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古村落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是游客选择旅游景点的一个重要因素。黔东南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地理位置偏僻,存在旅游形象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选取黔东南部分古村落进行研究,探讨影响黔东南古村落旅游景点宣传与旅游形象设计等相关因素,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旅游资源特色,有助于提升黔东南古村落的旅游形象,甚至提升所在区域的旅游竞争力,扩大当地景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丰富,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而改善村域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本文以江口县云舍村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建议对策,最终在村落发展旅游中找到保护与发展间的平衡点,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双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产业。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古村落必须要适应新的社会规则,顺应时代发展。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并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加强古村落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古村落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通过调研山东省青州古村落文旅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古村落文化价值及独特优势,研究现代数字化技术与古村落旅游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进而推动青州古村落文化旅游转型发展,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子惠  唐日成  肖宇 《当代旅游》2022,(8):39-41+113
东莞古村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古村落逐渐败落。本文探究如何通过古村落文化挖掘、浏览要素与科技融合等数字化发展方式,推动西溪古村落文化旅游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全国掀起了古村落旅游热潮,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寻求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探索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学术界和业界的共同任务。本文在库(Ko)构建的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展开了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的评估模型及其实证研究。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模型包括人文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部分,其中人文系统包括社会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古建筑保护状况、社会政策、旅游服务与质量等5个维度,生态系统包括总体环境感知、生态系统质量、环境政策与管理水平等3个维度,总共有32个具体量测指标。利用该模型对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宏村旅游发展处于潜在可持续状态之中,旅游开发活动并未危及其健康持续发展;②从具体指标的旅游可持续性水平上看,宏村目前绝大多数指标均处于潜在可持续以上状态,仅在社区参与与管理水平、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两个指标上处于潜在不可持续状态,由于这两个指标不是环境、生态等基础性因子,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和管理模式来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在休闲时代到来新形势下鹤壁旅游发展可以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线,以鹤壁市城市旅游、生态旅游、节庆文化旅游,新型城镇、传统古村落旅游为内涵,形成全域、全时段的常态化地方特色旅游。但就鹤壁市现有旅游资源现状,如果按照传统的开发模式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不会有太大的优势,投入产出比较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能甚微。在全域旅游战略思想指导下以乡村休闲旅游为纽带把原来零散的旅游资源及形式串联起来,形成鹤壁市全区域整体旅游发展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从而为鹤壁市的旅游业发展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限制性因素探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刘昌雪  汪德根 《旅游学刊》2003,18(6):100-105
皖南古村落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是增强自身能力的现实选择,而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与古村落发展的“双赢”。目前,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粗放;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关系不协调;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的联系不紧密等,势必限制自身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进程。本文尝试在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对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要通过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普查,加快资源公共数据库建立,更好地宣传和展示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进一步利用普查成果,加快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湖北省武汉市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章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黄陂区旅游发展现状及黄陂区旅游资源普查情况,深入分析黄陂区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市场定位及开发模式两个方面探究黄陂区乡村旅游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国策,旅游开发是古村落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景观展示千村一面已不是新闻。在原住民、旅游者、管理者、规划设计者、外部环境等综合作用下,文化符号的含义,总是处在“感知-解读-赋义-演化”的过程中。在古村落景观设计过程中,一条可行的路径是:在景观文化本底中提取文化符号,进而将文化符号的特质进一步提炼出文化基因,由此进一步形成景观设计导则,为景观设计提供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市陶瓷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景德镇旅游业目前已成为景德镇"3+1"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景德镇有着世界级历史文化地位,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陶瓷文化、茶文化、戏台文化、古村落文化、红色文化。所以,景德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充分挖掘景德镇的各种文化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总体定位。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凡  蔡桢燕 《旅游学刊》2007,22(1):42-48
古村落既是旅游的热点,也与其他类型风景区存在差异.本文以广东省大旗头古村为例,应用利益主体理论,在对利益主体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利益主体的层次分析模型、概念模型,并提出假设命题,对模型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可靠性和拟合程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对上述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并构建起大旗头古村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图谱.研究表明,古村落不同利益主体的关注点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但对古村落的文化和环境方面是共同关注的地方.最后,根据通径决定系数的差异,将古村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密切型、中间型和疏远型3种.  相似文献   

12.
