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1年会计制度将“工资”科目改为“应付工资”科目,从资金占用方改为资金来源方,是一项较大的改革。由于“应付工资”科目月终有余额,与73年制度中规定的“工资”科目月终没有余额不同,引起一些同志的怀疑,有人称之为“闷葫芦”(见《上海会计》第6期)。最近《财务与会计》第6期发表的财政部会计制度司二处的问题解答,作了明确的说明。“应付工资”科目的贷方记本月实际发生的应计工资总额,也是应分配的工资数,其计算公式是:  相似文献   

2.
刘燕 《时代金融》2014,(6):28-29
应付职工薪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等,不仅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问题,还涉及到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本文的分析在研究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差异的基础之上,一是在分析应付职工薪酬的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的基础上,怎样进行纳税筹划,以便应付职工薪酬可以在税前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扣除,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二工资、全年一次性奖金作为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部分,主要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的处理。根据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在工资薪金的支付中,通过分析建立工资与全年一次性的最优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问:本市国营工业企业试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后,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答:企业的会计科目中应增设“502工资基金”科目,核算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工资基金和工资增长基金。相应,取消原在“专用基金”科目下增设的“工资包干基金”明细科目和“432应付工资”科目。“502工资基金”科目应设置“应付工资”和“工资及工资增长基金”两个明细科目。 “应付工资”明细科目,核算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工资、津贴等。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合理化建议和生产发明技术改进奖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4.
问:全民所有制企业停工待工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答:在治理整顿期间,发给企业停工待工人员的工资和生活费,应通过“应付工资”或“工资基金”科目核算,并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渠道解决。由企业留用利润或其他专用基金开支的,借记“专用基金”(有关明细科目)科目,贷记“应付工资”或“工资基金”科  相似文献   

5.
要正确使用“应付工资”科目孙华铨新会计制度规定:"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通过本科目核算。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凡是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性开支,不管资金来源是什么,也不...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概述与比较(一)不做纳税调整甲企业2004年给职工发放库存商品作为福利、工资、奖励,账面成本为60万元、正常销售额为100万元,做借记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等合计为77万元,贷记库存商品60万元,贷记销项税额17万元。在2005年1季度对2004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甲企业对上述事项未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视同销售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从而导致甲企业2004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少计40万元,企业所得税少计13.2万元(40万元×33%)。(二)对库存商品造假  相似文献   

7.
李必樟 《上海会计》1991,(11):32-33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规定,“应付工资”帐户除了核算企业应付给中外职工的各种工资外,还包括应付中方职工的劳保、福利费用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但实际上,目前合营企业“应付工资”帐户的核算内容并不一致。本文就其内容、性质和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真实涉税案例案例1:账务处理真实,但未做纳税调整甲企业2004年给职工发放库存商品(产品)作为福利、工资、奖励,账面成本为60万元、正常销售额为100万元,做借记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等合计77万元,贷记库存商品60万元、应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把1973年颁发的《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试行草案)》的“工资科目”改成了“应付工资”科目。是否有这种必要性?我有如下质疑:  相似文献   

10.
职工薪酬,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影响很大,它关系到公司招贤纳才的能力、员工的工作态度等等。新中国会计史上对于工资的核算也不尽相同,会计科目从最初的“工资”,到“应付工资”,再到现在的“应付职工薪酬”,相关科目核算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以前,我国对这样重要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框架。比如,对职工薪酬一般仅指工资和福利费,理解比较狭隘,而且不同企业对薪酬的界限也往往不同,此外,涉及的会计科目也比较分散,例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缴款、其他应付款等。  相似文献   

11.
一、涉税案例分析案例1:账务处理真实,但未做纳税调整甲企业2004年给职工发放库存商品(产品)作为福利、工资、奖励,账面成本为60万元、正常销售额为100万元,做借记"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等合计为77万元,贷记"库存商品"60万元,  相似文献   

12.
一、应付职工薪酬明细科目的汇算清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明确: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对于以上明细科目,实务中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会计核算反映的是实发工  相似文献   

13.
工业会计中,工资是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工资的核算,既要反映工资的结算,还要反映工资的支出和分配。为了加强计划管理,国家统计局要求统计、计划、会计三者的工资总额数字口径相一致。财政部在一九八一年新会计制度中设置“应付工资”科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反映企业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总额及其分配情况。一、新会计制度规定:凡属工资总额范围的支出,都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因此,  相似文献   

14.
阅贵刊1991年第11期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师事务所李必樟同志《试论合营企业“应付工资”帐户的性质和有关问题》一文,内提到“关于‘应付工资’帐户核算内容”称:“对中方一般职工,多数企业实行劳务费包干。即确定一个每人平均的名义工资计入费用成本,其中包括……(4)按月提取15%~20%作为职工住房基金;(5)按在职中方职  相似文献   

15.
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项目“应付工资”的结余数额即工资总额结余 ,由工资基金和效益工资组成。对于这部分企业负债 ,企业职工是债权人 ,应参与管理并选择投资形式 ,达到避免风险 ,资产增值 ,切实维护好职工自身的正当权益。一、现行的工资管理办法体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分配关系1 工资结余资金是应付未付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总额是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 ,在所得税前列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职工作为劳动者 ,通过劳动付出获得报酬 ,企业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给职工 ,这是生产…  相似文献   

16.
应按“应付工资总额”计提“三项费用”□侯广庆王惠伟今年《中州审计》第2期聂俊同志撰写的《应按什么标准计提“三项费用”?》文章最后称:只有发给了职工,应付工资才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工资。因此,我认为,计提“三项费用”的标准,应以发给职工的工资数额为基数。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会财会》2005,(5):58-58
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发布后,对规范企业公司制改建中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行为,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企业重组改制的深入进行,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以完善。现就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一、关于企业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的财务处理改建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工资余额中,属于应发未发职工的工资部分,应予清偿;在符合国家政策、职工自愿的条件下,依法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可转为个人投…  相似文献   

18.
会计     
《财会学习》2013,(7):4-35
物业公司临时员工工资的账务处理物业公司未签订劳务合同的临时人员(如绿化、保洁人员),在发放工资和分摊计入成本时,这些人员是算在企业正式员工人数之内吗?如何做账务处理?(江苏省张璐)在线专家:这些人员是算在企业正式员工人数之内。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贷:银行存款等分摊计八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等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相似文献   

19.
呼声与建议     
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人员工资 应由单位行政负担   最近,笔者到基层调研,一些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会干部反映他们的工资由基层工会经费负担,挤占了大量的工会经费,影响了工会活动的开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股份有限公司行政财会人员以财政部制定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应付工资”科目的表述为依据,不愿由行政支付工会人员的工资。经查阅,该制度中“应付工资”科目第四款规定:月份终了,应将本月应发的工资进行分配:……应由工会经费开支的工会人员的工资,借记“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相似文献   

20.
《财会学习》2006,(2):54-54
咨询 我经常看见财税人员讨论工会经费的扣除问题,有的说按计税工资扣除,如果工资有调整的,那工会经费也要调整;有的说直接按应付工资的2%扣除,不需要随着工资调整,请问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