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理论上,外汇占款主要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总体货币供给,进而影响物价水平。近年来外汇占款已成为国内流动性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1998年1B至2012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检验了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了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对货币供应量的正向影响较显著,以及影响的滞后性、持久性与稳定性特征,还揭示了cPI的变动主要来源于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广义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滞后1期和2期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而通货膨胀不是广义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滞后3期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回归分析发现,通货膨胀与广义货币供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广义货币供给仅能解释通货膨胀22.93%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过快过热发展,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来调控房地产业的发展。本文基于2007年1月至2015年3月的月度数据,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Johansen检验着重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存贷利率、房产税三个变量对我国房地产投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和房产税对我国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显著,利率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利率和房产税与房地产投资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实证分析:199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的贷款总额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实际产出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现在中国货币政策能够同时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影响通货膨胀率,但只能通过货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率,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国库现金的迅速增加,万亿国库现金波动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政策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在中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制度背景下,通过构建国库现金与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所做的研究表明,国库现金与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都存在稳定的反向关系,国库现金的增减将导致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和扩张。本文进一步以中国2000~2006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的经验分析显示,国库现金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国库现金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Granger因,国库现金的正向冲击导致货币供应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反应,货币供应量由于国库现金增减而产生收缩和扩张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根据当前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1995~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不同水平的货币需求模型,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利率、股票市场、预期通货膨胀均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在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后,发现我国的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并由此判断货币供应量已经不适宜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52个国家或地区2000~2016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数量论的适应性展开了更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平稳性检验中,将传统的ADF检验与内生两突变点的LM单位根检验相结合,防止因果检验样本的可能遗漏。逐个国家或地区全样本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货币供应和货币超发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影响(10%显著水平)的国家数比重分别为27%和36%,反映货币数量论并非绝对存在而应具备一定的适用条件。通过使用滚动窗口方法,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数量论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情况,得到了适用性不一致的结论。最后,利用滚动窗口的检验结果,发现货币数量论适用与不适用两类国家或地区,除GDP增速外,通货膨胀水平和货币供应增速均具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冯怡 《中国城市经济》2011,(20):255-256
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我国现实来看,房价和我国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之间是存在紧密关系的。本文采用2003年至2010年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和房价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货币的增加会进一步推高房地产价格,而房地产价格的增加并不会引起基础货币量供给的增加。针对基础货币量的泛滥导致的房价上涨,在短期而言,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基础货币的过快增长,而在长期,需要调整基础货币发行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外汇占款,防止由于基础货币量大幅增长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我国季度CPI和GDP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6-2001年货币供应量变动与,物价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有很强的经济证据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狭义货币m1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广义货币m2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自1994年以来,短期内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和真实经济变量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减弱,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也是不稳定的。本文的实证研究不支持货币供应量(无论是m1还是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货币供应方程进行分析,采用2002-2011年间月度数据,用决定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各因素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货币供应量的长期均衡方程,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丁永健  鄢雯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61-65
通货膨胀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现象,对通货膨胀是否由国际输入存在争议。通过对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间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表明,中国的物价总体上受到美国、欧盟的影响,并存在三条传导路径:价格传导、货币供给传导、总供求传导。因此遏制通胀不能仅靠国内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还要注意防范国际通货膨胀的输入性影响。政策建议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节总供求,以及控制贸易规模和结构。  相似文献   

12.
几个月来,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货币供应量有所下降,通货膨胀也有所缓和。但是,最能反映投机资金流入现状指标之一的外汇占款继续高增,人民币汇率体制调整当月,外汇占款月度增加额同比增加68%。[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房价、CPI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与货币的供应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选取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全国房地产均价序列和货币供应量序列,通过进行数据的平稳性分析,协整检验,建立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研究货币供应量冲击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与货币的供应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选取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全国房地产均价序列和货币供应量序列,通过进行数据的平稳性分析,协整检验,建立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研究货币供应量冲击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1993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本文采用双变量GARCH模型测量了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并借助于传统的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中国实际产出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中国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Granger意义上的双向因果性,在作用机制上支持了Okun-Friedman理论假说以及Holland论断;传统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中国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对中国实际产出增长之间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性,但是基于MS-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则表明上述因果性仅存在于特定的机制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与此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则起伏不定、上下波动。基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本文选取我国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上证综合指数(SP)和货币供应量(M0、M1、M2)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能对股票价格波动产生影响。反之,股票价格波动会导致M1发生变动,但对M0和M2的变化不存在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最优货币区:对东亚国家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红 《世界经济》2007,30(6):3-12
本文采用一般购买力平价(G-PPP)模型对东盟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的货币合作程度进行经验研究。在计量方法上,我们运用Johansen的多变量协整分析方法,样本期间采用1994到2003年的月度数据,分别对6组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除了一组实际汇率关系不存在G-PPP外,其他5组关系之间的G-PPP都成立,表明样本国家基本具有形成最优货币区(OCA)的潜力。这一结论的延伸判断是,目前在该地区存在的非制度性货币合作形式,在事实上低估了该地区实际存在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运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1994年到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利率这两个重要货币政策变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能对经济产生影响,但它们对GDP的作用效果是有差异的.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忠民  高珂 《中国经贸》2009,(16):249-250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也连年增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货币供给的增加,还是货币供给的增加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了。本文将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选取1986到2007年共22年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