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蒋晨 《中国外资》2010,(18):36-36,38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而汽车金融业对推动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汽车金融仍处于萌芽阶段,中国的经济学家尚未对其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汽车金融行业的组织系统,运营方式等也尚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应该通过从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汽车金融机构体系,坚持汽车金融服务企业发展的专业定位,构建汽车金融服务信用体系,改善汽车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有汽车金融企业等措施,来构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需要的新型汽车金融体系,使之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信贷服务供给主体的优劣势比较及整合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一个高科技含量和规模化生产的行业,这就决定了它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离不开金融服务,需要在融资、生产、销售,甚至售后服务各个环节提供及时,全方位的服务。尤其是销售环节的消费信贷,能够促进汽车消费,进而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提供汽车信贷业务服务的主体主要有商业银行、经销商、汽车金融公司、外资汽车信贷机构等。但由于政策限制和环境不熟悉等一些因素,外资金融机构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本拟分析商业银行、汽车经销商和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三大主体,并对其作整合构思想。  相似文献   

3.
汽车消费信贷是产融结合的产物。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才是车贷的主角。较之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不言而喻,与经销商有着紧密的关系,通晓汽车的专业性问题,可以提供销售一条龙服务和细致的售后服务等。此外,最重要的是,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通过向下浮动汽车贷款利率来促进汽车的销售,采取利益输送的方式,把汽车销售中应得的利润,补贴到汽车金融公司中,从而靠整个产业链的联动来实现销售的最大化。而银行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对银行来说属于零售业务,单单办理个人汽车贷款,管理成本高而效率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应转变单一的业务模式,交叉营销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与综合服务。用庞大的金融体系赢得竞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汽车租赁作为一种汽车服务业和汽车销售的延伸,不仅提供人们出行的便利,也大大促进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的汽车租赁市场历时100多年的风雨,已经独立发展成一个单独的服务领域,年产值达几千亿美元。国内的汽车租赁市场更是拥有惊人的潜力,给有准备的人们以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5.
姚政 《上海财税》2001,(11):41-4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活跃汽车消费市场,政府应尽快实施对汽车消费的鼓励政策。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通过降低汽车制造成本逐步降低车价。应加快汽车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大幅度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汽车的销售价格。今年国家已放开对汽车价格的控制,人们翘首以待,等待汽车降价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紫木 《国际融资》2000,(3):40-42
我们已经看到别人犯了错误就要避免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黄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个美国汽车的旧故事:在60年代,包括70年代早期.美国街上跑的汽车几乎全是美国造。当时,美国人不担心国外汽车会冲击美国汽车市场,就连美国的汽车公司也从未怀疑过在本国汽车市场的垄断地位。不料,70年代末期.日本汽车大举进攻美国市场,接着,欧洲汽车也驶入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轿车逐步进入家庭,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潜在汽车消费市场,同时也成为全球竞争颇为激烈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各大汽车厂商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纷纷采取各种不同的营销手段来展示自己公司的实力和品牌。其中,参加每年在我国举办的各种不同级别的汽车展览会,就是他们常采用的方式之一。据汽车展览业协会统计,我国几大汽车厂商每年投入到汽车展览上的费用就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而这方面的费用很少经过第三方审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英子 《白领金融》2003,(1):90-9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性成了汽车消费群体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尤其是金融女性,她们开始关注汽车,汽车也开始关注她们,有一位汽车开发商这样说道,汽车也是有性别的,如果你也开车,你会如此这般地猜想它和它主人的样子吗?就像每辆车的造型,它的车窗所流露出的主人的审美,都是那样的不同,那它背后的故事也一定更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降价一度成为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旋律。资料显示,我国近年的通货膨胀率约为2%-3%,而自1996年开始,汽车价格以年均4%-5%的速度下降。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车价正式进入快速下滑通道,价格战由此点燃。5年来,国产车价调整周期由最初的8个月缩短为3个月,直至如今的几乎天天降价。车市价格连续走低同时也引发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进入一个历史萎缩期,对我国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参与组建合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辉 《新金融》2001,(12):17-18
伴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汽车正逐步迎来六大“转变”,即:在制造上,从高度的国产化向全球化转变;在引进内容上,从以引进技术为主向引进开发技术和服务体系并重转变;在市场范围上,从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际市场转变;在消费形式上,从以公务车消费为主以私家车消费为主转变;在交易方式上,从以现金购车方式为主向以贷款支付方式为主转变;在竞争环境上,由政府保护向直面市场转变。与此相适应,汽车市场汽车加剧,市场形态呈现出买方市场特征,产品的销售成为汽车产业链有效运转的最关键环节。因此,创新汽车服务贸易的工具和手段,尤显重要。建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将大地促进中国的汽车消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迅速发展中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2002~2003年的“井喷”行情,国内商业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成为除住房按揭货款外的第二大个人贷款品种。面对汽车金融公司的专业化优势,商业银行已较难继续在汽车金融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只能退出这一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相对汽车金融公司而言,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谈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促使我国汽车金融机构及汽车金融服务行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轨道,商业银行的汽车金融业务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稳定汽车金融市场份额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现状及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汽车金融公司产生的背景入手,探讨了其相对于银行在汽车信贷市场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世界上几大汽车集团的同业比较,阐明汽车金融公司的良好发展前景;通过分析我国刚刚起步的汽车金融公司,了解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据《汽车导报》报道,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将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汽车工业整体运行将呈现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汽车行业的竞争重点将很可能转移到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具体来说,2004年,汽车工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一、汽车金融业的涵义及职能 汽车金融是指以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信托联盟组织及其它关联服务组织为经营主体,为消费、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经营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1月公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细则》,这是我国履行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承诺。随着《办法》的公布,我国汽车信贷消费市场也将走入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17.
眼下汽车改装的潮流已经开始侵袭中国大陆,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改装产品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越来越多的车主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汽车改装的不归路,实际上现时中国的汽车改装煨尚未达到专业、成熟的地步。值此之际,本刊特推出此改装专栏,希望能借此给广大读一点启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云南省各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个人汽车信贷业务,改善和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然而,随着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蓬勃发展,云南省汽车贷款风险隐患渐渐显露出来,为此,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对云南省汽车消费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云南省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在逐渐上升,并对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1953年兴建中国第一制造厂开始,我国的汽车工业才逐步发展起来,目前我国汽车的生产规模很大,年产量很高,但是,汽车工业热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30至40的上的差距,。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单个企业的年汽车生产量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汽车工业的最低经济规模。因此,加入WTO后,面对关税大幅度降低,中国的汽车工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汽车行业是工业化中期的代表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很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对机械、冶金、电子、橡胶、石化等行业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带动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金融等汽车服务业的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汽车行业作为我国支柱行业之一,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