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飞 《新财富》2002,(10):57-59
  相似文献   

2.
李薇 《商场现代化》2006,(14):166-167
本文从理论研究出发,在提出要约收购在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意义的同时,对证券市场几种常用的要约收购支付方式的财富效应进行分析,并剖析我国证券市场要约收购现状,发现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为推进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的市场化,推进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并为上市公司收购企业、机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主流学派认为,在由公司各种内外部控制机制构成的控制权市场上,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能发挥其主要作用,需要作为外部控制机制的收购才能形成最为有效的控制机制,因为通过公司间的收购能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利益。本文以该理论为背景,研究在我国现阶段要约收购这一外部控制机制对目标公司股价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成商集团被要约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要约收购并不能为目标公司股东带来超常收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定价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平 《商业时代》2006,(2):46-47
由于要约收购临界线的规定不合理以及要约收购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偏离等问题的存在,“零预售”或接近“零预售”的收购结果屡见不鲜。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5.
1997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浪潮风起云涌,尤其是《证券法》的出台实施,大大推进了收购重组活动的开展。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70%以上的股份是国有股和法人股。这些股份不仅所占比例很高,而且不能流通,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来变现。而要约收购是成熟证券市场上公司收购的典型方式,也是各国证券法调整的核心范畴,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6.
周恩德 《商场现代化》2007,(15):250-251
要约收购是我国资本市场上收购制度的创新。目前,我国要约收购在定价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本文依据企业并购一般理论,探讨要约收购价格弹性区间合理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条件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国内外相关立法来看,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的条件主要包括主体条件、前提条件、比例条件和豁免条件,明确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条件,有助于纠正部分要约收购对目标公司股东可能造成的不公平,确保目标公司股东待遇平等。  相似文献   

8.
实践表明,强制要约收购并不能为目标公司流通股股东提供实质性的利益保护.本文提出基于分类要约收购价格的非流通股可流通化的转换机制,意在提高收购人控制权共享收益,从而实现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9.
5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涉及被要约收购的上市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条件等问题的相关通知。  相似文献   

10.
汇源果汁2008年9月3日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以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总价约为179.2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集团的所有股份,收购溢价高达193%。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汇源获得如此高的收购溢价?本文将从收购控制权溢价、商誉价值溢价及协同效应溢价几个方面分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溢价成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制度作一比较和探讨.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协议收购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中具有效率性的制度安排,但这种交易制度在实践中难以保障并购交易的公平性;要约收购有利于改善并购交易的公平性,但现行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影响了并购交易效率.为提高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制度的有效性,现行的并购交易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还需要其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2.
龚好 《江苏商论》2004,(11):167-168
我国今年连续出现了两起要约收购案,引起各方的关注。虽然这两起收购案在实质上存在一定缺陷,无法达到要约收购的预期目标,但却是对我国要约收购制度的首次检验,有利于我们及时对法律法规进行改善,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益壮大的网络购物市场在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交易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了规避交易风险,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一种信誉反馈机制,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提供参考。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在线环境下商家信誉对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研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家在中国运营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考虑被并购的消息被媒体热炒,“要约收购”这个词也开始频繁地见诸中国媒体。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务部以竞争为由,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我国领先果汁生产商汇源的计划.但是,可口可乐的预备支付如此高的收购溢价,其合理性,至今备受争议.本文基于对此收购案的背景分析,从价值评估方式,忽略因素,以及协同效应等方面分析了案例收购方支付溢价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新财富》2006,(6):69-69
中石油在2005年8月5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关于中国石油下属上市公司整合方案的请示》中提到,过往出让石油龙昌、三星石化的协议转让上市公司方式.操作难度日渐加大,而以要约收购方式私有化下属上市公司是一种多赢的方案,既能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入新的资金,又对活跃证券市场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以股权为标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的关系以及支付方式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并购决策中更偏好支付高额并购溢价;支付方式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采用股票支付会强化这种正向关系,而采用现金支付则会弱化这种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