刘妍 《西部旅游》2022,(17):22-24
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赣南客家地区古村落数量多、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但大多数客家古村落存在着位置偏僻、“空心化”严重、传统文化流失等问题。文章基于民俗学视角深挖客家古村落的民俗文化内涵,并针对客家古村落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一是注重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二是制定科学完善的古村落编制规划;三是立足于民俗文化,开发相关旅游项目;四是盘活传统文化,采用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资源。一些旅游诗词中所包含的景观信息,客观上能起到发现、描述、记录和评价旅游资源的作用。历史上河南籍优秀诗人的创作和反映河南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诗词,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据此考证发掘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整理河南丰厚的诗词文化,以“诗词+”发展理念全方位整合开发河南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强诗词旅游的宣传营销,构建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的网络旅游空间,精心打造不同主题的精品诗词旅游路线,开发多样化的诗词旅游产品,创新诗词文化旅游体验,让作为地方文脉的古典诗词与河南旅游深度融合,既能充分彰显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能推动河南省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红色基因指红色文化中有形物质文化资源和无形精神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和资源整合。本文以百色老革命根据地为例,探讨红色文化旅游中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整合利用,希望能对改善千城一面文脉特色危机起到重要作用。依托百色红色文化、绣球文化、铜鼓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广红色文化+旅游构建乡村景观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曾有人对国内已经登陆新三板的几十家景区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近90%以上的景区,门票收入达到了整体收入80%—90%的比例。由此猜想,游客对古村落文化了解程度与其旅游体验是否相关?通过对兰溪诸葛八卦村一百七十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借此了解到,古村落文化了解程度与旅游体验确有相关,并根据此结论提出旅游地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赏,其旅游开发的价值也逐渐增大。但是开发古村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后沟古村的开发价值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开发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古村落;在开发过程中要预先规划,还要边开发边保护;重视文化生态的保护,科学地开发古村落。  相似文献   

17.
《旅游学刊》2006,21(12):93-96
.第1期.主编常务副主编寄语赵鹏王慕曾赵克非刘德谦(5)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问题(二)刘益黄向刘家明李红玉李舟夏赞才(8)旅游资源调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尹泽生陈田牛亚菲李宝田(14)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汪清蓉李凡(19)城市老港区的游憩功能改造与文脉传承———以上海十六铺地区为例张(25)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张红霞苏勤王群(31)“文化边际域”中东西方旅游者行为比较研究梁雪松马耀峰李天顺(36)武汉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倾向及特征研究金倩楼嘉军(40)旅…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由此成为新时期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本研究基于符号学视角,选取黄山市屯溪区毗邻的屯溪老街和黎阳in巷分别作为传统与复建历史文化街区代表,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符号学理论框架。实证分析表明:传统与复建两类历史文化街区均形成了主题定位、文旅功能、空间布局、物质载体、业态产品、旅游服务六方面的文化和旅游符号,前者以传统文化符号居多,后者以现代旅游符号居多;两类街区文化和旅游符号融合的独特性、凸显性、融合性和适应性等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偏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后者偏向旅游介入的适应性。据此提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趋向”和复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趋向”的文旅融合路径,两类街区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中应加强文化资源符号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符号空间整合化、文化符号全景化,促进文化产品价值化、旅游服务品质化,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冯淑华 《旅游学刊》2002,17(6):45-48
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的特点,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关联度,为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揭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旅游者的行为特点,为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茗 《西部旅游》2022,(23):79-81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动力,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平台。通过建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可以整合线下乡村旅游资源,助推线上平台的宣传和营销。文章以“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田园观光”为主导,挖掘广西桂林雁山区潜经村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潜经村的村落建筑、田园风光、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深入开发生态休闲、农事体验和旅游购物等项目。同时,以合作项目为桥梁,通过构建课程体系、组建学生运营团队、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在高校进行旅游电商人才的孵化,组建乡村旅游电商人才队伍。由此可以将潜经村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三个维度,不仅可以为案例地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也能够为桂林雁山区其他农村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