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天下     
《东北之窗》2011,(20):12-13
小故事:纽约冬天十分寒冷,积雪盈尺。可公立小学却总是照常开课。有家长质问学校为何如此。校方说:停课的话,很多穷人孩子就不能享受暖气和免费午餐,回家会挨冻挨饿,所以不能停课。家长说:那只接送穷人家的小孩去学校不就行了?校方说:不行,我们不能在帮助孩子的同时践踏他们的尊严!  相似文献   

2.
<正>一天,一位网友在QQ群里发了上面这张图片,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淘来的,构图简明而含义深刻的图片立刻引起大家的热议。"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位网友愤愤地脱口而出,"急功近利的基础教育!""幼儿园里教小学内容,高深一点,让家长有机会夸孩子,呀,宝宝真棒!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一位网友调侃道。"都被‘考试’绑架了。升小学要考试的,还不是为了考试!"一位网友忿忿地说。  相似文献   

3.
霍君英 《魅力中国》2011,(15):287-287
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让自已的子女身心能够健康全面发展?大多数的家长们都将目光盯向那些有点“知名度”的学校。其实小学阶段的教材都非常简单,不同学校的老师的差距也不会太大。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培养学习习惯,可以选一个相对好的班级和负责的老师。无数家长和老师的经验是:小学阶段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大大超过一所好的学校。丽且除了学校,小学家长需要配合的方面多一些,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9月起,宁波市所有有托管服务需求的小学都已开始实施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这一新政的全面推开,无疑是解决"三点半难题"的一剂良药,堪称金秋学期家长们收到的"政策大礼包"。国内像北京、广州等地,已较早试水校内托管服务,但从媒体报道来看,家长们和学校方对这一"好政策"褒贬不一。有的家长倍感欣慰,感谢新政解放了自己,还管好了孩子;有的家长略显失望,托管时间"一刀切",问题解决差强人意;有的家长有不同的需求,陷入新的纠结,学校只托管不培训,托管效果不如校外的培训机构。至于学校方,也大多硬着头皮上,托管任务和正常教  相似文献   

5.
钟铁城 《魅力中国》2011,(4):139-139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效果的呈现,目前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那么,小孩受到家长的疼爱更加厉害,孩子要什么家长买什么,孩子玩什么家长都尽量满足什么。而且目前国家经济的发达,家庭富裕起来也十分普遍,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给孩子一切新玩具没多大问题,但是市面上的玩具对小孩的成长真的是那么的重要吗?  相似文献   

6.
老不失廉     
辽宁省委原书记郭峰患病住院,对前来探视的亲朋好友、领导干部提出“六不”,即“不送不收慰问金,不送不收保健品,不送不收有关涉及保健的用品、用具,不送不收大盆鲜花,不送不收熟食,不送不收贵重、进口水果”的要求。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德尊就郭峰的公开信专门给省委领导写信,提出了在党内弘扬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好风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仍存在着由于学校、教师和家长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正确引导从而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注重家长与教师的通力合作,创设良好的教学平台和学习环境,立足课文文本,以读促写。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任军 《黑河学刊》2011,(8):199-200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面临诸多危机,主要表现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缺乏爱心,感情淡漠;性格孤僻,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要化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危机就必须做到: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9.
弋德  丰收 《今日重庆》2006,(9):108-109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是不断丰富学校的内涵,不断提升学校的品质,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小学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愉快地学习,扎实地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基;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使他们今后无论做什么,都能正直地面对,自信地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是有限的,而教育事业是常青的;因此我的追求没有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我笃信: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区域动态     
, 《中国西部》2012,(33):5-5
重庆重庆665所中小学不收赞助费接收农民工子女近日从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获悉,目前重庆已有665所中小学不收赞助费接收农民工子女,50万在读公办中职学生将不分户籍全免学费,对于在读民办中职学校学生,财政将给予每人每学年2000元补贴。  相似文献   

