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入世过渡期结束的过程,也是我国加大开放、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一区域可通过加速区际贸易和引入外部直接投资,承接技术外溢,以分享外部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成果,更好地实现区域技术进步。该机制为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渠道和契机,中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开放经济的这种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加大开放,以实现自身的经济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2.
3.
胡越 《经贸实践》2016,(10):4-5
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研究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针对区域特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东北亚区域技术经济合作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依凭 《技术经济》2004,23(9):13-14
在东北亚技术经济合作的进程中,既客观存在着有利合作开展的因素,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严重制约地区合作的不利条件,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尽快寻找到一个能够有效突破制约其合作瓶颈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区域国家间技术经济产业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就显得十分突出和紧迫。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进程来看  相似文献   

6.
具有行业和区域特征的中国创新活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蔚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06,26(6):922-925
利用Panel Data模型对1998—2002年间中国各省(西藏除外)14个最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相关企业的集聚、学校研发的成果与能力以及研发中介机构等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的地理集中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不同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对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跨区域技术转移动态模型探究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技术选择与接受方环境耦合因素及技术同化引入到区域技术转移模型中,经过数理推导,求解出区域技术转移动态模型。使用6个省份的统计数据对模型作了验证,结果表明技术转移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的区域技术转移潜在技术转移量,因此模型对技术选择及资源配置、技术同化等区域技术转移主体间的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引进或开发实施一项专利技术,对搞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较大意义。但是,专利技术转化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即涉及到专利技术本身是否成熟的问题,又涉及到政策、体制、管理、市场等社会诸多方面能否协调运作的问题。因此,对专利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县级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运行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难点 1、专利技术上的误区。科技界普遍存在重成果轻专利的思想,至于专利技术能否推广应用,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则很…  相似文献   

9.
区域技术战略的决策目标是促进区域产业技术提升、区域产业环境跃迁和区域产业绩效提高。由于技术路线图的高度概括性、高度综合性、前瞻性、应用灵活性、不断修正性等特点,从技术路线图结果和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对区域技术战略定位的决策作用来看,发现技术路线图能够很好地帮助区域在动态环境中进行技术战略决策,进而促进区域技术战略决策目标的实现。从区域技术战略的制定出发,结合区域技术战略决策的核心脉络,绘制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技术战略第三阶段技术路线图。从促进区域产业技术提升、区域产业环境跃迁和区域产业绩效提高等3方面吸引企业迁入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区域技术战略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上,如何充分的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根据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资源的优势,据此来揭示国防科技工业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出原因,并从相关政策、区域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和产业链上探索出国防工业推动区域经济效应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