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车改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启动,近20年来,进展速度缓慢,有的还走进了“车改年年抓,年年有反弹”的怪圈。究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宋圭武 《发展》2014,(9):5-5
正面对公车诸多问题,如何改,社会各界都进行了积极讨论。从我国各地车改试点看,大致有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在国外,一些国家在配备公车的导向上,总的原则是:一是坚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坚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在具体规定上,各国有所不同。客观看,本次公车改革的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公车消费支出,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有些公务员为  相似文献   

3.
也许是笔者过于孤陋寡闻,我是在两个月之前才从一位朋友口中听说"车改"一词,感到很新鲜,遂追问何谓"车改"以及如何改法之类,此君简明扼要地解释"车改"乃"房改"之续篇,并眉飞色舞地描述了一番本单位"车改"的美好前景.原来如此,"车改"就是把现行的公车制度变为私车制度,公家不再配备公车.  相似文献   

4.
我上网浏览了一下各地公车改革的新闻和网友的跟帖,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干部基本上都赞成车改,网友则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显而易见,公车改革已经丧失了几年前刚刚推出时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招标》2012,(36):7-8
财政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对全国事业单位的公车进行一次大摸底,摸清公车的数量、结构、分布及配备、使用管理等情况。此次清查以各级事业单位自查方式进行。此次事业单位公车大摸底意味着什么?自查的方式如何避免漏报瞒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中,对这些单位的公车概念该如何进行界定?车改15年无实质进展公车采购因"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而备受公众争议。面对强大的舆论声音,我国的公车改革自1997年就已经开始,但15年来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此次事业单位公车首次大摸底,带给公众许多期盼。  相似文献   

6.
白朝阳 《发展》2014,(9):50-51
正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备受全民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按照新方案,我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 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新的车改方案出炉后将带来哪些新变化?补贴多少合适?各地一把手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经历的初期尝试、地方投融资平台多元化融资探索和初步规范化运作的三个阶段,并分析相应阶段所映射出的我国财权改革的基本逻辑为放权让利——分权(分税制)——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再界定。在此逻辑推演下对地方政府债券规范化发展的预期与建议为扩大发行主体范围,赋予市县级地方政府相应的举债权,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完善其他配套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余子良 《改革》2013,(1):76-81
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上移,事权下移",造成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解决刺激经济所需的财政支出资金缺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的局面。应从地方政府与银行系统两方面入手,规范融资平台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资金流向、还款备付等方面规范与管理融资平台的运作。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各地投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文章从河北省县域投融资平台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对河北省县域投融资平台改革完善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希望平台公司在加快河北省县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县域产业经济链条,拉动县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国家体改委提出公车改革计划至今,陆续有一些地方试点改革。这些改革多是以现有的公车实物福利为基数,将其折算为货币收入,发给机关干部。于是,不断有人指责,公车改革怎么成了变相给公务员涨工资?原来小汽车只有少数人经常使用,现在发补贴却人人有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车管理模式随之改变,将公车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实现公车的智能化运营,则可以让公车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服务,可以让社会福利政策予以更好建立。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时代为公车管理提供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公车管理模式的更好构建,希望可以为公车的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车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现行公车制度存在哪些弊端。以笔者之见,最大弊端有二:一是太多公车成为私家车,让一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二是公车不是从方便工作的角度配置,而是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拓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渠道成为迫切需要,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地方税与国家税分开收支管理,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政府在"事权"与"财权"上的不匹配,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了大规模、实质性的探索实践。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看,银行借款无疑是最重要的来源,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不断膨胀且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地方财政的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因此,梳理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成因对构建健康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渠道、规范地方政府的负债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脉络入手,找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淮河流域内涝地区的生态环境实际危机入手,针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举措,改革建议从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和重点地区的创新实验模式的确立起步,探索内涝地区新型建筑模式和居住模式,探索新型的农村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设施系统,积极寻求苏皖沿淮内涝地区新农村住宅的多元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据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0225号提案]显示,“八五”期间,我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公车的不合理消费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公车消费还成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黑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目前,全国许多省份、地区已经兴起了公车改革,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抑制官员腐败。公车是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司机工资、用油、修理等全部由公款支付。中国现行的领导干部按级别配备公务用车的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这一制度确立的本意是为了节约领导干部办公的时间或交通费用(即降低交易费用,这是政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已进入一个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时代。在2008年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经济实现快速复苏,各级地方政府主导的融资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起到关键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地方融资平台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融资主体,但融资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信贷风险方面的管理问题,引起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应对风险的相关措施以及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出台,由此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本无疑义。我国公务用车即使不考虑滋生腐败、激生民怨等衍生"灾害",仅从最窄口径的经济视角观察,其弊端起码还体现在:一则总量增长过快,公车耗费已经严重挤占其他更为必要的财政支出;再则公车支出效率太低,有资料显示,我国公车平均使用率仅为出租车1/5,但运输成本却要高出6~7倍。正因为公车之弊人皆可见,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持续试行公车改革。不过这些改革试点用意虽好,但多囿于一时一地。如今回过头来总结这些改革试点的经验教训,最突出的启示当在于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公车改革不触及基本制度框架,而且改革的目标也相对明晰,因此只要上级决心下定,成功只是旦夕间事,即使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面临着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又因为国家严格审查和清理陷入融资困境。文章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目前融资平台运作的有关政策法规,从资金来源、筹资渠道、制度建设和关系协调四个方面创新融资平台模式,为示范区建设和我国同类型经济区域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话题     
《中国报道》2014,(8):9-9
北京理工大学政府经济学教授胡星斗7月22日 公车改革近二十年,以前都是地方试验,补贴演变成变相福利,公车照坐,当改革改到了当权者头上时,没有监督没有民众参与的改革反而可能强化特权和既得利益,这次自上而下的中央机关带头的改革或许不一样,体现了壮士断腕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完善江苏省级公益事业单位公务出行保障渠道,在2018年江苏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胆探索省级公益事业单位公务出行保障与管理。文章从公车改革前公务出行保障形式,到公车改革后出行方式改变,再到对未来公务出行保障方式与管理的思考,来分析省级公益事业单位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公务出行交通保障的前期、现状及前景,为今后江苏省级公益事业单位在优化公务出行保障与管理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