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丹 《中国经贸》2011,(20):211-211
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处于重要的地位。为了客观反应资产的价值、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同时又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因此,投资者应理性认识企业资产减值政策,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性。本文就资本市场对待企业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理性认识这个问题从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计提减值准备的必要行以及投资者应保持理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包剑琼 《中国经贸》2010,(16):196-197
本文从长期资产的定义和资产减值的概念等方面论述长期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我国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提出一些对禁止资产减值转回的思考,本文实证分析了2005—20095年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行为。最后,,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规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庆波 《中国经贸》2011,(14):227-227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要求,当某一项资产发生减值时,会计人员应准确记录该资产的减值金额,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决策信息。文章就当前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黄浩凌 《中国经贸》2012,(4):211-212
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企业的资产面临减值的风险。资产减值会计是考虑到会计的谨慎性需要,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引起多方关注。所以最先资产减值会计最初的目的是来提高电力企业的资产的评价准确性,规避风险,增强会计信息的广泛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一大进步。所以本文对电力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做了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邱锋 《科学决策》2008,(11):138-138
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是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新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要求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本文就其资产组减值额测试及会计处理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2006年初,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重大改变成为新准则体系中重要的组成。新资产减值准则针对长期资产减值做出了新的规定,明确了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具体的范围作了进一步规范和界定,与原资产减值准备相比有很大突破。笔者针对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的差异,结合实际工作谈一下对新资产减值的认识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宇 《湖北经济管理》2009,(14):140-141
资产减值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通过对资产价值的确认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使企业财务信息更具真实可靠性。本文主要从资产减值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现行资产减值测试、资产减值计量,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使企业能更加合理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8.
刘岩 《中国经贸》2011,(8):207-207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不虚增企业资产和利润,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新的《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作出了更具体的规范,增强了实际业务处理的可操作性。同时统一规范了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含量,也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海燕 《中国经贸》2011,(20):192-192
企业在期末进行资产计价时,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大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则表明资产是发生了减值,在会计核算中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资产的减少和费用、损失的增加。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未能实现的未来经济收益就成为资产减值的主要来源之一,科学地确定计量资产减值也就成为了经济实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将基于资产减值会计的原理,深入挖掘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相关经济实务分析。  相似文献   

10.
袁秀荣 《中国经贸》2009,(16):197-198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一直是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因而随新会计准则一起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变革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试对新准则下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董晴 《魅力中国》2013,(28):49-49
本论文将围绕现今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在原先制度下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新准则可行性提出相应时策,针对我国现有的有关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不足。借鉴圆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资产减值准则的内容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并对其内容进行讨论、吸收,便于统一实施,真正解决企业高估资产,操纵利润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年度之间转移利润。因而成为某些公司调节利润、管理盈余的“法宝”。2007年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CAS8——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通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这条通道被关闭了。那么上市公司会不会开始执行《CAS8——资产减值》前突击转回或减少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其中资产减值一节有较大突破,要求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八项准备政策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不仅压缩了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而且推进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但是,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刚刚起步,未形成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陈颖 《科技和产业》2008,8(2):70-72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着利用资产减值操控利润的现象,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是为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措施,使得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向标准化,逐渐向国际化靠拢。本文探讨资产减值的含义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分析新准则所作改进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新准则的策略,希望有利于准则的理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从无到有,从单项资产减值到八项资产减值的不断完善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在现实环境下,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操作中存在资产减值投资的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减值损失等尚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资产组的确认难以准确把握,资产减值信息不全面的问题,但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刘义文  宋享娱 《特区经济》2005,(11):349-350
一、国外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的历史回顾 资产减值的会计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意大利复式簿记系统归纳的帕乔利在其1494年的《数学大全》一书中提出了不得高估存货的思想,佐证了当时实务中存在按低于成本的市价估价存货的做法。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资产减值主要对针对存货,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理论和经验运用阶段。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存货以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布给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具体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莲丽  张华伦 《特区经济》2009,240(1):126-129
本文以新《资产减值准则》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亏损公司操纵利润的一个重要手段;减值前亏损并且无法达到盈利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进行资产减值转回的可能性小于其他公司;微利公司倾向于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2006~2007年,上市公司并没有加大对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另外,文章还根据实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戴丽杰 《中国经贸》2012,(4):162-162
本文明确了资产减值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资产减值的具体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是资产的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减计资产的会计处理。财政部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明确了资产减值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范围做了进一步界定。这一准则的实施中,为使资0020产负债表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这一准则实施中,必须认真把握资产减值认定的依据、标准、减值迹象的准确判断,在资产负债表日,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资产减值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