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是现阶段城市文化特色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以为城市打响品牌,也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增长。本文分析了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对开发基础和条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遗产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以曲阜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旅游者问卷调查为基础,对曲阜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应该有两个纬度的内容:基于遗产特性的产品体系的深化与扩展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用因子聚类归纳了曲阜文化遗产内涵的产品表现形式,分析了产品体系开发的路径;通过满意度分析,明确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对策,进而提出了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的基本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3.
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随着人们对遗产完整性不断深入的理解以及遗产活化利用理念的发展,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因此,树立线性文化遗产意识,把握线性文化遗产特征,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世界遗产名录》中收录的线性文化遗产为基础数据,对线性文化遗产的类别与列入标准、资源组合模式和核心区与缓冲区等典型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旅游空间演化和旅游活化路径两方面总结其对旅游利用模式的影响,以期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空间结构发展过程遵循“增长极”演化规律,并在遗产文化分层上表现出不同的利用方式和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建设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罗佳明 《旅游学刊》2003,18(1):51-55
自然与文化遗产管理的组织改革是遗产管理中的难题,在转型期中的遗产保护和旅游经营开发之间的各种矛盾都会在组织问题上体现出来。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阶段自然与文化遗产管理组织现状的基础上,概括了遗产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的约束条件,并对我国的遗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若干组织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概念存在一定争议,暂时将其称之为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特征.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属于一种遗产旅游,从本质上区别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形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特色明显、分布范围广、脆弱性和敏感性高、可参与性强和复合性强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世满 《旅游学刊》2012,27(4):9-10
旅游资源的主体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纵观旅游发展史,游客大都是奔着名胜去旅游的,所谓名胜大都是优质遗产资源经过一定开发形成的自然与文化景区景点,古往今来,遗产旅游一直是旅游的主流.随着现代旅游规模越来越大,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强度越来越高,加上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遗产安全所造成的威胁,遗产保护问题便提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对合肥非物质遗产旅游发展的促进和创新作用,设计了合肥非物质遗产园虚拟旅游平台的主要模块及功能,并对VR全景实现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必将对合肥旅游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维亚 《旅游学刊》2008,23(3):63-67
城市历史地段既是城市旅游的一部分,又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协调城市历史地段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吸引力-承载力矩阵为研究工具,结合实地调查,剖析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的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为城市历史地段的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满族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典型,在满族文化资源的传承过程中,保护与开发的双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齐齐哈尔市水师营满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从遗产保护角度,对水师营满族旅游开发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朱燕群  张诚 《当代旅游》2022,(8):90-93+113
工业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池州润思祁门红茶厂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对红茶厂区的人文、水域、建筑等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估,这对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延续城市文脉、激发城市活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鹤  王庆生 《旅游导刊》2022,(3):86-101
本文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运用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6—2021年国内外共计802篇遗产旅游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学科、关键词以及共被引文献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领域研究进展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成果丰富,环境科学领域关注度显著提升;真实性与文化认同是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国外研究侧重人性需求视角,国内则注重在地性供给;关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将成为我国遗产旅游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平遥古城旅游企业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旅游企业的个体经营行为和彼此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都会对古城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带来重要的影响。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从古城内旅游企业竞争对手、竞争关系及竞争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企业的竞争状况;从旅游企业的合作特点和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认为平遥古城的旅游企业的竞合关系特点已具备了产业集群的特征,通过企业间合作性竞争,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地悲剧”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3.
遗产旅游的发展向度:遗产地精神与体验旅游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直以来,文化遗产与旅游植根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命和功能,服务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服从于不同的政府管理机构,实现着不同的管理目标和任务。这使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14.
当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但是,由于要考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旅游开发中便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开发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因此,本文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难点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村落建筑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多方合作,以实现保护和开发的平衡。在村落建筑遗产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的背景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梧溪村的建筑遗产保护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对梧溪村的建筑遗产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了生态博物馆保护理念,提出了村庄设计和体验设计的具体方法,旨在提高当地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位于普陀区的苏州河则是上海百年工业发展脉络的缩影,沿岸保留着大量工业遗产,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更是被确定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上海市政府通过博物馆模式、文化创意园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对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使得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具备了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区位价值。笔者通过对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应深入挖掘遗产的文化内涵,宣传遗产的保护价值,做好遗产旅游的开发规划,使得该基地的工业遗产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瑞  王鑫 《西部旅游》2023,(9):70-72
<正>文章基于全域旅游大背景,从水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梳理山西省境内黄河流域各地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山西省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首先,要深刻认识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其次,要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最后,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产业引领的遗产活化策略,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以及休闲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澳门于2005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揭开了澳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一页。世遗旅游成为博彩之外澳门重点推介的旅游产品及线路。为了了解澳门世遗文化旅游3年中的发展,并为其进一步深度开发献计献策,笔者借助问卷调查并辅以参与式隐匿观察的方式研究了访澳游客对文化遗产旅游的感知。调查发现,世遗旅游整体知名度较高,但游客感知的差异性较大;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类型集中度高,但单个景点的亮点不突出;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需求差异度高,遗产旅游产品的层次性不强;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体验满意度不高,配套服务及设施亟待完善。为此,笔者提出澳门在世遗旅游深度开发方面,应该遵循"分区发展、以点带面,精品领先"的发展原则,并且在发展思路、运营模式、配套服务及设施以及产品体系方面实施策略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其动态保护关系到遗产地社区的生计选择、农民的生活改善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旅游活动所带来的一系列人为干扰,遗产地社区如何应对关系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乡村振兴的实现。本文以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为例,运用基于地方居民感知的指标测量法,针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发展影响下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韧性感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发展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存在着较为积极的影响;(2)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韧性各个子系统受旅游发展影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高到低分别为社会、生态、文化、经济、制度;(3)各旅游因子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其作用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旅游设施因子、旅游形象因子、旅游产品因子和旅游规模因子。本文探究了农业文化遗产社区韧性在旅游发展中受到何种影响,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之用——以武强年画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为旅游所用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族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二、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去年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一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国于2004年8月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已列入全国人大2007年的立法计划,各地还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保护法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对于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对其进行合理而必要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用作旅游开发等问题,却还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