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促使中西方的交流更加的频繁,这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影响了中国现代服饰的风格。欧美服饰文化影响了我国现代服饰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欧美服饰文化对中国现代服饰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我国服饰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服饰史论者过多地注重宋代服饰的保守和封闭,其实,儒雅化才是宋代服饰最重要的特征。在宋代无论士庶服饰还是军戎服饰都具有明显的儒雅化趋向。宋代服饰文化之所以走向儒雅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为两个方面:一是"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不仅提高了文臣地位,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普及, 这是宋代服饰文化趋向儒雅化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原因。二是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构建,这是宋代服饰文化儒雅化的深刻社会伦理道德原因。  相似文献   

3.
侗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服装艺术考察时,发现侗族银饰承载了民族宗教信仰、生活理念、婚姻习俗、工艺流程、艺术审美等丰富的社会内容,是开展村寨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本文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试图从艺术田野考察角度提出自己对服饰文化的见解,以期对侗族服饰艺术研究与推进侗族文化旅游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4.
藏学文化的研究在语言、历史、美术、音乐、宗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成就。藏族织绣是藏族在生产劳动、生活实践,并吸取周边民族文化精华,结合本民族特点,利用本地有效生产资源,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其服装上进行织或绣自己喜欢的图案,这些既实用,又具地域特色文化的织绣,是藏族服饰制作的部分技艺,体现了藏族的服饰文化。藏族织绣的发展与服饰、藏族文化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赵倩 《西部旅游》2022,(22):17-19
文章以文旅融合为背景,阐述了贵州布依族服饰文化推广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布依族服饰文化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要实现布依族服饰文化推广,应该借助文旅融合和文化发展的机遇,从提高布依族服饰文化推广意识、积极借助互联网推广布依族服饰文化、推进布依族服饰文化的影视传播、加强宣传并注重文化保护、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双驱动策略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布依族服饰文化传播、贵州旅游经济产业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侗族由于地域和历史及社会因素、地理及自然等原因,形成其特定的自然信仰。侗族没有文字,侗族服饰是侗族民族文化的一种标识,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甚至精神信仰。本文旨在通过侗族服饰文化之纹样、图案等,探索侗族人民的自然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对民族文化心理以及传统的反映。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其中苗族就是比较有特色的民族,其服饰的文化以及审美也有着其独特性。本文主要从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化的内涵层面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对苗族服饰的进一步认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杨云:模特 香港,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前沿,是购物的天堂。职业的原因,使我对香港有种莫名的向往,我希望得到那种文化的熏陶,所以我的首选是香港。  相似文献   

9.
唐朝是我国在古代时候的大国,当时各国都去唐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在那个时候,唐朝的发展非常的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厉害的国家,不仅仅是我国古代的各个国家都向往唐朝文化,就连很多的国外国家都派遣了使臣去唐国学习唐国的各种文化,这个时候就因为与外国的交流,唐朝的服饰也发生了改变,服饰的开发,款式,图案都发生了不同,然而,这些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都可以了解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山西省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菩萨的造像,是在前代的菩萨造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其对我国后世的佛像雕塑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山西地区的菩萨造像的影响意义非常大。其华严寺菩萨雕塑像中采用的雕刻方法,以及菩萨塑像服饰的纹样等,在当时的建筑领域得到了应用与发展。对于研究辽代建筑装饰艺术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从菩萨造像的类型以及辽代彩塑菩萨服饰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其服饰的特点在辽代建筑装饰艺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已由温饱生活向享受生活过渡。当下热度不减的旅游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首选娱乐休闲方式,并且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地区逐渐成为人们的旅游的热门景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重要节日和服饰等都各具特色。本文以百色市隆林县德峨乡为例,对其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其目前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日历     
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时间:4月6日~9日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网址:www.cmpsinoexpo.com/hotelex第十四届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的展出面积将达3.6万平方米,设餐饮设备及用品,酒店服饰和布草,咖啡馆和酒吧供应品,酒店家具和装饰品,酒店食品和饮料等十大专业展区;博览会还将举办酒店服饰演示,2005中国国际百瑞斯塔(咖啡  相似文献   

13.
敬静 《西部旅游》2022,(10):79-81
文旅融合背景下,服饰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具有积极效应,可以促进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实现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共赢。对此,文章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农民画服饰类旅游产品研发现状入手,探讨服饰类旅游产品研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十一”黄金周里。许多游客慕名来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山西省汾阳杏花村。在这里他们不但看到了汾酒的制作过程,还参观到了全国第一家酒器博物馆,也是目前为止收集藏品最全的一家专业酒器博物馆。而这个被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的酒器博物馆,是由一家企业——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兴办的。在有“醋乡”之称的山西清徐的醋博物馆,游客们充满好奇地参观酿醋、食醋、盛醋、运醋的各种实物,了解传统醋文化。这个中国第一个“醋文化博物馆”,则是由山西清徐的企业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兴办博物馆已经不再仅仅是国家的专利,许多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建起了相关的企业博物馆。近年来。更是有一股新的热潮涌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一领域。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一家鞋文化博物馆在温州永嘉开馆。这所鞋文化博物馆由温州民营企业红蜻蜓鞋业集团投资兴建。温州民营企业美特斯邦威集团兴办的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将于2005年底在上海开馆,届时馆内将展出中国所有民族的服饰和明清以来的历史服饰。曾几何时,国内先富起来的人们手中掌握了大量财富,买名车、置豪宅、在消费场所一掷千金等成为民间茶余饭后所关注的谈资。而今天,这类暴发户的新闻已渐成昨日黄花。掌握了更多经济权力的财富新贵们更加趋于理智和冷静。除了一般性的投资和奢侈品消费外,他们为财富找到了一个新的流向——兴办企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的优良文化.而婚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鞋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华夏婚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鞋不仅是一种服饰,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如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倾向、民俗风尚等,这充分体现了鞋的综合文化性.以"鞋"为媒介从传统文化、传统表现形式、现代审美艺术和社会文化等若干方面浅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婚庆礼品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场四百年前的血战四百年前,一伙人马呐喊着冲入了樊川两岸的郭裕村、中道庄一带,一时间战旗飘扬,薪木尽毁,郭裕村中金银珠玉、骡马服饰,尽抢一空,猪羊牛只蚕食已尽。他们也同样盯上了不远处的富庶的中道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五十六个民族用独特的文化艺术组成了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服饰是体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民族服饰能深刻了解背后的文化价值,对该地区的纺织技艺和宗教风俗研究有重要意义。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好的设计师在设计时要体现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人们的设计符合时代特色且具有新意的服装。在服装设计课上融合进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的符号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益于服装设计的创新。基于此背景,笔者对中国民族传统服装符号早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的融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普遍提升,民族文化旅游越来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为带动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吉利省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满族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多姿多彩,潜在的旅游市场非常广阔。但是由于满族文化旅游市场没有充分挖掘其文化底蕴,加之在开发规模和开发手段上存在较多问题,致使吉林省的满族文化旅游没有做到全面发展,目前开展的旅游项目只是涉及了服饰和饮食层面,没有更深层次的满足旅客的多方位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吉林省满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促进吉林省满族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行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随着中国旅游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旅游,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出国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在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北魏服饰改革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一百多年,终于易胡服为汉装。这一改革历程也展示了胡汉两种文化由冲突走向融合的轨迹。历史证明:在不同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中,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举措是起首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的;同时,发自于民众间的自觉的交流对文化的融合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