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为视角,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传记体小说《奥兰多》进行分析与探讨:小说中的异装/混装现象与性别、异装/混装与性别身份以及君士坦丁堡的象征意义。作者认为,伍尔夫是通过异装/混装来解构和颠覆关于性别与性别身份的主流文化规则,并借以讽刺和批判菲勒斯中心文化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理论界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极少文献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通过对大冶、鄂州和武汉三地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对男性而言,女性的男孩偏好意识也很强,而且女性的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因素对女性的性别偏好意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除培育新型生育文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外,更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以弱化女性的性别偏好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其政策设计的60年发展与变迁,社会性别意识贯穿始终。以性别视角对社会政策过程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了解政策的社会性别价值目标、实现手段和靶向效果。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为参照系,对某省域的社会保障政策及其政策运行进行系统检视和评估,藉此观察我国社会政策的性别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社会性别教育面临着理论支撑的匮乏和现实脱节的复杂状况,同时大学生有着急迫的社会性别教育需要。要解决这对矛盾,可以从认识论层面着手,主张性别平等、突破社会刻板印象、在认识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性别协调;同时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着手,发展社会性别理论、开设社会性别教育的相关课程、着眼于细微并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5.
婚姻习俗涵盖了一个族群的宗教、观念、习惯法与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核心内涵,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其群体的人生态度、性别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都有很大影响。彝族的婚姻习俗是这个古老民族在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精华,是彝族传统文化及彝族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彝族的婚姻制度、说媒订婚、婚姻缔结等方面完整地把彝族"原生态"婚姻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彝族婚姻习俗存在与演进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独特的和谐观、道德观与审美观的承载,提出新时代婚姻观、性别观及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6.
性别教育通过对两性传播平等的性别观念,提供更宽广的社会角色发展方向,为女性建立性别自信和完善人格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通过梳理文献,对我国不同时代的家庭模式和婚姻伦理进行探讨,总结出符合时代特质的性别教育观念和婚姻模式。研究认为推广科学的性别教育有助于我国先进性别文化的传播和良好的性别秩序和环境的建设,并推动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性别和社会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后者则发展于后天的社会生活。社会性别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存在决定了两性使用语言时存在差异。本文着重阐述社会性别的发展,及其在语言性别差异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性别和杜会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后者则发展于后天的社会生活.社会性别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存在决定了两性使用语言时存在差异.本文着重阐述社会性别的发展,及其在语言性别差异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不仅是表征知识的课程文本,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承载者和社会文化的建构物。教科书插图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图像信息来促进知识的形象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分配文化资本来进行文化再生产。经过分析发现,物理教科书插图中对人物表征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表现为不平等的性别文化,会再生产不平等的性别关系。我们应该对教科书插图设计加以改进,消除其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创建平等的性别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与妇女群体相互作用,而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性别平等的互动,需要宪政制度作为中介,以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迪士尼动画电影颠覆了传统电影类型模式,摒弃以往人物呈现风格,挑战旧有社会秩序及固化观念,为居于社会权利架构从属地位的酷儿们重塑身份,最终通过酷儿角色接受“与众不同”的自我折射出现实中的酷儿建立自我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历程。以数部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例,立足于文化研究理论和酷儿理论,对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酷儿形象演化加以解读,从而揭示酷儿群体的性别认同在大众媒介框架中的呈现,这将为性别文化研究提供一种洞察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文本、大学教师及社会文化中隐藏的性别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性别观念与人生走向.从性别意识的角度切入,剖析文本、文化中的男权中心本位思想,反思传统的性别文化观念;剔除纯道德的说教,赋予文学文本鲜活的生命体验,提升性别角色行为能力;改变大学语文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边缘化趋势,建构至真、高尚的人文素养,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权力研究产生时间较早,早期的研究以探讨不同社会背景中社会性别角色的生成机制与文化动因为主,后继的研究深受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在广泛的跨文化研究实践中逐渐关照社会发展、殖民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女性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涉及象征、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派的争论特征。这一研究领域的演进史,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旨趣、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和以男权话语系统为主的传统文学一样,都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的语言艺术。但由于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特殊,因而女性文学也显得“另类”。该文从性别差异入手,分析了女性文学所展示的女性性别意识自觉的演变和特点,认为女性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并养成自主的品格,建构女性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古典时期的社会学大师,虽然迪尔凯姆没有对社会性别进行过专门研究,但他在对自杀、劳动分工以及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中却体现了其社会性别思想.通过对性别与自杀、性别与劳动分工以及性别与宗教信仰关系的探讨,对迪尔凯姆的社会性别思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阐述社会性别理念和分析视角的基础上,用系统论的观点,描绘出公共政策制定系统模型;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中存在的社会性别缺位所造成的问题,提出了把社会性别视角引进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切入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显性或者隐性性别歧视。从“惯习性别”的角度看,人们对社会性别的认知经过了现实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人格特征和社会情景的筛选,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建构出来。因此,要想摆脱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诸多困境,就需从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女大学生建立自信心,以及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含徽  陈婷  曾萌 《企业家天地》2010,(11):155-156
本文分析了开展高职院校女生社会性别教育的意义,对高职院校女生社会性别教育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高职院校贫困女生的社会性别教育提出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个体从出生起就开始了性别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对不同性别有着不同的角色要求,每一个成员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按照符合自身性别的社会期望来形成相应的态度信念和行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形成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在儿童的社会发展中,性别刻板印象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会体现在他们对玩具、活动的选择偏好中。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在戏剧《麦克白》中构建的麦克白及白夫人角色时,隐去了各自应有的性别特征,展现的是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的双性气质,即"双性同体"。他们各自的性别身份并不由意志主体决定,而是在社会性别规范之内通过不断的性别操演的行动而生成的,反映了西方传统男权中心的社会里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