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过程自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提高的过程 ,同时 ,也是现代农业排挤传统农业人口的过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的现状是数量巨大 ,素质低下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因此 ,如何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快速有效的转移 ,是我国农业现代化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 ,剖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并进而提出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外经验 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可供借鉴。 一、扩大农业内部的就业面。印度在70年代后期认识到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扩大农业内部就业以及在农村实行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方针。主要措施有:(1)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和多种经营。既改变了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又在种植业内部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大力兴办农村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工程。政府提供资金和粮食,动员并组织农村失业劳动力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垦荒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建造牧场,修建饮用水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琼 《经济纵横》1997,(10):56-58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管窥□李燕琼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口变动规律,也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趋势。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劳动力就业结构由“正三角形”向“倒三角形”转变从劳动...  相似文献   

5.
6.
邓一鸣 《经济问题》1989,(10):18-27
城市与非农产业的扩张决定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但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城市与非农产业扩张呢?亚当·斯密指出:“都市的增设,决不能超过农村耕作情况和改良情况所能支持的限度。”又说:“都市财富的增长与规模扩大,都是乡村耕作及改良事业发展的结果,而且按照乡村耕作及改良事业发展的比例而增长扩大。’[参见:亚当·斯密<国家财  相似文献   

7.
虽然诱导性技术变革理论存在某些缺陷,但仍不失为一种较好地解释农业技术结构进步取向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区分三种不同的技术结构取向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因其主导技术的选择以及技术结构的整合效应将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 因是什么呢?对此,人们看法不 一,有“过剩”说,有“改变身份”说等。种种说法,尽管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是追求“更高利益”。这是因为,目前农民种地的比较利益仍很低。许多农民忙乎一年,年终一算帐,扣除所有投入后所剩无几,甚至根本没有收入或赔本,这样还种地干什么!只好向外转移去追求更高的收益。如果单纯用农业劳动力“过剩”来解释,那么不仅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且在经济落后的地方,都有劳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马克思以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现象进行了研究,阐释了机器和现代耕作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原因,资本积累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驱动力。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也伴随着农民社会关系的转型。梳理和挖掘马克思农业劳动力转移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可以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11.
冯海发 《经济纵横》1995,(12):26-32,38
1979以来的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冯海发1979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农业劳动力的快速转移,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转移的数量规模1994年,中国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二元经济框架下,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探讨中国家户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上升的原因。为此本文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家户的消费储蓄决策,将总储蓄率分解为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农民三类群体的储蓄率。由于社会保障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农民工的边际储蓄倾向比农民和城镇居民高。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持续转移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随着非农部门的资本积累而不断扩大,其高储蓄行为也推动了家户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分析了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制约因素,认为要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运行机制,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当前应采取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剖析了我国中等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中等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未来对策。作者认为,加强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宏观调控,对于促进中等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动,主要并不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结果,而主要是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扩张的产物。这种转移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有:封闭性、兼业性、分散性、不稳定性、倾斜性、低层次性、不平衡性等。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的利用和转移汪小勤劳动力作为农业部门主要的生产要素,其增加或者减少必然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而农业最初作为一个高密集使用劳动力的产业,其发展本身也必将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影响。本文打算从上述两个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区位选择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收益预期推动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几年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给"三农"带来沧桑巨变,这样的变化最终会带来什么,整个变化的过程是怎样,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文章将通过实地调研、发展历程描述和国内外经验对比来说明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迁移理论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劳动力迁移理论 刘易斯建立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指出,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结构,即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剩余劳动力被不断增加的资本吸收的过程。正是通过投资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使现代部门不断扩大,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将随着传统部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各地区步调不一、模式多样,短期内实现全国跨区转移接续和城乡统筹较为困难。现阶段,要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强制性养老保险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起以与市民享受同等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最基本生活;根据地区发展条件,适时推进建立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福利制度,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保障措施上,加快构建部门和地区统筹协调机制和跨地区有序转移接续机制,形成多元化社保资金筹措渠道,完善各项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