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科学内涵为基础,构建了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指标数据无量纲化等定性与定量方法评估了我国各省旅游产业的实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辅以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并根据波特钻石模型,通过构建相对完善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客观赋权法—CRITIC权重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分值以及子系统评分值,对201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剖析贵州省旅游业竞争力特征及其优劣势,为助力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升级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六市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广西市级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研究较少。此研究基于广西区旅游发展的现状.选取典型案例区,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模型对六市的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广西六市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出发展对策,提高广西区城市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六市旅游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评估现阶段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建设水平,探索中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有效路径,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维度构建海洋强省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PCA-CA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以中国11个沿海省份为实证对象,对沿海地区海洋强省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系统分类。最后结合数据分析,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科学管理和资源优化五个方面提出中国海洋强省建设的优化路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两个相互依赖性强、关联度大的系统,文章在设计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态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态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北戴河旅游区为例,运用熵权法和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北戴河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掌握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动态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7.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环境、产业业绩与成长能力。文化旅游是以文化旅游吸引物及休闲娱乐方式为对象,以获得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提升文化内涵为目的的一切自然和人为旅游活动的集合。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组成了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可以衡量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小,并可根据竞争力得分对竞争力进行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8.
科技强省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省区追求的目标,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构建了由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效益、科技环境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科技强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强省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各地区科技强省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科技效益为核心的科技强省实力对科技强省能力起着主要作用。湖北省有较好的科技强省潜力,未来的发展应在努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科技效益,增强科技强省实力,最终实现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张家界旅游景观的系统评价及其调控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杰义  陈端吕 《经济地理》2012,32(4):173-176
在分析张家界旅游景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张家界旅游景观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张家界旅游景观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景观价值权重为0.5584,其次是区域条件,再次是区位特征。进而提出了科学制订张家界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省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的内涵出发,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138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评价与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各省域2005年和2006年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状况,并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弱、地区差异大、排位变化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TTCI的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名俭  邹丽君 《经济地理》2011,31(3):518-522
根据WTTC提供的数据,本文运用定量评价法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和排名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全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格局;然后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全球旅游国际竞争力类型进行了分类;最后对中国旅游竞争力在国际旅游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及旅游发展优势和劣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力上,基础设施则是目前最主要的劣势。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江西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日渐提高,但是否可定位为支柱产业,需要客观地评价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以支柱产业的经济贡献标准为出发点,用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求收入弹性、就业容量、行业关联度四个指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评价体系,并对江西省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目前江西省旅游产业宜定位为“准支柱产业”来培育。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魏卫  陈雪钧 《经济地理》2006,26(2):331-334,352
随着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日渐提高,许多地方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支柱产业地位的确定需要多项经济指标支撑,一些地方仅凭主观认识或以不科学的评价指标来衡量旅游产业经济贡献,容易导致旅游产业定位决策失误。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文章以支柱产业的经济贡献标准为出发点,以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求收人弹性、就业容量、行业关联度四个因子构建了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北省旅游产业经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目前湖北省旅游产业尚未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可以将其作为“准支柱产业”来培育。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旅游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界定县域旅游及旅游竞争力的基础上,建立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优化和提升广东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的提质增效是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关键举措之一.基于DEA-Malmquist模型,测度2011—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旅游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综合效率值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且西江流域旅游综合效率值整体高于珠江流域;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业纯技术效率呈不稳定波动状态;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呈西高东低的态势,即西江流域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模式优化方面较珠江流域更具优势.因此,围绕旅游业帮扶体制建立、旅游业专业人才培养、以局部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全面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和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竞争激烈,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收入也在稳步增长,但与国内其他旅游强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为城市更好地参与国内外旅游竞争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2地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针对聚类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建军  黄解宇 《技术经济》2008,27(3):100-104
从产业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山西省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力和绩效,建立了旅游业影响力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各城市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如下:太原的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强,且旅游业经济规模明显强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其在旅游业经营水平、旅游业基础动力等方面相对落后于其他城市;大同、晋中在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业经营水平和旅游业经济贡献度方面相对高于其他城市;朔州的综舍实力最低,忻州、运城、临汾和长治等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旅游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