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炕洋芋、炒洋芋、烤洋芋、洋芋饭……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们食用马铃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百吃不厌,寄托着一代又一代恩施人的家乡情感。"恩施炕土豆",便取材于这里的高山小土豆,软糯香绵,风味独特,在2018年7月举行的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中,成为一个突出亮点。恩施州被誉为"世界硒都",马铃薯是全营养食品,对土壤中硒的  相似文献   

2.
从他记事起,他就是在土豆的包围中长大的:地里种的是土豆,家里放的是土豆,每天三顿饭吃的也是土豆……然而,正是这村里人都看不上的“土蛋蛋”,在这个“80后”小伙儿的辛勤耕耘下,变成了拉动全村致富的“金蛋蛋”。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人多幸福啊,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想吃啥吃啥.记得我们小时候,冬天饭桌的菜就那么三种--白菜、土豆、大萝卜.每年夏天还得往玻璃瓶里存西红柿酱,哪有现在人的口福啊."56岁的宋大妈感慨.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在做着一个"粮食梦"。这个梦就是"吃了,吃饱了,吃好了。"几千年来,这个梦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心里,以至于人们见面打招呼不论什么时间都问"吃了吗?"几千年来,中国人为了实现"吃了,吃饱了"的"粮食梦",孜孜以求,直到21世纪初才基本实现了这个梦想,并继续为实现"吃好了"的梦想而努力着。  相似文献   

5.
杂粮赋     
玉米是老家的主粮。种得多、吃法也多。玉米棒子的红胡须未变黑,贴在玉米骨头上的籽儿还是一包浆的时候就开始煮着吃、烤着吃,直到玉米收进粮仓,仍还炒着吃、炸着吃。老家人谁又愿意将杂粮当主粮呢?在那年头,不愿吃又不行,能有玉米吃就够幸福的了,哪里还敢奢求精米精面。要是遇上歉收年景,辛辛苦苦地播种、施肥、薅锄、收获,最终还是食不裹腹,只能将瓜豆野菜也算作杂粮充饥。就像天旱久了渴望下雨,雨下久了又盼望天晴一样,人的需求总是难以琢磨。如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改善了,人们在吃饱了的同时,还从吃好方面提高。于是大报…  相似文献   

6.
<正>调整虚弱的体质土豆不仅不会使人发胖,还有愈伤、利尿、解痉的功效。它能防治淤斑、神经痛、关节炎、冠心病,还能治眼痛。土豆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肌肉无力及食欲不振的人、长期服用利尿剂或轻泻剂的人多吃土豆,能够补充体内缺乏的钾。高含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群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具有提高记忆力和让思维清晰等作用。夏季没有食欲的朋友,坚持吃一段时间土豆,一定能收到令你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春末夏初,天气不冷也不热,各种瓜果陆续上市,是个敞开了玩、敞开了吃的季节。我喜欢这样的季节。认真说起来,我对水果的喜爱其实也有限,最中意的还是苹果、香梨、橘子、葡萄、草莓、西瓜之类的基本款水果,每每跟青菜土豆萝卜一起拎回家,每天都要吃一两样,既朴素又家常。要说最常吃的热带水果,也就数最大众化的香蕉了,另外不外乎火龙果、芒果、菠萝之类,口味都寻常。不像女友小鹤,她最钟爱的,第二是  相似文献   

8.
正在俄罗斯,土豆享有"第二面包"美称,每年人均消费量达170公斤,人们一年四季每顿饭都离不开土豆。在中国,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2015年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启动后,更是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然而,中俄两国之间,这种俗称"土豆"、学名"马铃薯"的农产品似乎并无交集,直到有一个中国人——西伯利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把中国土豆引种到了俄罗斯。自此,中国马铃薯开始在俄罗斯大地生根、发芽、开花……  相似文献   

9.
<正>冬天,是根菜大量上市的季节,更该多吃这些"大块头"。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根菜是指以肉质根为食用部分的蔬菜,包括红薯、萝卜、山药、土豆等。与其他类蔬菜相比,根菜的农药残留较低,价廉物美,并且营养价值丰富。  相似文献   

10.
腐败现象,古来有之。新形势下,又添新门新族,这就是公款吃喝,请看吃喝世象图:陪客吃,来一个,一"家"陪,客少主人多;闲暇吃,几人凑一块,找个题目便吃喝起来;换位吃,今天你到我这里我招待,明天我到你那里你安排;下去吃,上级来人,作为下级谁敢怠慢,只好摆酒设宴热情款待;上来吃,基层干部上去方方面面都有求于人,当然得认真招待。私人请客、联络感情、红白喜事、酬谢客人等等统统记公款吃喝帐。于是,招待费成了侵吞企业效益、腐蚀干部灵魂的"恶魔",在经  相似文献   

