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说,印度遍地是牛,听似荒唐,但却毫不夸张。20世纪80年代,印度牛的存栏数近2亿头,占全球牛总头数的五分之一。在印度,有80%的人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教徒则尊牛为圣,更把母牛称为“圣牛”。对于牛,印度教教规规定:不得宰杀,禁食牛肉,即使是老弱病残的牛,也要让它们“安享晚年”,自生自灭。牛若是横卧在马路中央,行人和汽车对它们都有要礼让三分,绕道而行,绝不会惊扰牛儿。在农村,这些牛可以大摇大摆地“登园入田”,饱食成熟的谷物和果实,而人们对此却听之任之。  印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敬牛节”,表示对牛…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区建设》2007,(3):64-64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却比比皆是。广州六榕寺住持法量法师介绍了佛家养生百字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断想     
《产权导刊》2012,(9):1-1
正作为一个产权人,总爱把重大事件与产权市场相联系。即便无关,也会生拉硬扯连到一起,这就是职业病吧。看着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看着他们的欢笑和泪水,听着记者对他们血与泪的成长过程的讲述,就不由得想到产权市场,想到产权市场的泪和笑,想到产权市场曾经的磨难和今天的气魄。大概只有经历过那段艰难岁月的产权人才会有这种职业病。1896年在雅典举办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仅有九个大项的比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权市场是个托钵化缘的苦行僧,直到颁布了"3号令",产权市场  相似文献   

4.
受胎礼  印度教的教徒们认为,人结婚的目的是为了生儿育女,而更主要的是要生养男孩,以便死后能升天堂。假如丈夫不能让妻子受孕,就要承担杀害婆罗门(即僧侣贵族)的罪名。为避免产下身心不全、体弱多病或残疾的婴儿,就要举行受胎礼。受胎礼是印度教教徒人生的开端礼,因与性有关,所以往往以神秘的方式举行,范围很小。夫妻必须在婚后4~16日内举行受胎礼后才能同房。但身患疾病、未经沐浴或另有所爱的妇女无权接受受胎礼。  盼子礼  印度教教徒为了死后能升入天堂,都希望生个男孩,为此要举行盼子礼的仪式。这种仪式通常在妇…  相似文献   

5.
印度民俗     
印度民俗与中国大不相同: 其一,动物园外有动物。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印度教主张不杀生,自然动物保护得好,是鸟类和动物的天堂,即使象德里这样的大城市,也是百鸟争鸣,松鼠和其它动物随处可见,街道两旁甚至总统府门前都有群猴嬉戏,偶尔还可看到大象。其二,老牛常与人争路。印度教三大神之—湿婆自在天(Siva)的坐骑南迪(Nandi)就是一头白色公牛。传说湿婆在喜马拉雅山修成无边法力,常常乘着神牛云游四方,惩恶扬善。所以牛在印度人心中成为神的象征。因为印度教视牛为神,所以既不能杀牛吃肉,也不能在路上与牛争路。因此,在印度常见老牛悠闲自得地走在马路中央,汽车和行人给老牛让路。其三,进庙观光先脱鞋。游人进庙宇、陵墓观光必须赤足而进,以示虔诚。  相似文献   

6.
李玉环 《魅力中国》2010,(26):303-303,299
印度社会是复杂的,有很多的民族,这些民族又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之间又存在冲突,最明显的是穆斯林、印度教、锡克教。早期英国对印度进行统治时,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维护其在印度的利益。后来,印度的局面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英国提出了“蒙巴顿方案”,印巴之间进行了分治,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分离出来。印巴分治,对印度原本就存在的很多民族矛盾的不断发展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印度印度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牛在印度被奉为圣物,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而伊斯兰教徒则不吃猪肉。虔诚的教徒不喝酒,正统的锡克教徒不剪发,头上缠头布,不吸烟,也不吃牛肉。印度人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男人之间见面可握手,但男人不要和印度女人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开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谈话。穆斯林妇女一般不见男客,但要请印度客人参加社交活动时也应邀请他们的妻子。在印度人家里做客,客人应带些水果、糖果作礼物,或  相似文献   

8.
恒河是印度教信徒们心中的圣河,充满着浓郁的宗教色彩,也是许多国外游客必到的地方。能前往圣河朝圣洗浴,可以说是印度教信徒生命中最幸福的一件事了。千百年来,恒河对于印度教信徒们具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他们不辞千辛万苦而来,只为神圣的信仰。第一次前来朝圣的男信徒们都会在河边找理发师把须发剃光,以示对圣河的崇敬。而当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带些圣水回去馈赠亲友,这是信徒们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在恒河岸边,有许多摆卖各式塑料瓶及陶罐的商贩。瓦拉纳西城(Varanasi),又名巴纳拉斯(Banaras),古…  相似文献   

