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货币错配程度也不断累积,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都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一基础上,着重对我国货币错配的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我国货币错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对货币错配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形成的特殊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我国货币错配防范和控制货币错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货币错配在我国对M1产生的影响较为直接和迅速,对M2产生的影响较为持久,影响的程度也更大.冲击响应的正效应在经历了衰减和振荡后仍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这说明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长期的,协整检验结果揭示我国货币错配程度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不仅削弱了央行的独立性,而且还可能导致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弱化甚至失灵,本文对加强审慎性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瑾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21-22
货币错配是指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一国在对外的经济交往过程中不得不以美元、欧元等少数几种货币作为计值货币,由此而引发的其国际收支平衡表或是相关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币种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它反映了一国汇率的变动对各经济量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货币错配:一种新的测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超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25(1):85-96
国际上测度货币错配的指标体系经历过几次演变,但均存在重大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模型:综合货币错配绝对量指标(ACMAQ),基本解决了这些缺陷,提高了准确性与合理性。运用ACMAQ测算表明,中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净外币资产型的货币错配,已经带来了巨大损失。从国际比较来看,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均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从部门的交叉数据看,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与银行部门。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货币错配的大量积累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错配形成的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为同样面临着长期货币错配问题的中国提供借鉴,同时探讨中国货币错配问题,最后从汇率制度改革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在区块链技术全方位渗透社会经济生活的背景下,颠覆性的数字货币支付格局正悄然演变.为牢固掌握国家货币主权,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期望在国际货币格局新一轮变更之际拥有话语权.通过梳理全球数字货币发展的实践趋势,发现"严格监管,逐步松动""谨慎布局,循环开放""监管沙盒,规划布局""纳入标准,严防死守""积极推行... 相似文献
9.
货币错配、汇率升值和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虑当前东亚各国普遍存在的资产型货币错配情况下,将Ber-nanke等(1999)模型推广到小国开放经济中,分析了由外生冲击导致的汇率升值影响经济的传导路径,以及这种影响程度所取决的因素。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存在资产型货币错配时,汇率升值降低企业净值,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提高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和产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升值导致的产出下降幅度与该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和金融加速器效应直接相关。当该国货币错配程度较高,金融加速器效应显著时,外部冲击导致的升值可能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物流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钞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现钞货币的印刷数量表明,其绝对数量仍在逐年上升,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4年第三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在适度增长。2004年9月,广义货币M2余额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 相似文献
11.
货币是能被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对宏观金融调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对我国宏观金融与经济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回归方程模型并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供求的统计分析,认为我国处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状态,这主要源自于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降低,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提高货币供给的可控性着手,缓解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的倒逼现象,改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2002年以来我国价格水平又呈通货膨胀趋势,尽管供给冲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基本上可由基础货币因素来解释,货币乘数虽然有所波动,但总的来说对货币供给量的增长贡献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基础货币增长压力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持续双顺差,根源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相关政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冲销外汇占款只能是权宜之计。最后文章就调控我国货币供给增长分别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论文认为,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渠道是调整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但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央行基础货币的变化率与广义货币供给的变化率之间有弱的相关性,这说明我国央行通过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给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另外,央行通过货 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也被证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这对于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环境经济实证研究中广泛运用到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但这一指标的测算方式并不统一,使用不同测算方法得到的指标经常使得研究结论相互冲突。本文回顾国内外文献,梳理了当前国内外研究者使用的环境规制强度测算的主要方法,指出了这些方法存在数据可得性、多维性、并发性等问题,发现环境规制强度指标总体上呈现出由定性向定量指标发展、向可价值量化发展、逐步覆盖更加广泛的人类活动三个趋势。本文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衡量方法,但是提出了理想的环境规制测度的7个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渠道;并利用实证分析,描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乃至国内经济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存在的负面作用;最后提出央行如何在维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减轻这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