11.
近日,农业部发布消息,马铃薯已成为我们国家第四大主粮。如果土豆会"说话",这两天估计口气硬气得不得了,因为自己也要跟稻米、玉米、小麦一样成为堂堂正正的主粮了。成为主粮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能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因为它是人一天能量的主要来源,占55%-60%,土豆符合这个条件。纵观全球,很多国家都把土豆作为主食,比如南欧国家。在西餐厅里,我们也经常吃到由马铃薯作为主食的餐品。既然土豆已经这么重要了,那今天跟大家聊聊,土豆作为主粮究竟能给我们  相似文献   

12.
<正>太空科幻电影《火星救援》里,被独自遗留在火星上的男主角靠着种土豆、吃土豆生存了500天。为什么是土豆而不是别的食物?事实上,太空生存,既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菜吃的土豆将成为航天员的优选。我国未来空间站建设,也可能离不开土豆。在神秘而危险的太空,人类要想飞得更远,首先要解决补给问题。我国未来的载人航天计划是建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投资农业的大潮已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农业领域探求新的生存"蓝海"。但是,商场如战场,战场讲究兵法三十六计,而农产品营销也必须有些独门秘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寻求一丝立足之地。土豆姐姐的名人营销:蜚声农艺两届的冯小燕说起冯小燕,您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土豆姐姐"的名号,想必您就不会陌生了。她就是吾谷网的老朋友——陕西靖边涌泉居现代农业公司董事长冯小燕,一位将土豆卖到中央电视台七套春晚的创业者。有人说,土豆姐姐家的土豆好,  相似文献   

14.
<正>"吃了吗",这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一句问候,既有时代的特点,也有其深刻的内涵。从"吃饱"到"吃好",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功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当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人们已经从吃的"数量"问题转向更加关注吃的"质量"问题。吃得是不是优质、安全、绿色、健康,已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从我国食物结构看,老百姓每天吃的绝大多数都是鲜活农产品。可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怎么样,直接关系着公众身体健康和生  相似文献   

15.
最爱蘑菇头     
正新鲜蘑菇一直以来是饭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不管用来炒还是用来做汤,都是很可口的一道菜。市场上有很多菌类,我们平时都统称为蘑菇,好多都叫不上名字来,更不知道怎么做,常吃的总是那几样。现在入夏了,当家菜应该是西红柿、黄瓜、豆角、小萝卜等,蘑菇类作为补充菜品,应该添加在餐桌上。营养界素来认为"一荤一素一菇"是最合理的饮食搭配,这里的"菇"指的就是蘑菇。资料显示:蘑菇,富含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常吃蘑菇,  相似文献   

16.
土家蒸菜     
我们土家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自古以来,土家人招待贵客的最好饭菜就是土家蒸菜。俗谚里说,有吃无吃,先给客吃。俗谚里还说,酒吃人情肉吃味。吃土家蒸菜是既要吃出感情,又要吃出味的。一上桌子不到酒醉饭饱你是别想下桌子的。那些年生活清苦,土家蒸菜一般要到年底杀年猪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回。现在生活好了,土家蒸菜可以天天吃了。城里的每个饭馆里也都推出了这道土家大餐:土家蒸菜。其实土家蒸菜也非常好做,把老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坨或红苕切成片,再和新鲜的猪肉、苞谷面、佐料、腌辣椒拌均匀,蒸熟便成了蒸菜。蒸菜既可作菜又可当饭。尽管如此,土…  相似文献   

17.
土豆谁都吃过,但五颜六色的土豆你见过吗?在世界“土豆之乡”秘鲁,土豆的种类多达3000余种,彩色士豆已经成为其国宝级的特产。  相似文献   

18.
<正>豆腐乳,又名腐乳,是桂林三宝之一。在物质匮乏的时候,猪肉1块钱1斤,而腐乳要1毛钱1小块,折算起来,腐乳比猪肉还要贵。在很多家庭,腐乳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珍贵菜肴。在桂林,就曾经流传着一个"四块腐乳"的故事:有个人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为了招待他,买了四块腐乳。谁知道一开饭,他夹起一块腐乳一口就吃掉了。当时人们吃腐乳都是分开一点点吃的,可他一口一块。主人有点看不下去了,就说:这是腐乳啵!他说:晓得,又吃了一块。主人说:很咸的啵!他说:受得,又吃了一块。主人又说:一毛钱一块的啵!  相似文献   

19.
正说起青稞,相信不少人会想起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半碗青稞面"的故事。青稞面是红军过草地的必备食品。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面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  相似文献   

20.
一小捆葱、两把韭菜就是马如林一家的蔬菜储备。大儿子埋怨父亲把日子过得太苦,整天吃的是酸菜、土豆、面疙瘩。过春节,家里也只宰了一只鸡。访遍马如林小院的所有土屋,记者没见到一丁点儿的"荤味"。屋后的地窖里,是他们最踏实的依靠——二三百斤土豆。可在甘肃省康乐县流川乡周边的人都知道,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马如林过的可不是这般光景。他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致富能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0万元户,是县里连续多年的植树造林先进个人,是州级劳动模范,是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农户奖)的得主。站在坡顶,望着自己亲手栽植的百余亩山林,61岁的马如林喃喃自语:我是生生被吃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