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2015年,我国GDP增速连续5年下滑,传统需求刺激政策边际效用递减,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金融改革是促进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应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抓牢和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机遇和挑战。"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在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文章从人力资本投资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问题和转型策略。文章旨在通过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投资供给侧转型促进自身全面转型发展,进而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基于2008—2019年中国省级数据,研究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揭示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直接效应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条路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可以基于地理和经济联系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立系统化的长期性政策保障体系,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文章基于2013年"放松贷款利率下限"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放松利率管制对企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放松利率管制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企业升级,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放松利率管制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能显著促进企业升级.此外,放松利率管制显著地促使非国有企业升级;市场化水平越高,放松利率管制更能显著促使非国有企业升级.该研究不仅对丰富企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升级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全球经济复苏依旧乏力、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存在等外在因素造成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外部需求条件迅速恶化,因此内部需求成为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市场保障。然而,制造业消费需求却发生了不利的阶段变化,即制造业消费增速呈现显著回落特征,从而对中国制造业升级构成制约。面对需求结构的较快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以使供给结构调整跟上需求结构升级的步伐,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进而促进制造业消费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快速升级是实现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增长的关键,也是构建新时代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动能。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俄乌战争等外部因素的持续冲击造成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外部环境显著恶化,作为双循环主体的内部需求理应成为新时期制造业升级的主要保障。然而,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中国制造业投资需求却发生了不利转变:制造业投资需求增速表现出显著的阶段回落特征,从而对新发展阶段制造业升级进程构成制约。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应积极推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财政和国有资本投资,带动民营资本投资于绿色、智能制造等高新制造业领域,促进高新制造业投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解除新时期制造业升级所面临的投资制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已走到了依靠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关口。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互动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文章基于知金互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构建出一个包括一个主线、两个闭环、五个关键环节的理想机制。通过挖掘各环节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产学研用金”联动创新机制、构建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条件的服务交易平台、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完善知识产权应用转化机制等建议,以促进产业升级并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力量。由于当今农村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产品与服务不足等,金融服务尚不能满足需要,制约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变传统信贷服务模式,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强化增信和激励机制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信息化水平和高端发展五个方面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结构对其促进作用越强;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结构主要通过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多样化是经典投资组合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合理多样化地配置资产是家庭理性投资的重要体现,也是家庭财富稳健积累的基础,但现实中中国家庭投资组合的多样化程度严重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发展不充分带来的市场结构不完善。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程度不同这一重要特征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检验渠道。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近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区域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家庭理性投资,提升家庭投资组合的多样化程度,从而促进家庭资产组合的优化。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区域金融发展通过降低供给侧的市场摩擦,提升需求侧的家庭金融素养、风险偏好和财富水平,进而促进了家庭的理性投资。本文还发现,区域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财富门槛和认知门槛对家庭投资选择的阻碍效应,更有助于提升不受财富门槛和认知门槛限制的家庭的理性投资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化金融改革,特别是攻坚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刘承鑫 《活力》2022,(24):145-147
在新时代全球化及国内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的现状。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只有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聚焦需求产业,淘汰市场需求下降的产品,才能保证食品行业能够长远稳定地发展下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食品行业执行工商管理、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市场监管作用,促进市场体系完善,引导市场侧结构改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建设。对于企业来说,应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企业创新,主动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动发觉消费市场的需求方向,着力加强需求产品建设,升级产业价值链,多措并举,形成更加协调的市场环境,也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力资本升级视角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东中部地区表现更明显。渠道识别显示:机器人应用会引致生产技术升级,通过催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挤出部分低技能劳动力来促进人力资本升级,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还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产业链传导对制造业上下游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应当分流培养企业内高、低技能人才,合理规划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进程,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使用率和研发支持。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投资低效问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强化基层审计机关独立性,进一步提升对地方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基于2015年试点政策产生的自然实验场景,以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具有促进效应;在审计关注度高和外部监督压力弱的样本中,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渠道检验结果显示,国家审计具有巩固公司内部控制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微观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促进消费升级与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当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两项重要发展战略。本文采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从需求侧角度探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可显著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估计结果十分稳健。机制分析显示,消费结构升级通过激发城市市场主体创新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且主要通过扩展边际的路径实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主要促进中、低技能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且主要促进了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出口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国内高收入地区。政府应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动能,通过消费升级来优化生产结构,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9,(11):113-119
本文估算了1999-2016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分行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及技能溢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占比和报酬占比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尤其是2010年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且资本密集型行业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技能溢价则在2004年达到最大,此后逐渐下降,说明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增速高于需求的增速,"新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形成,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能溢价在样本期间一直低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为加速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未来尚需大力培养适应"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并积极完善工资的市场化决定机制,同时还要预防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拉高作用可能导致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5.
刘静 《河北企业》2020,(1):107-108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技能人才供给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教育培训体制滞后于社会需求等问题。需要合理调控技能人才供给规模和速度,采取培养"高精尖缺"技能人才等措施,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金融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也与共同富裕息息相关。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金融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合理借贷需求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金融体系防控风险的能力逐渐提高,为整个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系统性风险有所上扬,市场参与主体的金融需求也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最后分析金融供给侧改革途径。建议:一是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突破口,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体系;二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动力,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三是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强化金融市场稳定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9,(2):135-139
金融的资本形成机制、投资导向机制、资金集中机制、信用催化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精准匹配了航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连带效应强、资金投入多、风险大的特殊属性,能够促进航空产业发展所需经济要素实现合理配置,实现航空资源的资本化、航空资产的资本化、航空未来价值的资本化,从而给航空产业以更大的推力并有效地拓展其发展空间。本文通过考察金融支持江西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金融总量有效供给不足、金融业态发展滞后、风险分担政策机制缺失等问题。在遵循金融与产业之间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依据江西金融资源禀赋,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三位一体"金融新业态、加快金融风险分担配套建设三个方面构建了金融支持江西航空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金融抑制为研究主线,并作为经济新常态、金融新常态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解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解除金融抑制的进程并寻找金融新常态的现实依据,论述金融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的协同关系。结论如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良好,金融抑制的解除取得显著成效;我国金融发展步入新常态,且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发展具有内在稳定性;金融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相伴而生,金融新常态既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表现。根据经济发展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经验,适应经济新常态、稳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为: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突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从内外两个角度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和地方在解除金融抑制和深化金融改革时,应充分把控速度和质量,逐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更多需求。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讨论了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