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农业连续8年的大丰收,使粮食供应总量呈现出阶段性的过剩。因此,构筑适合国情的粮食安全体系,无疑是摆在全国面前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问题并不容乐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构筑科学的粮食安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几千年,我国粮食一直处于短缺状态,人们能够吃饱饭也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粮食越多越安全,储粮越多越安全的观念。诚然,粮食少了,供不应求,粮食肯定不安全,但是粮食多了,供大于求,粮食也不安全、更不经济,这是由粮食这种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需求的刚性所决定的。在粮食越多越安全的观念指导下制定政策,往往会适得其反,形成反效果:粮食多了,引起粮价下跌,时间一长必然会产生谷贱伤农的情况,造成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这样就会影响粮农的种粮积极性,弃耕撂荒、宰牛毁渠的情况必然随之出现,结果降低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影…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粮食购销市场化趋势明显加快,各级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职能和作用,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之中。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安全问题显得突出和严峻。我认为:在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对待和重新审视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一、要客观认识和正确判断当前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2000年,粮食播种面积比…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高宋 《粮食经济》2001,(4):17-17
国家调节粮食供求余缺平衡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粮食储备调节。由政府进行控制,有效地调节粮食生产的季节性波动,年度间的丰欠和供应品种结构,是一种风险小、安全性高的调节手段。但政府要承担收储费用、仓储建设费用、管理费用和自然损耗等,运作成本比较高。二是国内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这有利生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有利于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解决段质粮、专用粮的供应矛盾,对总量余缺进行部分调节。而且便于政府控制,风险也小。三是粮食进出口的调节。这适用于粮食季节性、偶发性、连续性的甚至较大的粮食余缺调节、品种结构调节及区域性供求矛盾的调节。这三条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的途径都是行之有效的,但应根据粮食供求情况变化有所侧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根据我国国内粮食供求状况和国际市场粮食供需量和粮价状况来决定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1 客观认识和正确判断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1.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虽然显著提高,但并不稳定 在近20年间,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有了显著提高。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 048亿kg增加到1998年的5 130亿kg,并连续几年保持全国总产在5000亿kg左右。但是,2000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13亿公顷调减到1.07亿公顷,比上年锐减600万公顷,粮食总产骤减到4 625亿kg。1年内粮食面积、产量减幅之大都是超常的,可见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1.2 近年出现的粮食总量供大于求,是…  相似文献   

8.
9.
一、入世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1.对国内粮食价格产生冲击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二至五成,失去了竞争优势。加入WTO后,我国进口这些农产品的压力增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生不利影响。2.粮食外贸政策受到挑战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主要依赖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配额及其他非关税措施的调控。入世后,中国必须根据国际规则来保护国内市场。按照WTO农业框架协议规定,我国不能再使用非关税措施限制粮食的进口,几乎所有以非关税形式出现的进口限制都…  相似文献   

10.
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筑我国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年底以来出现的我国粮食市场不稳定是近年来粮食生产增长缓慢、出口增加、库存减少、体制不顺以及多种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已经进入逐步完善时期。在这一时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粮食供求各要素,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统筹生产力各要素,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区域发展,提高主产区粮食供应能力;统筹粮食进出口,提高对外开放能力;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粮农获利能力;统筹发展与改革,提高体制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主销区的农户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农户粮食储备正在发生变化1.粮食储备增长趋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末农户存粮人均528公斤,比2001年末增加16公斤。但实行“粮改”的地区农户存粮水平低,数量普遍减少。在实行“粮改”的8个省、市中,存粮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江苏省,人均566公斤,其余省、市农户存粮水平普遍较低,在人均160公斤~360公斤之间;5个省市农户存粮减少,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和福建。西部开发地区农户存粮低于平均水平。2002年实施西部开发的12个省、区、市农户存…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位居我国三大战略安全之首,而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连接生产、流通、消费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确保粮食持续、均衡、安全供给的重要手段。制订有效的粮食储备制度,保持适度的粮食储备,对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拟着重探讨粮食储备中的后备储备问题。所谓后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除去粮食周转储备之外保持的,以平抑粮食价格与调节粮食供需平衡为基本目的的粮食后备库存。后备储备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是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一种储备。在经济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沿海部分省市加快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进程,粮食购销市场化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粮食流通体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目标,但是,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如何保证粮食安全,是这些地区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一、目前我国粮食供求的态势从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4年减产,各年度的总产量小于总需求量,产不足销,需动用库存。由于国家粮食库存充裕,所以粮食总供给量还是大于需求量。据计算,从1999年到2002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从47068万吨增长到48821万吨,粮食总需求量增长了1737万吨。同期,粮食总产量减少5079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从387.3公斤下降到357公斤。目前在学术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大相径庭:有的认为,中国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现在主要矛盾是挣钱,有钱就有粮,说什么“中国吃粮不用怕,外国有个加拿大”。在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在保护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协调机制等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一时期,广东、浙江等地的不少市、县(区)由“非典”引发的粮油抢购风潮之所以都能在短期内较好地得到控制和平息。正是粮食安全体系发挥了应有作用的结果。然而。见微而知著,这场波及到沿海广大地区的粮油抢购风潮,给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抓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问题带来了许多可供借鉴和反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建立符合国情的粮食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提出 :“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 ,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正式引用“粮食安全”的概念还是首次。现在 ,我们需要清醒认识 :虽然我国目前粮食呈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态势 ,但是中国人在任何时候对粮食问题都不可掉以轻心 ,对“国家粮食安全”更不可等闲视之。在“十五建议”中引入“粮食安全”的概念 ,不言而喻是要避免“粮食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