在事关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贸易体制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美国和欧共体起突出作用的状况并未改变。最近的突出例子是,1993年12月15日,乌拉圭回合之所以如期达成协议,就是因为美欧于“最后关头”在农产品问题上达成了妥协。乌拉圭回合谈判过去久拖不决,也主要是美欧在农产品等问题上分歧造成的。显然,美欧“操纵”了整个谈判。英国《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延续了“十一五”快速发展的主旋律,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港口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社会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开始缓慢复苏,但随着欧美国家经济的持续恶化,金融危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复关障碍”:中国十年后果真世界第一? 1992年,美国兰德公司及其他一些学者使用购买力平均法,评估中国的经济实力,不禁大吃一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快3倍,十年以后,在经济总量上将居世界第一位! 按照购买力评价法评估中国经济实力,低估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前景,高估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和经济实力。这样一个评估方法,竟然与历史上“黄祸论”联系起来,演变成“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日本、东南亚鼓噪了两三年。——中国远远没有那么强大,国际社会为什么要高估中国?——他们是害怕中国迅速强大  相似文献   

17.
一、变化中的世界经济形势 七十年代以后,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西方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长期的低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的萎缩和国际市场的饱和导致了西方经济从实际经济大发展时期转入“象征经济”(即货币经济)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世界经济充满着动荡和不安,美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3):F0003-F0003
2011年3月18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10)颁奖典礼暨“世界经济与中国”学术演讲会隆重召开。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主持大会,国际著名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作为嘉宾,到场发表题为“宏观经济学在美国的失败”的学术演讲。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到2008年,东莞在3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农业县一举跃升为颇具影响力的新兴城市和国际闻名的制造业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第一经济走廊”,这里汇集着驰名的中国服装第一镇——虎门、全国乡镇企业出口第一镇——长安、家具之都——厚街、中国毛织名镇——大朗等等。有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十分之一以上的“东莞鞋”,年生产服装逾亿件的“虎门衣”,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道》2014,(10):12-15
从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到2001年“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十五”计划,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合作的重要渠道。毋庸置疑,“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成为承载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国际行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