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支撑和保障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加快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提出了要求.这为我们更好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因此,必须厘清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理论关系,厘清金融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问题,中央早有重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2]2012年,  相似文献   

4.
构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通过对我国产业体系发展现实逻辑进行梳理,指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国家科技自主可控和产业自立自强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市场和战场多样性需求的必然选择,是知识向生产力和战斗力转化的内在需要。从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组织变革和集聚发展4个维度对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机理进行阐释,从做强实体经济、强化协同创新、发展现代金融、夯实人才基础等方面提出构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冯烽  熊昭 《经济学家》2023,(4):56-66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近年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制造业竞争策略,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系统梳理典型装备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可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借鉴。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强化顶层设计,着力优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颠覆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相结合;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夯实装备制造业人才基础;强化城市群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当前,区块链已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的新高地,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区块链列为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无锡市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拥有强大的科创资源优势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应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谋划、更快的行动、更务实的措施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如今,"新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力量,强调创新对经济所产生的作用,并呈现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等特点.当前,"新经济"逐渐呈现出多种经济形态,其内涵的界定范围正在不断拓宽中.为此,加强对"新经济"的统计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宏观分析与前景预测.鉴于此,本文将从行政壁垒的角度分析当前"新经济"统计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金融产业资本与实体经济利润合理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繁荣表象也掩盖着国民经济之本在于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一本原。而当前我国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分割实体经济利润,利润反差引发质疑。本文从我国现实国情、经济体制、金融政策出发,综合分析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根源,指出我国金融产业利润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实体经济尚缺乏联动性,建立金融产业与实体产业利润挂钩的跟踪定价机制、利润反哺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是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创新型国家,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笔者认为,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构建创新型国家最为突出、最为核心的问题。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既是中国壮大新动能和塑造新结构的核心途径,也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钥匙,又是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结构性变化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更是将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GDP增速维持在6%~8%高位运行的重要支撑因素。但是,当前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全面有效形成,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正处于极为重要的爬坡期,处于全面推进“大破大立”式机制体制改革的临界点。中国不少地方政府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所普遍存在的程度不等的认知偏差和操作误区现象,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和障碍爆发、导致众多变异行为和扭曲效应的总根源。在着重分析、重新认识并协调好政府和企业、国有和民营以及产业政策和市场公平竞争这三大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重点改革方向以及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基、富民之本、产业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融合趋势更加显著,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和拓展,需要对其有全新的认知和全面的把握。现阶段,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分解和重构,数字经济驱动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和多元化,以产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成为业界共识。笔者认为,产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既带来很多新机遇,也面临许多新挑战。以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数字经济布局、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激发企业活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是振兴实体经济和增强实体经济韧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魏如鑫 《新经济》2022,(8):111-115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着力点,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使实体经济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根本保证作用。在政治经济学分析视阈下,科学技术、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们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从政治经济学出发解读实体经济,能深刻把握实体经济在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才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力点的重大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郭勇 《广东经济》2016,(7):34-35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将创新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并实现产业创新、经济创新、生产方式创新,最具前瞻性的实践便是"智能制造".可以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的未来,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重构产业体系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对产业体系重构的动力机制、内在机理及关键路径的探讨,勾勒了一个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逻辑框架。研究表明:快速增长偏向的传统产业体系下已出现了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而现代产业体系在战略导向和发展方式、产业内容和产业间关系、产业分工地位和分工形态、要素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市场需求类型和竞争手段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并且,现代产业体系可以分别通过经济结构优化机制、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区域发展协调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机制,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公平性、空间平衡性以及可持续性,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机理在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三种要素互补互促,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基于这种"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产业体系重构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三大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衡,即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失衡。未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支持产业有机融合为手段,化解产业结构性失衡,构建国际竞争力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经济效益良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从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高高端制造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占比,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构建化解"虚实结构失衡"的体制机制,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虚拟经济的结构优化,防止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倾向,防范长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提升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深化基于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6.
陈磊 《数字经济》2023,(4):60-63
<正>在建设数字中国的道路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规划、意见作为指导,而要建立数实融合的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让数字技术赋能各个行业,推动中国企业走上现代化发展的转型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始终把创新驱动实体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引导企业坚守实业、专注创新、做强主业,走出了一条"小县大科技"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新昌县秉持"资源不足科技补"的理念,始终把创新驱动实体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引导企业坚守实业、专注创新、做强主业,走出了一条"小县大科技"的创新之路. 培育县域创新的"主力军" 建立以...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纵观当代的经济强国,没有一个不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经济强国的根本要求,但我国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加快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由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的跨越升级.本文从国际航运中心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细分了国际航运...  相似文献   

20.
马源  高太山 《经贸实践》2021,(11):19-2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系、富民强省的根基所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要求"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十三五"以来,浙江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深入调研杭州、宁波、绍兴等7个地市,以及绿色石化、现代纺织、数字安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