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酿酒酵母或酿酒酵母和树干毕赤酵母,半同步和同步糖化发酵稻草转化乙醇。以稻草作为底物,外加污泥或污泥预处理液来调节发酵过程中的碳氮比(C/N),探讨了不同工艺、不同酵母和不同外加营养物质(污泥或污泥预处理液)对稻草糖化发酵转化乙醇过程的影响。在p H值为6、发酵温度为37℃、5 m L酿酒酵母、20 FPU纤维素酶的条件下,利用1 g预处理稻草和60 m L污泥预处理液进行半同步糖化发酵36 h,得到的最高乙醇得率为0.40 g/g。  相似文献   

2.
细菌素由于具有一定的抑菌谱和无残留毒副作用而广泛地应用于饲料、医疗、生物防治、食品和发酵工业中。发酵条件对细菌素的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培养基成分、有机溶剂的添加、乙醇和乙酸以及发酵温度对细菌素产量影响较大。概述了近年来细菌素的应用及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酿酒酵母(单酵母)或酿酒酵母和树干毕赤酵母(双酵母)同步糖化发酵稻草转化乙醇,分别以外加污泥和污泥预处理液作为发酵阶段的氮源,研究了乙醇转化的影响因素,并对乙醇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相比于预处理污泥,以污泥预处理液作为氮源可以得到较高的乙醇浓度;双酵母系统较单酵母系统更利于发酵稻草转化乙醇;在预处理稻草为2.5 g、pH=6、纤维素酶为5 FPU的条件下,以60 m L污泥预处理液为氮源,接种3 m L酿酒酵母和1 m L树干毕赤酵母同步糖化发酵稻草48 h,可得到最高乙醇浓度5.11 g/L。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稻草和污泥综合利用的新途径,采用半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利用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糖化发酵稻草,并在发酵过程中外加污泥以调节碳氮比(C/N),使稻草转化为燃料乙醇。研究了初始pH、稻草质量、外加污泥质量、酿酒酵母接种量和纤维素酶活力等因素对乙醇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6,温度为37℃的条件下,利用20 FPU纤维素酶、5 mL酿酒酵母糖化发酵1 g预处理稻草和1 g预处理污泥36 h后,得到乙醇的最高浓度为2.58 g/L。  相似文献   

5.
向造纸废水中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启动乙醇型发酵,考察了污泥接种量、进水COD、pH值和ORP值对造纸废水启动的乙醇型发酵形成情况的影响。在pH值范围为12.8~13.0和ORP值范围为-305~-330 m V的条件下,污泥接种量为10 g和进水COD为10 g/L的启动系统运行18~22 d后,最终得到的乙醇浓度为14.87 g/L,表明该启动系统已演替成为乙醇型发酵类型。该研究结果为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废糖蜜作为主要原料,以土曲霉菌株Aspergillum Terrors A2为出发菌,先后采用Li Cl和UV进行诱变,使用溴甲酚绿显色平板筛选,获得了衣康酸的高产菌株Aspergillum Terrors C2,产酸率达到6.71%。以Aspergillum Terrors C2作为发酵菌株,对发酵温度、初始含糖量、p H值、4接种量等影响因素进行L9(3)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7℃,初糖15%,p H4,接种量3%。  相似文献   

7.
乙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乙醇可作为汽车燃料来替代或部分替代汽油。以稻草作为碳源、污泥作为氮源和接种菌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并对该过程中稻草预处理方法、污泥预处理方法、初始p H值、稻草与污泥的质量比(C/N比)和发酵时间等影响乙醇产量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利用1 g Na OH预处理稻草和5 g Na OH预处理污泥,在发酵培养基初始p H值为5、温度为37℃的条件下同步糖化发酵12 h,可得到最高浓度乙醇,乙醇最高浓度为6.86 mg/L。  相似文献   

8.
果酒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酒生产主要包括传统发酵法、浸泡法、发酵与浸泡结合法。传统发酵方法是指果浆或果汁经自然酵母或人工培养酵母,在一定条件下,直至糖分耗尽,发酵自然终止的方法。一般由于含汁多的水果如:葡萄、苹果、梨、猕猴桃等均可采用此发酵法。这种方法有下面几个特点:(1)发酵法是酿制干  相似文献   

9.
以南果梨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正交试验各因素的作用的最佳水平,进行醋酸发酵工艺条件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37℃,接种量0.5%,酒精度7,pH值4.4。  相似文献   

10.
完善的企业内部利益表达机制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因素形成的利益分化,利益一致的前提是利益的表达渠道畅通有效。对利益表达行为的两个主体、两个过程的深入分析表明:强化利益表达者的表达意识与表达能力以及倾听者的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利益表达机制建设,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汽车零部件企业专利信息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检索技术中的需求表征方法和匹配模型来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信息获取后,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检验一致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某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