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州都市区镇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镇域为研究单元,以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为测度指标,采用GIS空间分类、ESDA等空间分析技术,根据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分析2006-2010年郑州都市区镇域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呈“轴带+市区”的空间扩散态势;第一、第四级水平的乡镇变动幅度大,中等层级水平的乡镇变动不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存在空间集聚效应,2006-2010年之间High-High区、Low-Low区分别增加6、7个,High-Low区由18个骤减至9个,Low-High区小幅减至14个,乡镇经济整体与局部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基于研究结果从区位条件、宏观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中心城区的规模与竞争力等方面进行驱动因素分析,进而提出突出乡镇主导优势产业、实施差别化发展政策、加强集镇区规划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城区竞争力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Moran’s I指数方法分析了我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与集中性,并表现为大体一致的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全国省域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城镇化率的提高,并能通过城镇化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邻近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城镇化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镇域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镇域是县域和城乡发展的重要尺度单元。文章首先对镇的相关概念与功能进行分析,然后重点梳理国内外关于镇域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在经济发展方面,学界就镇域产业经济发展特征、机制及如何保持镇域经济活力等开展了系列研究,横向的产业、格局类研究成果较多,但纵向的全景变化及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空间重构方面,空间规划、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心村镇建设等得到持续关注,但缺乏对不同类型农户和社区重构过程及发展动态的深入研究;在社会管理方面,公共服务供给与公众参与机制逐渐受到重视,而对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公共事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仍较薄弱;在资源环境方面,开展了镇域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土地整治及其效应等相关研究,但对于镇域发展规模、产业类型特征与资源环境效应的基本关系仍不明晰,对镇域系统的资源环境效率缺乏综合认知。在新时代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镇域对于区域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更加关键。应着力加强镇域人地系统演化过程与机制、镇域空间重构与乡村振兴、镇域社会管理制度与治理模式、镇域资源环境效应优化调控及镇域发展新情况与新问题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上述国家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空间集聚优越区位的选择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企业空间集聚优越区位的选择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钱伯增,陈晓平,程进(杭州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310028)1993年浙江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了全省工业产值的60%,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发展和前进中,却存在一些弊病,如:布局过于分散,...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包括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或组织会集聚在城市,而服务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促进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和通过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者间是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但是五个行业的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和政府干预三个方面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因素,研究表明这三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都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农户调查的村域商业经济活动空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形条件下的5个村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行政等级(村、乡、县、市)为基础,总结出农村居民购物消费和销售农产晶的空间等级结构,得出墙南村两级分化型、宋圈村中间集中型、北宋村趋于低等中心地、上河村连续型和陈湾村离散型的消费结构类型;以及墙南村、宋圈村、北宋村、上河村趋于低等中心地销售型结构和陈湾村结构完整销售型结构(以邻县销售为主).试图创建以农村家庭为基点的中心地结构模式和研究方法,以使与基于商业设施的中心地理论相对比.对商业中心地结构和农村居民出行活动空间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另外还对比分析5个村的商业活动空间差异,并对其进行尝试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吸引科技人才集聚,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的空间差异性又影响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现有研究对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忽略了空间因素,难以全面刻画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复杂关系。采用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双向促进作用;科技人才集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与乡镇企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理解和认识技术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技术创新对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技术创新是新世纪全民族进步的驱动力;调整创新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性选择和必然方向。指出,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包括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形式主要有规模化的优质高效农业、专业化的加工业、多样化的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天元  乔观民 《经济地理》2001,21(2):223-226
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是关系到小城镇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在比较详实的调研基础上,就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目的、特点、类型、生长模式、各方面对城镇工业园区建设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发展之上的乡镇企业,受限于农业发展,同时又影响着农业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进步为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客观上要求乡镇企业与农业统一协调发展,即劳动力合理组合、经营体制优化、收益共享、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空间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兴平 《经济地理》2003,23(3):299-303,307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从分析其具体的产业布局特点人手,研究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密集区域的产业发展新趋势与空间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提出了引导该类区域产业空间整合的主要模式与具体对策,并延伸分析了几种典型的乡镇企业主导的产业空间对区域城乡空间的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发展中节约用地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是一对不易克服的矛盾。兼顾两者的途径就是走一条土地节约型小城镇发展之路。本文以此为主题.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土地问题,指出地方保护主义、制度、技术等因素是阻碍节地型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难点所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解决上述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概念、内涵、动力机制、道路、水平和推进措施等方面对农村城市化研究的争论问题进行回顾,从农民角度针对当前农村城市化的概念之争进行评述,指出根源在于没有从农民的视角来界定农村城市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农村城市化是农民面对工业化机会和城市化的门槛时的理性反应和自然选择,主体在于农民,根本动力在于转变为产业工人的农民的收入的持续提升;认为农村城市化道路是内生于工业化进程的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22,自引:5,他引:122  
王缉慈  童昕 《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全球经济中,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寻找发展内力和整合外部信息的接合方式,成为区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问题。这个当今公共政策的重要课题需要多学科跨领域地商讨解决,急需经济地理学者的积极参与。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在我国研究地方企业集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王鸣  翁莉  朱珊 《经济地理》2004,24(3):403-406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文章从1980年代至今的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两次组织创新人手,分析了企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和空间布局演变的过程,进而探讨了民营企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区位因子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以北京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访谈、模型验证等方法,从定性归纳和定量解释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都市区内部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子。发现西方区位选择因子和区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我国都市区快速发展起来的生产者服务业企业,但是受到政府力量的影响,在具体的区位决策时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与现状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汤茂林  姚干谋 《经济地理》1999,19(4):117-122
本文从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度量指标出发,分析了现行城镇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镇人口应包括的人口范围。并把江苏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对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