9.
印度的圣城瓦腊纳西,其梵文名字叫贝纳勒斯。它座落在恒河左岸,距印度首都新德里约780公里,是比哈尔邦最重要在旅游城市。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沿着印度教的圣河———恒河岸边建立。在长达4公里多的河岸上,建有许许多多高大的“码头”———历代王公巨贾城堡般的宫殿以及与之对应的石阶和平台,这是富豪前来朝圣的“行宫”及朝圣时下河沐浴祈祷的专用通道。据介绍,瓦腊纳西市共有大小不同的各类寺庙2000多座,除印度教寺庙外,还有尼泊尔、斯里兰卡、日本和中国的佛寺,几乎是“每隔数十步就有一座寺庙”。其中以印度教大神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爱喝茶,茶是中国的“国饮”,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在印度也有一帮嗜茶如命的人,他们是具有英国血统的英裔印度人,他们把茶看作是能抵御风风雨雨、维系家庭关系的灵丹妙药。年逾75岁高龄的英国绅士──特迪·扬就是一位对印度茶叶种植业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1.
罗乐 《重庆与世界》2016,(14):80-83
印度,一个神秘而浪漫的国度。它既是许多杰出文学作品的诞生地,亦是世界宗教的博物馆。从众多印度文学作品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印度宗教文化与文学的紧密结合。而在印度公元前后时期,伟大的史诗《罗摩衍那》诞生。这本"印度教的圣典",充分体现了印度文学与宗教文化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印度,一个神秘而浪漫的国度。它既是许多杰出文学作品的诞生地,亦是世界宗教的博物馆。从众多印度文学作品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印度宗教文化与文学的紧密结合。而在印度公元前后时期,伟大的史诗《罗摩衍那》诞生。这本“印度教的圣典”,充分体现了印度文学与宗教文化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印度的灯节     
印度的宗教节日很多,有杜尔迦节、洒红节、灯节、娑婆室伐底节、沐浴节、开斋节、古尔邦节、那纳克诞辰节、摩诃毗罗节等,但在众多的节日中,要数灯节最为隆重。印度的灯节,当地称为“迪瓦利节”,是印度教(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2.7%)一年中最重要和最热闹的节日,于每年的10月间开始,通常全国庆祝5~15天。印度灯节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很久以前,印度教教徒为庆祝罗摩衍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罗摩神在经过了14年的流亡生活后返回阿约迪亚庙,举行了盛大的灯火庆典活动,此后人们便把这天定为“灯节”,每年都要庆祝一番。灯节的夜晚,家…  相似文献   

14.
王守奇、白芳礼,刘念友,这本是三个天各一方的人物,让笔者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那“苦行僧”式的助学“壮举”: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因工作机会到老挝出差,虽说每次都来去匆匆,没有更多时间像背包族那样细看山水文物、体验乡风民俗,但也算对这个曾经陌生的邻国有了些许了解,虽然肤浅但却印象深刻。老挝人口大约510万,85%的居民信奉佛教,庙宇更是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寺庙也是老挝最辉煌壮观的建筑。在老挝,身着橘黄色袈裟的僧侣随处可见,并且备受人们尊重。  相似文献   

16.
异域见闻     
接上期)我来到三塔面前时,意外地发现原来这三座白色的塔只及人身高度,四周围着一圈跨腿可过的石墙,墙内种有各色花草。自古以来,这里是缅甸商人、僧侣、游民前往富裕的湄南河流域的关口。他们在离开故园,踏入异国土地之前,先捡一块石头向它参拜,天长地久便聚石成...  相似文献   

17.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僧侣的社会生活已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他们既隶属僧籍又挂名俗籍,与世俗家庭依然保持密切的宗法和经济联系,可以相互继承财产和代偿债务。僧人基本脱离了寺院的集体生活,多与妻儿姊侄共居同活,并象普通百姓一样参加传统私社。僧人名姓也多带俗名俗姓。这些变化,是佛教寺院集体经济和僧侣个体私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世纪中国寺院僧侣生活世俗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的要求提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巨大勇气和对人类的责任感。这一目标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们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社区道德建设是时代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社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区居民的物质享受水平普遍提高,追求物质享受成了当今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理念.对此,现实又在告诉我们: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往往对伦理道德缺乏应有的重视.更有甚者,把伦理道德的修养与追求物质文明的享受对立起来,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把道德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搁置在一边,乃至给社会生活带来了负面作用,社区的伦理道德处于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20.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香港最容易赚钱的是两大行业:金融和房地产。在香港最苦最累最吃力不讨好的也有两件事情,那就是办厂和做工业。但也有人偏不信这个“邪”,他们凭着一种对事业的热爱,发挥“苦行僧”的精神,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中书写了光辉的人生。 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0多年来,你无怨无悔地做着你的企业,从小到大,风雨无阻,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