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自从开始一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冲突的一种模式,作为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机制,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为很多国家所采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刑事和解制度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2012年新修订的刑诉法中将刑事和解制度纳入其中。目前,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草创之初,在制度构建和实务解决方面还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法定程序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必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不起诉制度体现了检察官在刑事追诉中的自由载量权,是世界各国司法机关在面临犯罪数量居高不下、犯罪种类增加、诉讼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时所做出的共同选择.在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立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予以全方位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许琼 《魅力中国》2014,(5):342-342
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刑事和解制度得以确认并开始指导司法实践。刑事和解尊重当事人的刑事主体地位,代表了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新潮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现实需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正是本文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研究的意图。本文以刑事和解概述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完善刑事和解及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不起诉制度是刑罚理论由惩罚论向目的论转化的产物,是刑事起诉便宜主义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以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起诉制度的法律性质及其分类,并结合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分析我国目前不起诉制度在立法及其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刑诉法的修改从立法层面上首次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全面细致地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内容,明确了操作程序,刑事和解制度的出台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当前刑事和解制度在具体操作中的现状和困境,并对此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爱鹏 《黑河学刊》2012,(3):109-112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是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处理案件、解决刑事纠纷的最基本的条件。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对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都有明确的规范,我国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部门对之认识不一。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加害人认罪、悔过;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有明确的被害人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刑事被害人补偿还是一片空白,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国家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主要理论基础学说,确定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性质,并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补偿的原则、范围、金额、补偿机构、补偿的法律程序以及国家补偿金的来源等几个方面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建构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刑事被害人地位的关注,世界各国相继设立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近些年,我国的司法和政府机关也开始对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这使得将补偿机构设在司法机关还是政府部门成为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9.
刘丹 《魅力中国》2010,(33):52-53
刑事上诉制度功能主要包括:救济功能和统一法律适用功能,但是考察我国刑事上诉制度发现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严重影响了上诉制度这两大功能的发挥,我国刑事上诉制度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苗绘  吕途 《理论观察》2003,(5):68-70
律师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保障刑事司法公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律师刑事辩护制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以及刑事辩护豁免权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但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作证难和出庭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此,我国建立稳定、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结合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此抛砖引玉,以期完善我国证人保护制度,改变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状,促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地开展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试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又存在广泛的问题.因此,应该在分析刑事证据开示制度诉讼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实践的得与失,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国情,构建中国特色刑事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13.
①刑事辩护人: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②取保候审的保证人: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难、出庭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证人作证制度。针对我国当前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应建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确立证人不作证的法律后果、健全证人人身保护机制,以及规定证人作证经济补偿权利、完善证据规则等,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难、出庭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证人作证制度.针对我国当前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应建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确立证人不作证的法律后果、健全证人人身保护机制,以及规定证人作证经济补偿权利、完善证据规则等,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辩护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诉讼民主制度的产物,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一个国家民主与法治程度的反映。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历史不长,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祖丹  李强 《特区经济》2005,(2):237-238
保证是确保债权利益实现的担保制度体系中的一种类型,系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信用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法律制度或担保方式。相对于主债务,保证具有补充性,即保证人的责任在实体上产生于主债务不履行义务之时。但是债权人要实现他享有的对保证人的实体权利,还有程序上的要求,即在一定期间内依法有所作为,否则该项权利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请求权,不受时效制度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前提是什么、哪些案件可以适用该制度、是否所有的诉讼阶段都能适用该制度等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焦点.因此,我国想要引入或移植刑事和解制度,就必须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一制度的适用要素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有着追求社会和谐、注重社会参与、对现行刑事司法体系的补充等契合点;应当吸收恢复性司法有益成分,如刑事和解参与人范围扩大、专门调解人设立、加害人承担责任形式多元化,促进其功效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黄金山 《魅力中国》2008,(25):64-65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加害人以认罪、道歉、赔偿等形式与被害人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源于自然法理念下的恢复性司法原则和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