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企业通过合理避税减轻税负,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从而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合理避税应坚持合法性、实效性、全局性和经济性等原则。常用的避税方法包括企业类型避税法、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合理避税、转移成本费用避税法、在日常经营阶段利用固定资产折旧合理避税以及通过改变纳税方式合理避税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国际避税:跨国经营一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避税是跨国经营中的重要问题,其避税手法越来越多,从法律角度来看有合法的、非法的、表面合法实际是违法的这3种避税法;也有论者从4个方面总结了国际避税的手段,即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利用转移价格避税,利用税收协定避税和通过将一般所得转变为资本利得来避税。西方跨国公司选择避税地的标准大致有政局及经济地位是否稳固、法人税及其它预提税是否完全免除、国际通讯网络是否发达、交通是否方便、当地法规对企业是否限制过严等,我国跨国企业可根据世界40个避税地情况和国际反避税的一些重要措施,研究进行国际避税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得税中关联交易避税常用做法包括:转让定价法、转移利润法、收购补亏法和利用优惠条款法。关联企业的避税行为所造成的税款流失是相当严重的。应采用完善税收制度、完善关联交易披露的会计准则、完善关联公司审计制度等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尤贵  李颖 《商场现代化》2005,(19):113-114
企业所得税中关联交易避税常用做法包括转让定价法、转移利润法、收购补亏法和利用优惠条款法.关联企业的避税行为所造成的税款流失是相当严重的.应采用完善税收制度、完善关联交易披露的会计准则、完善关联公司审计制度等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企业所得税中关联交易避税常用做法包括:转让定价法、转移利润法、收购补亏法和利用优惠条款法。关联企业的避税行为所造成的税款流失是相当严重的。应采用完善税收制度、完善关联交易披露的会计准则、完善关联公司审计制度等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商》2016,(13)
社会主义法制市场经济下,依法纳税是每一个企业的法定义务。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合法的前提条件下,企业为减少税负,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合理避税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但社会上对合理避税的理解参差不齐。一些人彻底反对,把避税当做违法行为;一些人认为企业应当进行税收筹划,节税可以,但不能避税;还有的认为可以合理避税,但要谨慎。虽然说避税违反了税收立法意图,有悖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但避税并不违法,法律上存在合理避税之说。避税不是偷税漏税,避税所用方式是合法的,纳税人行为不具有欺诈性质。本文介绍了从合理避税的定义出发,详细说明合理避税的意义、原则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避税是税收征管当中应当高度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它与偷、骗税等行为虽然性质不同,但都是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避税概念的理解从一般意义和世界各国关于避税的定义看,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某些条款,故意逃避纳税义务或减轻税收负担,称为避税。二是认为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税制、税政的差异,纳税人利用这些差异规定逃避税款缴纳或减轻税收负担,称为避税。一些人把前者称为不合理避税,把后者称为合理避税。至于在理论上是否存在所谓不合理与合理避税,避税与节税有什么联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避税问题在国际上日趋严重.尤其是避税港的建立,为国际避税打开了“方便之门”.本文从国际避税的概念和国际避税地的现状八手,分析了国际避税地存在的原因及避税模式,并分析了国际避税地存在的利弊得失,对避税地进行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简介.  相似文献   

9.
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行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中国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平均亏损面超过一半,另一方面,来中国投资的外资额却节节高攀,情况令人费解。这种普遍性的避税行为对国家税收、对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等都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反避税工作已越来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介绍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现状入手,分析外商投资企业能够轻松运用转移定价法、资本弱化法、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征管漏洞等方法避税的原因是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不合理、反避税法规薄弱、税收征管能力缺乏,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购和外销权大多由外商掌握使外商能够随意操纵价格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10.
避税问题随着我国税收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而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学术界以及立法实践都将“避税”作为一个贬义的概念,认为避税是对法律精神的违背。笔者试从避税的定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等方面来说明避税是合法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谭韵 《商业科技》2007,(1X):15-17
目前,在中国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平均亏损面超过一半,另一方面,来中国投资的外资额却节节高攀,情况令人费解这种普遍性的避税行为对国家税收、对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等都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反避税工作已越来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介绍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现状入手,分析外商投资企业能够轻松运用转移定价法、资本弱化法.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征管漏洞等方法避税的原因是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不合理、反避税法规薄弱、税收征管能力缺乏,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购和外销权大多由外商掌握使外商能够随意操纵价格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财经界》1997,(3)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避税是税收征管当中应当高度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它与偷、骗税等行为虽然性质不同,但都是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避税概念的理解从一般意义和世界各国关于避税的定义看,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某些条款,故意逃避纳税义务或减轻税收负担,称为避税。二是认为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税制、税政的差异,纳税人利用这些差异规定逃避税款缴纳或减轻税收负担,称为避税。一些人把前者称为不合理避税,把后者称为合理避税。至于在理论上是否存在所谓不合理与合理避税,避税与节税有什么联  相似文献   

13.
资本弱化——国际避税的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弱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税收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发达国家都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我国加入WTO以后,外商来华投资企业日益增多,资本弱化避税问题日加显现,我国应从选用固定比率法、制定适合的债务/股本比率及关联方认定标准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托避税成为国际避税的新趋势,各国跨国公司和富商在各避税地演绎了一出又一出。新加坡发达的金融市场,严格的保密政策以及宽松的税收环境使其成为我国离岸信托避税的最佳临近舞台。本文主要对新加坡和中国关于信托行业的税种、税负进行了对比,并提出我国在新加坡进行离岸信托避税的4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企业所得税避税框架下,使用“异常会税差异”代表“非会税一致避税”来研究会税一致避税(Conforming)和非会税一致避税(ABTD)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在进行非会税一致避税时也会进行会税一致避税,二者不存在替代关系,而且回归系数表明,企业采取非会税一致避税的程度要大于会税一致避税。研究结论对于监管部门、投资者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对石油企业合理避税的内涵进行简述的基础上,从石油企业合理避税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的角度入手,通过讨论石油企业合理避税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合理避税的风险防范进行了重点阐述,对石油企业的合理避税提供了新的认识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合法避税可以为企业增加收入、节约成本、创造更多利润。但避税的成功,需要纳税者了解、熟悉税法,遵循避税原则,并采用适当的避税方法,本文将就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合理合法避税产生的条件合理合法避税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条件,笔者主要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指一些企业自身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所导致的税负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企业避税在我国一年便高达300亿元,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仅跨国企业避税行为而损失的税收收入约为300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央财政收入的4%。该文从逆向避税概念入手,分析逆向避税与一般避税的区别.阐述我国外资企业逆向避税的手段,最后为应对逆向避税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线上购物模式的不断发展成熟,跨境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然而,由于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税收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原有的税收征管体系已经不适用于跨境电商领域。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避税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的特征以及其进行国际避税的方式,在此基础上从国内与国际两个角度提出我国应对跨境电商国际避税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托避税成为国际避税的新趋势,各国跨国公司和富商在各避税地演绎了一出又一出.新加坡发达的金融市场,严格的保密政策以及宽松的税收环境使其成为我国离岸信托避税的最佳临近舞台.本文主要对新加坡和中国关于信托行业的税种、税负进行了对比,并提出我国在新加坡进行离岸信托避税的4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