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下的新业态,已然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不少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发生着改变,而且还是朝着与以前办事方式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及旅游创业可以说是深受其影响,开始朝着有区别于以前传统的运营方式的大方向转变,而且这种转变还要加快进程,否则会对以后该行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里通过讨论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及旅游创业教育是如何主动改变并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现代科技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网络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根据不同需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应用很多软件,同时"互联网+"也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互联网+"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的创新发展理念,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领域,发展较为迅速的就是旅游领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也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旅游的消费在持续增长,所以我国的旅游行业市场,内在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3.
2015年,在中央新常态的经济理念大背景下,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联网+”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观察家认为,这是中国对经济发展的全新理解,互联网引导的多元化思维将会引领下一个时代.而中国旅游酒店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互联网+”创新和实践的重要阵地.我们对“+”的理解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叠加式跨界,结合服务行业的特点,其更深层的意义是在碰撞和融合中寻求新市场下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到来为旅游产业大范围的融合,以及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基于"互联网+"的特点,结合国家当前政策环境和行业转型现状,并根据近三年来的相关行业实践经验以及亲身调研、分析、总结、思考后提出的新构想。本文首先针对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的旅游及相关联行业转型、变革存在的问题,引出针对区域旅游经济的"互联网+旅游+农特产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构想愿景,并详细描述该模式;其次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对本文要探讨的"互联网+旅游+农特产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构想进行虚拟体验和现实体验的比较,最后,提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应用愿景。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正在逐步成为人们心目中旅游的一个重要方式。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要针对旅游者向往自然和乡土亲情的多元化、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需求,开发独具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来开发地区乡村旅游的资源,保护乡村旅游生态资源,走品牌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互联网+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也通过互联网的优势,顺风而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们今天乡村旅游产品的销售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大大地减少了其销售成本,增加销售收入,优化管理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也遇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笔者就农村环境下经营者的营销手段,政府面临的问题和农村电商发展所需求的环境几个方面分析了所遭遇的瓶颈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详细地制定并且介绍了几个方案帮助当地农村旅游经营者走出经营泥潭,最后得出结论,要想实现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地完美结合必须着手处理好产品的创意设计,政府的相关法律设定以及营造一个适合农村发展的电商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与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进行融合,以实现传统行业的更好发展。基于对"互联网+"理念的研究,结合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以实现乡村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业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父母在不远游”到“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不同时期的旅游方式无不承载着时代和科技发展的烙印.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在互联网旅游概念兴起的浪潮中,旅游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5年9月16日,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互联网与旅游的结合已经给传统旅游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二者的深度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更新。机遇与挑战同在,虽然"互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事业在进一步深入发展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所以,为了进一步迎合我国的大环境的发展,旅游企业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能够使学校的培养模式更加具有时代的特征,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进而使学生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本文将对于"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特点做出阐述和分析,随后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全球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互联网+"计划是想让传统行业和日益发展的互联网进行融合,让互联网带动产业经济发展。共享经济这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商业活动中,消费者在物品使用过程中的关系,消费者由产品"拥有者"变成了产品"使用者"。共享经济的出现在传媒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着它出现的还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传媒行业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利用好共享经济,并对其进行有效传播。现通过对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析在"互联网+"时代下,传媒共享经济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梳理"互联网+旅游"的相关背景,分析"互联网+"对乡村旅游尤其是海南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和重大意义,结合海南乡村旅游互联网营销的现状,提出对"互联网+"时代海南乡村旅游营销持续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旅游+互联网”,目前各界都在研究.“旅游”究竟如何“+互联网”?这是摆在各界面前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当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诸如“旅游+互联网”的实质是什么,旅游业如何成为真正的综合性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的生产方式,学界还需要更进一步深入透彻的理论性思考,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属于互联网的时代.“世界是平的”,互联网精神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同时旅游业也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推进下,发生着改变和升华,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模式让共享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设备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电子商务来说,紧跟互联网技术大潮,为智慧旅游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旅游电商人才培养应当顺应互联网的思维发展模式,保证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满足旅游电商人才职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生态发展模式。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起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分析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到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推动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文旅产业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业的要素融入当地特色文化相关产业和领域可以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共同进步,因此,本文基于"互联网+"模式下探索了洛阳文化旅游,构思实现了"探洛文旅传媒平台",为推进洛阳文化的传播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现状,然后给出了几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最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优化路径,包括强化互联网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拓展乡村旅游营销渠道等,以期为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以顶层设计作为入手点,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景区当中碎片式进步的欠缺,科学合理的兼顾景区的自然资源,以便更好的达到、旅游景点所在区域的全方面的合作发展。但在全域旅游具体实施以及掌控的过程当中,包含着诸多的问题,当中最为主要就是出于其信息的颁布的渠道甚少以及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所形成的。依据"互联网+"的网络技术的特点能够为全域旅游构建一个更好的时空平台,进而完成线上线下的及时互动,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将上述问题做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就可以有效发展地区经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而且,互联网+技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加强各区域板块之间的联系。但当前郑州市旅游在进行脱贫路径研究时却出现了对互联网+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互联网+框架建设等问题,这就严重限制了郑州旅游脱贫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基础,将互联网与旅游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各行各业的发展,实现郑州市精准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