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重点关注大型控排项目,更需要广大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的参与。据统计,我国碳排放总量约一半来自中小微企业。因此,广大普惠群体的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力量。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主要支持大中型企业和项目,而广大普惠群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绿色标准、风险识别难度大等因素还无法享受绿色金融的红利,二者如何协同发展,是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天水是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支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特征明显,约四成的小微企业从事工业化生产,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势在必行。本文以天水市为例,运用科技手段试建金融标准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配套发展路径,对于天水市推进“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工作实践,精准有力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绿色普惠金融标准化体系,强化政府和市场的有机协调和配合,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内生动力,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通过将特色优势融入实体产业,江西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实现了较好融合发展,有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下一步,要坚持把实干担当融入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高站位强意识、守正创新强导向、科技赋能强发展、凝心聚力强效能,在促进制度协调支撑、探寻融合发展路径、促进信息共享共建、增强融合发展深度等方面持续发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当各界深切缅怀这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
今年,可称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再;欠站上开启改革新时代的起点,此时回看邓小平留下的丰厚政治遗产.奏响改革强音已成为新的使命与承诺。正如有评论所言.“我们今天纪念邓小平,最重要的还是重温当年小平的改革胆略、改革决心和改革智慧.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作为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二者能否发挥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呢?绿色金融将环境、气候的外部性内部化,普惠金融将服务弱势群体的外部性内部化,二者在理念和政策逻辑上是一致的,也均有服务成本高、风险高的问题。本研究在分析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内涵及相关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中国当前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具有协同效应,研究高碳行业转型及小微企业绿色发展问题,为如何防止“高碳普惠”及“低碳伤民”提供经验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前几年,环境学还是个冷门专业。我们在给新生讲座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到我们院系的。”某985高校环境学院的教授在一次绿色金融座谈会笑谈,“现在,我们也能对他们说了——咱们专业火了,金融界的大佬已经向我们频频抛出橄榄枝了。”近两年,类似的表述在不同场合笔者听过很多次。曾经被视为冷僻的环境专业突然成为了一门显学,而这背后正是我们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融入高科技和创新元素,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30.60”碳减排的必由之路。近年牡丹江市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农业低碳发展取得一定实效,但还存在信贷激励政策不足、共享信息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就如何使商业银行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提出适应本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业信贷支持的建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银行、其他相关机构联动配合,高效推动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诸多新迹象,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方面,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相伴随的却是连续两年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和负利率背景下,银行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第一,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第二,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通过分散金融资源配置以换取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如果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则整体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其主要盈利来源将从数量扩张转向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发展普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探索,有些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了相当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系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做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拓展金融服务深度与广度的必要选择。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市中心支行紧紧抓住黑龙江省“两大平原”配套改革之契机,推动政府和金融部门在普惠金融方面作了许多尝试,研究出台配套金融改革支持措施,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推进涉农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新时期,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平衡的重要力量,正逐步被推至顶层战略。目前,在绿色金融模式方面赤道原则盛行,然而赤道原则主要是大银行对接服务大企业、大项目,中小金融机构难以参与其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等薄弱领域的客户也无法分享相关的政策红利,可谓绿色有余,普惠不足。针对这一现状,福建农信将绿色普惠金融定位于以环境友好型银行为核心,以普惠型绿色信贷为载体.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是国家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焦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应该说长期以来致力于为"三农"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特别是2007年农业银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贫困农户是典型的"边缘借款人"。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对于打破金融排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农户收入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面临的挑战,对农村金融普惠的策略选择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1988~2016年宏观经济数据、金融数据,分别构建金融压力指数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来反映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和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利用ARDL-ECM模型来分析金融压力指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深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短期会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来看是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并且对于我国来说金融深化短期内有利于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长期不利于金融稳定。同时,长期内金融深化可以加大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的有利影响,但是短期却会加大普惠金融不利于金融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肖本华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6):17-22
我国存在比较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其导致的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影响了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有利于消除金融排斥现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应从激发弱势群体的金融有效需求和增加对弱势群体的金融供给两个方面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同时加强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金融供求分析与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入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正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本文从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状况入手,阐述了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对满足贫困地区特殊的金融需求、改善贫困地区金融供给难以适应金融需求的现状、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障碍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群体众多、金融供给缺口较大,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十分必要,同时也面临来自用户、金融机构以及环境方面的诸多障碍。要突破各种障碍,必须有正确的导引。政府部门应更新理念,履行义务;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承担责任;农村用户应主动行使权利,充分利用金融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