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晓梅  张超 《亚太经济》2020,(2):142-148+152
海洋经济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内在属性,在深化广东与港澳合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广东的海洋第一、二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而港澳地区则拥有先进的综合海洋服务业,两者互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目前,应积极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发展广州、深圳、香港等几个地区的邮轮旅游经济是建设"9+2"世界级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了大湾区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的三个历程,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市场在2016年已经进入了发展期。随着"国际邮轮港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大湾区邮轮旅游迎来重大机遇,但广深港三地的四个邮轮母港群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挑战。在大湾区邮轮市场特色不明显、港口众多的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需要建立邮轮港口竞合机制、创新产品分销渠道和发展邮轮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湾区经济是沿海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国际著名湾区对所在地区及周边发展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国近年来提出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正从规划到实施,明确自己的定位并引领区域的发展。综合该湾区优势来看,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的视角,中西医融合都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比照分析国际著名湾区要素配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并就如何建设国家中西医融合示范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是判断城市是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和追赶脱钩模型,分析了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脱钩状态的动态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第一,区域内大部分城市已经逐步达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碳生产率实现了显著提高;第二,区域内大多数普通城市与模范城市之间在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两方面的差距均在扩大,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掌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最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使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契机来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一帆 《科技和产业》2024,24(2):165-171
基于系统性构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中心城市的显著性更强。此外数字经济通过人才资源储备与低碳技术创新进一步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巩固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还应缩减内部差异,以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11.
12.
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发展最为迅猛和高素质青年人口最为聚集的区域之一,对于形成我国全面开放创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港澳青年是内地与港澳两地和谐发展的友谊桥梁,他们的未来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内青年的发展问题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新时代下如何促进青年发展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存在港澳青年共享国家发展成果面临阻碍、内地青年在港澳被歧视现象多发、三地政策差异、营商环境和公共治理环境差异等几大挑战。本文运用青年社会学中的家庭—社会环境—社会政策理论框架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提供建设性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促进作用;第二,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是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红 《特区经济》2024,(2):28-3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其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动力来看,既来源于建立统一要素市场、科技创新联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地理空间界限淡化等内生性动力,也离不开完善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红利等外在驱动力。当前,健全大湾区要素市场一体化,搭建区域创新创业空间平台,建立聚合、兼容、开放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便捷、可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制定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国家提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肇庆市面临的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最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最密集的精英人才资源,拥有尖端的高新技术,前途不可估量。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加强肇庆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交通联系,要以国际发展眼光,高标准,严要求谋划市内交通建设,构筑十横八纵城市交通网,由交通引领肇庆新一轮发展热潮,为粤港澳大湾区向大西南拓展发挥桥头堡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须顺应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想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必须增强各级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完善相应的空间治理体系,进而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堵点。文章通过对空间治理的范围、主体、方式和内容进行梳理,将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的理论框架概括为: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构成的多元治理主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治理手段,针对生产布局优化、优质生活圈构建、地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多点多极的发展格局、珠江东西两岸发展失衡、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和城乡空间混杂等空间结构特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治理体系应破除空间边界,畅通内部循环;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完善的产业链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空间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存在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但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障碍,行业同质化竞争和区域发展不平衡3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组建"中央政府"牵头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促进和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找准各自定位,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