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生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选取3种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湿生植物(芦苇、美人蕉、再力花),进行了湿生植物纤维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湿生植物木灰微球,湿生植物粉末微球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较好,其中美人蕉粉末微球的吸附性能最佳。当结晶紫溶液的初始浓度为8 mg/L时,美人蕉粉末微球对其的平衡吸附量达1. 428 6 mg/g,平衡吸附时间为85 min。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其吸附机理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次。Lagergren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湿生植物纤维微球吸附结晶紫溶液的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内扩散为该过程中吸附速率的关键控制步骤。证实了湿生植物可制备成吸附材料,并应用于治理染料废水。  相似文献   

2.
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选取3种植物纤维固体废弃物(花生壳、巴旦木壳、南瓜子壳),开展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纤维粉末对重金属离子均有很高的吸附效率,且巴旦木壳粉末的吸附性能最优,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左右。当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2 mg/L,pH为5~8时,巴旦木壳粉末对Zn的吸附效率维持在85%以上,对Cu和Cr的吸附效率均可达90%以上。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植物纤维粉末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以物理吸附机制为主。植物纤维粉末适用于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有利于实现"以废治废"。  相似文献   

3.
以板栗壳粉为生物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染料起始浓度、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下,板栗壳粉对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吸附在150 min内达到平衡;随着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的初始浓度从60 mg/L增加到120 mg/L,平衡吸附量从23.130 mg/g(18.309 mg/g)增加到29.220 mg/g(32.704 mg/g);其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时的平衡吸附量分别达到31.650 mg/g、36.661 mg/g。板栗壳粉对2种染料的吸附都遵循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适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壳粉对2种染料的吸附机理为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4.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溶液pH值测定,研究普通小球藻对直接大红4B染料溶液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染料的降解必须在光的协同作用下进行,模拟太阳光的协同降解效果最好;染料的降解效果随普通小球藻的浓度与照射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掺藻浓度16×108 cells/L的染料溶液,光照5 h的脱色率达到86%以上,降解速度在染料浓度比较高的初期较大;普通小球藻在对直接大红4B溶液的降解过程中不会产生中间产物;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值在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Pb(Ⅱ)为模板离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硅胶为载体,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在稀醋酸溶液中制备了Pb(Ⅱ)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Pb(Ⅱ)离子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考察了吸附酸度、吸附剂用量、静置时间等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在混合溶液中对Pb(Ⅱ)的选择性,比较了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容量;在最佳吸附酸度为4.5时,0.3g吸附剂吸附5h达到平衡,Pb(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b(Ⅱ)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饱和吸附容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2倍.  相似文献   

6.
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废水中钒(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钒(Ⅴ)吸附行为。详细探讨了溶液pH值、改性沸石投放量、吸附平衡时间和温度对水中钒(Ⅴ)吸附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吸附钒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2.63,改性沸石投放量为0.5g,吸附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处理初始浓度为50.0mg.L^-1的钒(Ⅴ)溶液100mL,去除率可达92%以上。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室温(298K)时吸附容量为8.51mg.g^-1。  相似文献   

7.
通过静态阻垢法、失重法和化学分析法,研究了绿色多功能水处理剂SC的阻垢缓蚀性能,探讨了SC的阻垢缓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C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对不同硬度的水均有良好的阻垢效果,阻垢率均可达85%以上,对Ca^2+有螯合增溶作用和使垢层晶格畸变作用,SC在自然pH值条件下,对A3钢缓蚀率可达60%以上,是一种吸附膜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DSC测试了聚氧化乙烯(PEO)均聚物的结晶温度(TC)和熔融温度(Tm),利用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PEO的结晶温度、结晶时间以及PEO的相对分子质量等因素对PEO结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温度对PEO均聚物结晶形态的影响比较显著,在较低温度下(室温下),PEO形成普通球晶,并随结晶温度升高球晶尺寸逐渐增大,当结晶温度在室温以上时,PEO结晶形态比较完善,结晶尺寸比较大,而且PEO的结晶除黑十字消光外,还带有环形裂纹;结晶时间和PEO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只能够影响PEO晶体的尺寸,对PEO晶体的形态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尾水中氮素和COD的去除率,优化筛选出一株微球藻,研究该藻在不同温度、p H值下去除水中氮素及COD的效率。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生长条件,观察微球藻在不同条件下降解尾水中氮素及COD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单因素p H值为9和温度为30℃时对氨氮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均可达到80. 4%;在单因素pH为5和温度为35℃时对硝态氮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51. 9%、55. 6%;在单因素pH值为9和温度为30℃时对总氮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71. 4%、74. 5%;在单因素pH值为9和温度为20℃时对COD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42. 7%、43. 6%。  相似文献   

10.
氧化改性活性炭吸附去除水相中磺胺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硫酸,浓硝酸,30%过氧化氢以及高锰酸钾溶液作为氧化剂,氧化改性活性炭以提高其对于水相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能力。研究微波改性,浸渍改性,回流改性和超声辅助改性四种氧化方法对于活性炭吸附磺胺类抗生素能力的改善。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氧化剂氧化改性活性炭对于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率均有明显提高,硝酸和硫酸改性可使去除率达到90%以上,但硫酸改性更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回流改性是四种改性方法里最优的氧化方法。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氧化改性会增加活性炭表面极性,但是会使微孔容积减小,由此推断这一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