11.
一所好的学校,它有好的学风、好的学习氛围,但这都离不开老师,学校有好教师才能成就好学校。他们既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智慧,更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坚守。随着教师形象在学生、家长心中的愈加高大,学校的良好形象、育人声誉在家庭、社会中方能愈加彰显。而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第二小学不断加重师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好老师,好老师成了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林日新 《中国西部》2014,(36):10-11
<正>"上课发言最积极的前5名同学随时可以喝水;在校表现最好的一个同学可以任选座位;单元测试成绩第一名的同学举班牌,集合排队时站在队伍最前面……"近日,湖南省天心区红卫小学二(5)班的家长们都来到学校,每个人领到了一张该班《班级公约讨论稿》。几天前班主任沈老师将制定的新班规发到家长QQ群,对于其中一些"个性"班规,有家长持不同意见,引发了争议。其中,具体的争议主要集中表现在"随时可喝水""可使用粉笔写字""允许到老师办公室玩"这样的个性细则上。  相似文献   

13.
<正>天津市河西区尖山小学现有教职员工40人,在校教职工36人;现有学生432人,班级数15个,纯务工子女班级数8个,进城务工子女人数323人,占全校总数的75%以上。学校办学特色:公平教育1.让缕缕师德之光在外地孩子心上闪亮75%以上的外地学生、家长,给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减负,家长们的反应并不都是欣然接受,反对的多于赞成的。虽然学校、老师在给学生减负,但家长还是在悄悄为学生增负."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挂在嘴边和记在心里的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减负,除了教育部门重视、学校重视外.家长也应该引起重视,因此我认为减负应从家长减起。  相似文献   

15.
<正>又是一年七月季,幼童入幼儿园、适龄儿童上学、小升初等关系孩子终生的大事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家长,家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让孩子上一所"心中的好学校"。然而传统的"优质学校"毕竟是少数,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尽管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新优质学校",但它们还不能完全被家长们所认可和接受。于是,"品牌"与"学校"再次相遇了,并产生了化学反应。有部分教育界人士希望通过打造学校品牌的方式让那些曾经的"弱势学校"被更多的家长了解与认可。但也有反对者否定了这一说法,他们认为,"品牌"属于市场化概念,将学校进行产业化运作,违背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担当和使命,是错误的!也有中立者表示,要慎重提"学校品牌"这一概念,他们不否定"品牌"本身,但强调一定要注意"品牌"的出发点,真正分清"为学生"与"为扬名",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6.
正一 在湖北阳新县,曾大年是个传奇人物,被乡亲们称为"天不收"。意思是此人非常厉害、有本事,连老天爷都怕他。这个称呼源于曾大年常常帮乡亲们解决"疑难杂症",主要是农民需要到政府部门办理的各种业务。比如,张某的三个小孩在三个不同的省份出生,但是当时没有办理出生证明,小孩落户时遇到困难,张某去医院办理出生证明,医院以事隔多年为由不予办理。曾大年就帮其办好了出生证明和落户。总之,只要是农民与政府部门打交道遇到困难,曾大年都可以帮忙解决。  相似文献   

17.
学校布局调整迈出新步伐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海曙区对学校布局作了适当调整。顺利实施了八中与李兴贵中学合并,成立新的李兴贵中学;实施翠柏小学与新芝小学合并,成立新的新芝小学;撤销泽民小学、新星小学,原学校师生并入区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18.
虽然减负工作已喊了多年,不再是什么新话题,但实际上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相反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倡导的“全面发展”理解为每个学生必须学好每一门功课,而检查学生是否学好的惟一标准是考试。于是不管什么学科,都要组织书面考试,小学中高年级的期末书面考试都在10门以上,  相似文献   

19.
蒙积分 《魅力中国》2013,(23):211-211
农村的小学教学工作,有农村的特点,要想当好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和家长以及农村的情况,才能因地制宜,搞好相应的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老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黄鉴古 《中国西部》2014,(32):74-75
<正>我们这里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言俚语:男服学堂女服嫁。前半句是说男孩子生性顽劣调皮,家长不易教好,必须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去教,他们才能"成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提高,关于子女教育,人们又有了新的、完全相反的说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男服学堂"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表明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