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构建了创业板IPO价格的多因素模型,并据之判断IPO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成长性、新股发行数量等对IPO定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行监管体制直接影响着实体企业的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为了探讨发行监管约束对IPO定价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监管约束的理论模型,借此研究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影响IPO价格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证监会颁布的15项新股发行的承销法规通过手工挖掘方式得到新股发行监管指标,并用2004—2018年IPO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IPO高溢价,而且降低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有助于提高IPO定价效率,但这种影响受到承销商行为、投资者情绪和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上述结论对推行新股发行改革的目标、时间表及制度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入了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影响因素,对上市公司IPO定价模型进行了估计,并运用Chow检验法检验发现2014年6月份前后中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定价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对新股IPO定价的边际贡献略有下降,而资产负债率对于新股IPO定价的惩罚力度有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入了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影响因素,对上市公司IPO定价模型进行了估计,并运用Chow检验法检验发现2014年6月份前后中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定价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对新股IPO定价的边际贡献略有下降,而资产负债率对于新股IPO定价的惩罚力度有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项康丽 《财会月刊》2012,(15):16-18
本文基于新股定价信息效率视角,认为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过程是在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新股价值的发现过程,这些信息既包括公司自身内部价值信息,比如盈利能力、周转能力、成长能力等;也包括外部影响因素信息,比如市场的供需状况、行业发展前景等。这些信息最终将会在股票的发行价格中得到反映。对信息反映得越充分,新股定价效率也就越高。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立新股定价信息作用模型,探索研究新股发行定价的信息含量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对IPO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询价制下IPO发行价格较旧询价制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IPO抑价率也有所下降。随着新询价制的实施,我国IPO定价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本文针对新股发行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秋敏  田益祥 《价值工程》2012,31(24):188-189
新股发行定价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研究科学的新股定价模型,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新股定价的诸多因素,将非参数估计与GMDH算法结合,研究股票发行定价。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非参数估计的GMDH算法模型能有效的估计新股发行价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我国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的379只新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创业板IPO发行定价效率,发现我国创业板IPO定价存在明显下边界行为,即抑价行为,并且抑价率高达34.985 6%。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定价水平的影响因素问题,运用分位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处于高分位点的创业板IPO发行定价较多受到发行市盈率、募集资金数额、发行前每股盈利和发行前总股本的影响;处于低分位点的创业板IPO发行定价受发行规模、资产收益率和发行前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2005~2012年初上市的880家新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新股市场发行定价效率,并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发行价格水平下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问题。结果显示,我国新股发行市场的定价水平不是充分有效的,存在发行人故意折价的行为。发行前后每股净资产对发行价的影响比较稳定,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本次股票实际发行数量和发行前总股数对发行价的影响较大,尤其在高发行价水平下更大;发行市盈率对定价水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王万明 《电子财会》2006,(11):20-22
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定价,即新股发行定价,是指获准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与其主承销商共同确定的股票价格,按此价格把股票公开发售给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IPO定价是国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因为成功的IPO定价能够以投资者所能容忍的最高价格顺利发行并取得融资,而定价偏低或偏高将影响公司融资或者导致发行失败。IPO定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到IPO定价的方式、方法,又与发行制度、政策环境等有关;既受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发展前景、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又受到证券市场波动、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IPO定价方法的选用是IPO定价的一个关键。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主要采用的IPO定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现金流量贴现法、可比公司法和期权定价法,自从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我国普遍采用的定价方法是可比公司法中的市盈率定价法,而西方资本市场广泛采用的IPO定价方法是现金流量贴现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盈率定价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期待着一种新的,更合适的IPO定价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陈松林 《财会月刊》2012,(18):35-37
本文以我国2005~2012年初上市的880家新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边界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新股市场发行定价效率,并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发行价格水平下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问题。结果显示,我国新股发行市场的定价水平不是充分有效的,存在发行人故意折价的行为。发行前后每股净资产对发行价的影响比较稳定,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本次股票实际发行数量和发行前总股数对发行价的影响较大,尤其在高发行价水平下更大;发行市盈率对定价水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询价制下我国A股IPO效率实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2001年11月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市盈率重新设定上限后至2005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发行的所有A股新股258只为样本,就IPO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样本包含了控制市盈率定价方式和询价制定价方式的所有样本.研究得出两点结论:一是询价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发行价)效率;二是相对于控制市盈率阶段来说,询价制阶段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对IPO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询价制下我国A股IPO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2001年11月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市盈率重新设定上限后至2005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发行的所有A股新股258只为样本,就IPO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样本包含了控制市盈率定价方式和询价制定价方式的所有样本。研究得出两点结论:一是询价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发行价)效率;二是相对于控制市盈率阶段来说,询价制阶段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对IPO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我国A股市场IPO定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实行询价制后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1月到2007年8月的144家发行新股的公司作为样本,搜集了公司上市前披露的信息、大盘运行状况以及行业特征等资料,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构建了IPO定价的多因素模型,并据此判断IPO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新股发行数量、行业特征等因素对IPO定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格低于上市首日市场价格,从而使申购到新股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在我国抑价程度平均达到的130%,抑价幅度惊人。找出影响我国新股高抑价的原因,对于实现新股合理定价,完善我国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IPO抑价与总差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一个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新股抑价与总差价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影响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指出各主要因素对新股发行抑价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股发行制度通常包括新股发行管制、新股定价和新股配售方式三个主要环节。我国自建立资本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探索一种更合理、更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先后经历了多次变革。但随着上市新股高发行市盈率、高溢价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市场对目前的新股  相似文献   

18.
在股票上市过程中,IPO定价可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自创业板市场成立起,新股IPO定价发行问题对证券市场与社会经济均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文章选取创业板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深圳市佳创视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IPO定价过程,旨在为促进IPO合理定价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新询价制为切入点,运用我国创业板市场2009年10月-2011年4月上市的新股为样本,从新股的询价区间及定价调整的角度对创业板询价制下的IPO抑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询价制加强了新股定价的市场化,切合了新股发行折价的风险-收益对等的市场原则;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的经验不足,定价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盈利能力、变现能力、资本构成、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公司价值的20个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降维,根据提取出的7个主成分公因子,结合新股发行量、发行前市场景气度和市场风险三大外部环境因素,分别对2007年牛市和2008年熊市的IPO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我国A股IPO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均能反映一定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IPO定价具有合理性,但是前者优于后者,熊市优于牛市。同时,供给关系、投机氛围等使IPO市场价格存在较高溢价,有必要在实践中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