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虽然小瓜虫病的病原体为纤毛虫纲的小瓜虫,粘孢子虫病的病原体为孢子虫纲的,但两类鱼病呈现于鱼体的外表症状相似,都为白色点状囊泡,寄生于鱼类体表的各个部位。在无镜检病原体的条件下,较易混淆此两病。现将几种简单的区分方法简述如下: 一:粘孢子虫寄生鱼体时,胞囊所呈的白点大小不等,大的有的呈块状;患小瓜虫病的鱼类体表的白点为球形,大小基本相等,比油菜籽略小。 二:观察病鱼的体表粘液的多少,体表粘液很少或者没有的,鱼患的则是粘孢子虫病;体表粘液较多的,则鱼得的是小瓜虫病。 三:取一块干净的玻璃片,滴上少量的水,再在病鱼体上取下几粒白点,摆成一定形状,过一段时间再观察,形状改变的是小瓜虫病,形状未变的是粘孢子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所呈的囊泡为粘孢子虫的孢子或小瓜  相似文献   

2.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推动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g/m3、硫酸亚铁0.3g/m3。2.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  相似文献   

3.
<正> 一、水霉病 病因: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奥尼鱼进入越冬期时,因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导致水霉菌入侵,在受伤及病灶处迅速繁殖,长出许多棉毛状的水霉菌丝。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防治方法:(1)越冬池要严格消毒后才能放鱼。(2)水温应保持在20℃以上,做好保温升温工作。(3)在捕捞搬运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4)入  相似文献   

4.
尼罗罗非鱼越冬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尼罗罗非鱼在室外池塘养殖中很少发生鱼病,但在越冬池中养殖,因水温偏低,密度高,常有鱼病发生。常见的有水霉病、指环虫病、白头白嘴病、小瓜虫病等。其病因及防治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一、小瓜虫病 识别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胞囊,所以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干病鱼表面,同时鳍多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流行与危害:此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鱼病,密养情况下,此病发生更为严重,对所有的饲养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易寄生小  相似文献   

6.
<正>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本人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7.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相似文献   

8.
<正>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在鱼体表、鳃、鳍条所致,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寄生原生动物疾病。该病于1876年法国人Fouquet确定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凹口科、小瓜虫属。小瓜虫病在全国广泛流行,且不同种类和不同年龄的鱼体都可能发生。随着规模化淡水鱼养殖业的迅速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水质恶化严重,鱼体抵抗力低,致使淡水鱼疾病繁  相似文献   

9.
一、车轮虫病1.症状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鱼池转养香鱼的池塘可能因密度较高和残存虫体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0.
<正>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属热水性鱼类。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一般很少发生鱼病,但在越冬期,因水温偏低,且密度较高,加之鱼类粪便和残饵易导致水质变坏,故也常有鱼病发生。常见的有水霉病、指环虫病、白头白嘴病及小瓜虫病等。现将其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水温由低转高,养殖池内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后,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鱼病爆发时极易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损失,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因此,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增效的关键。现将春季常见淡水鱼病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简述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麦、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0.2毫米的白点,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缓,常浮于水面或靠近池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烂尾病:病原体为柱状粘球菌。病鱼尾鳍先呈黄白色粘质物,随后发展为其边缘充血,皮肤坏死,尾部肌肉脱落,显露骨骼。治疗方法:用1—2ppm 呋喃唑酮(10%粉剂)泼洒,或强氯精1ppm 浸泡2—5分钟。二、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病鱼表皮、鳍条、鳃瓣上呈现白色小点状囊泡或白色粘液,鳃片肿胀坏死,鱼体转黑、消瘦,游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难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冬季是广西最低温季节,寒潮频袭,甚至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水霉病、小瓜虫病发生风险很大,发病率大幅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有流行和暴发的可能,养殖生产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不耐寒的温水性鱼、虾类,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死、冻伤。养殖品种冻伤后极易感染水霉病、寄生虫病而引起大量死亡,加强越冬管理,避免冻死、冻伤和暴发病害,造成经济损失。一、病情预测淡水养殖鱼类易发生车轮虫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是华南气温、水温较低的季节,预测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小瓜虫病将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出现流行和暴发,某些低温期易发的病毒性病也有发生的可能。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会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小瓜虫病为我国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6.
<正> 夏季是鱼体生长的黄金时节,也是鱼病暴发病流行的季节,做好夏季鱼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夺取全年养鱼丰收至关重要。夏季常见鱼病有如下几种:一、病毒性鱼病:主要是草鱼出血病,往往造成草鱼鱼种大批死亡。给鱼体注射人工灭活疫苗可预防此病,治疗方法是每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浸洗法 ①漂白粉100克,食盐75克,90%晶体敌百虫3克,溶于12.5千克水中,浸洗鱼体3分钟,可治疗鱼体表孢子虫病。②漂白粉10克/立方水,硫酸铜8克/立方水,分别溶解后混合,在水温15℃时浸洗鱼种20-30分钟,预防烂鳃、赤皮、车轮虫、斜管虫、隐鞭虫、口丝虫等鱼病。③硫酸铜500克/立方水和醋酸500克/立方水混合,浸洗1—2分钟鱼体,可杀灭小瓜虫等原虫。  相似文献   

18.
一、水霉病 病因: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罗非鱼进入越冬期时,因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导致水霉菌入侵,在受伤及病灶处迅速繁殖,长出许多棉毛状的水霉菌丝。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鱼病大致分几类 鱼类的病、虫、害统称鱼病。鱼病一般分为病、虫、害三大类。 1、微生物鱼病。其中病毒性鱼病:如出血病。细菌性鱼病:如肠炎病、烂鳃病。真菌性鱼病:如水霉病。 2、寄生虫鱼病。其中原虫病:如车轮虫病、小瓜虫病。蠕虫类鱼病:如指环虫病、复口吸虫病。甲壳类鱼病:如锚头鳋病、大中华鳋病。 3、生物敌害。其中  相似文献   

20.
正冬季的气温、水温比较低,鱼的活动能力也逐渐减弱,鱼病的防治极易被人们忽视。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会影响来年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因此,冬季防病,至关重要。根据笔者养殖经验,向大家介绍冬季比较常见的鱼病及防治技术。1、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霉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鱼刚进入越冬池期间或越冬后期出售鱼种时,因并塘或拉网时鱼体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