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1 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继续抓好邵阳、株洲、益阳等在建基地,开工建设常德、岳阳、永州、娄底、长沙等新基地.继续实施42个县(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提高粮食生产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垦经济》2009,(2):25-25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以下4项工作:一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规划。增加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旱作农业、粮食仓储物流等项目的投资。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和物流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对2005年的农业工作部署了七项重点: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为基础,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重点,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粮食单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实现粮食稳定增产。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要继续向主产区倾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当务之急。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是统筹城乡的工作重点。长期以来,我国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拉大了城乡的差距,阻碍了工业资本向农业产业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观点     
◎王建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农业综合开发要确保五个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在长期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做法,概括起来是五个坚持:坚持以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坚持集中连片开发,坚持以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投入重点,坚持严格的资金和项目管理,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项目竣工验收考评制度,坚持合力开发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一、招商项目简介 (一)建设背景:我市是吉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白城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围绕构建“五大基地(能源基地、粮食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商品集散地、生态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经济》2012,(11):10-10
在全国市场上,重庆国企再布棋子。来自重庆粮食集团的消息称,近日该集团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投20亿元建粮食加工及物流基地建设项目。根据协议,粮食集团将参股盘锦临港粮油专用泊位和栈桥、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码头物流中转基地项目、年产20万吨的大米加工项目、年产6000吨的米糠油加工项目、年产5万吨糙米膨化食品项目、建设50万亩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同时将配套建设2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项目实施后,将为重庆粮食集团实施“北粮南运”工程、打造千亿级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1 夯实生产基础,增强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1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红线”。要通过地方性立法,有计划地实行退耕、休耕,坚决制止和打击乱占耕地,毁坏农田、破坏水利以及随意抛荒等行为。同时要通过培育、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搞好病虫害防治,改良土壤,提高复种指数,推广吨粮田,发展立体种植、水稻旱育稀植、模式化栽培等先进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耕地利用率,增加粮食总量。1.2 促进耕地适度集中 要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转包租赁和劳动合作等形式,促进耕地使用权合理流动,使耕地适度集中。(1)创建国家控股的储备粮生产基地;(2)支持龙头企业创办优质稻开发基地;(3)鼓励耕地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集中,逐步形成以乡或村为单位的股份耕地合作经营模式;(4)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并依托中小城镇创办水产品基地、种养基地,大力发展乡镇加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宜春市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和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0个县市区中有8个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870多万亩,粮食总产约350万吨。近年来,宜春市粮食产业化经营通过实施"企业集群化、生产规模化、基地标准化、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一、要把粮食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放在大农业、大粮食中去考虑和动作。近年来,国家对粮食主产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三、加强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耕地持续产出能力(一)组织实施“耕地质量建设推进行动”。加大沃土工程、性耕作、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垦现代化示范、商品粮基设等项目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对提高耕地质作用,通过工程建设带动和引导地方政府、农场和农户耕地建设与保护的投入力度。以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和提础地力为中心,全面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力争使耕地质断提高;以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推进生业建设,积极防治农业源头污染;以科技入户工程为载强指导和培训,推广机械化深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配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按照回良玉副总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的"两个聚焦"指示精神,从2009年开始,农业综合开发率先启动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辽宁省作为重点投入的粮食主产区,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精心谋划,形成合力,大力推进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专题报道     
8月13日上午,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等陪同下,莅临垫江县调研了解粮食油料生产情况。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全国种子基地建设示范县,孙部长希望该县继续发挥农业大国的传统优势,积极探索,规范建设高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粮油综合示范工程提供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经济》2008,(8):47-47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也存在大量中低产田,其中亩产低于400斤的耕地达1600多万公顷。这些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避灾能力差,耕作、轮作、施肥制度较乱,农业集成技术严重缺乏,成为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瓶颈。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东北中低产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将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与示范,有针对性地解决东北土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东北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要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同时抓好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粮食生产。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建设,严守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大力推进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加快构建良种覆盖广、耕地质量好、品种质量优、产业链完整的优质粮食产业。“十一五”期末,力争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单产每年提高1%。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国大宗粮食面临的库存总量相对过剩,优质品种结构性短缺和名牌产品少的情况,分析了实施粮食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产业化带动、基地示范、技术创新、品牌营销、政府推动等方面构建了粮食品牌经营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7.
据国土资源部指出,2005年国土资源工作重心依然是“保护耕地”。国土资源部工作总体思路明确指出,今年,要对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的优质基本农田保护和整理重点支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重点也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大工程倾斜。为此,要落实《国务  相似文献   

18.
一是在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上下功夫。今年政策落实情况总体上是好的,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政策的好处和实惠不折不扣地落实给农民。二是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下功夫。要严格保护耕地,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三是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下功夫。要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  相似文献   

19.
从1983年起农牧渔业部在全国先后选建了六十个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县,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在原有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包括优质商品粮在内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减少粮食进口,增加出口,满足我国对优质粮食的需要,增加农民经济收益等方面,都有深远意义。 关于商品粮基地的选建,1978年国家曾提出12片商品粮基地的方案,“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提出了9大片177个商品粮基地的选建方案,“中国种植业区划”又提出了4大块10片商品粮基地选建方案,这几个方案均偏于我国东半部,而且强调集中连片,对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  相似文献   

20.
1 抓好订单,在基地建设上突破创新 根据国家和湖北省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的建设规划,按照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高起点地确定具有荆州地方特色的优势粮食骨干品种,建立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购销。(1)种子落实。没有优质的种子就不可能有优质的粮源,因此,种子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再生之本”,要挑选适宜于荆州土壤气候条件种植的优质品种。(2)面积落实。要不断实现粮食品质的优化,就必须狠抓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从目前来看,粮食部门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优质品种粮食的种植面积不得少于6 667hm~2,带动农户不得少于5000户。(3)农技管理人员落实。为了有效指导农民抓好优质品种粮食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和使用高效无毒的新型农药,抓好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建设,各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