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抚生  曹信邦 《经济师》2002,(4):206-207
我国加入WTO后 ,如何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文章从分析归纳世界各国税收征管改革发展趋势入手 ,提出了我国今后税收征管改革方向应着重在加强税收征管法制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体系和优化纳税服务 ,维护纳税人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纳税服务工作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改革的大趋势,这对于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减少税收征收成本和加强征纳关系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财税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所得税作为备受高度关注的一个税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化.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完善的税制设计必须与税收征管改革相统筹、相适应.因此,在不断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制度,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4.
自"营改增"全面推开以来,税制改革所引发的税收征收管问题逐渐显露.本研究立足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税收征管制度的变迁、信息不对称与合法性风险等问题出发,分析了"营改增"后税收征管制度变迁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税收征管制度的完善的主要途径,即推动"放管服"改革、利用新型纳税工具、推行税收政策解读辅导常态化机制、并增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征管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推动税收收入稳步增长和"两基"建设巩固完善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地税系统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税收征管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下,全面加强税源管理是地税机关基础工作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纳税服务是是新时代对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它和税务管理、税务稽查一起组成现代税收工作的三大支柱,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税法遵从意识的关键环,现代纳税服务已经由文明用语、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浅层次服务向优化税制、完善税政、改进体制、健全征管、降低成本等深层次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税收现代化建设的税收实践为税收征管现代化积累了成功经验,而当前的国情世情则对税收征管现代化提出了时代要求。立足实践经验,结合时代要求,有助于把握新发展阶段税收征管现代化的一以贯之坚持和与时俱进发展,从而更好地领会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重要突破和实践策略,助力高质量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重要突破是“税收征管从合作、合并到合成的突破”“税收服务、执法和监管深度融合的突破”“税收治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突破”“税收改革创新从渐进式到体系性集成的突破”;实践策略是规范税收执法标准、加快税收立法进程、强化税收共治措施、扩大征管改革效应。  相似文献   

8.
王仕信  董龙瑞 《经济师》2000,(11):111-112
一、回顾 :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确立 ,是我国税收征管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在经历了“一员进厂、各税统管”,“管查分离、各司其职”,“申报、代理、稽查三位一体”十几年的税收征管改革实践后 ,1995年 ,国家税务总局为适应经济发展和 1994年税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在各地税务机关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 ,总结性地提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首次确立了纳税申报与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中的基础地位 ,阐明了计算机网络的依托作用 ,重申了税务稽查“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西方税收征管研究的前沿问题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面对减少财政赤字和降低税收的双重压力,加之大量未付税的"地下经济"的存在,西方国家开始重视税收征收管理,西方学者也加大了对税收征管规律的研究力度.他们关注的问题包括评价税收征管制度的标准、纳税人遵从、税收差距、为纳税人服务、税收管理私有化、改善税收征管等,其研究成果具有全新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指导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改革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提出的一些拙见,愿与大家商榷。一、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选择.决定了税务代理工作的必要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新的征管模式是经过反复理论论证和众多环节实践检验而最后确定的。该模式既适应了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又能从诸多方面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全面参与经济活动,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保证全…  相似文献   

11.
宋守元  马慧儒 《经济师》1997,(12):84-84,88
优化税收服务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宋守元马慧儒今年以来,税收征管改革继续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建立以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向纵深发展。优化税收服务作为新征管模式的重要基础之一,既是税务系...  相似文献   

12.
闫勇 《经济问题》2006,(8):35-36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如何依托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征管机制,提高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纳税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现代IT技术对税收征管各要素的影响,提出税收信息化工作应依照税收征管的客观规律,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稳妥地实施税收征管业务重组,构建现代税收征管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如何依托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纳税服务、创新和完善税收征管机制、提高管理工作效能,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根据迅猛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要求,依照税收征管的客观规律,应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重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积极构建“组织机构扁平化、征管业务流程化、管理方式集约化、征管手段信息化”的现代税收征管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面对WTO规则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探索税收征管新的模式,建立一个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新框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稳定国家财政收入,要求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调控经济作用,要求税收征管改革;统一税政,维护税法的严肃性,要求税收征管改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走出去"企业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增大,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手段的适应性受到了挑战;现行"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体系暴露出许多缺陷和局限性,不能适应对"走出去"企业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拓展.因此,本文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及生成机理,探索提高"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质量的路径改善,不断提升税收征管效能.本文还将以云南省实践为例深入分析西部省区"走出去"企业的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提升"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增值税“扩围”改革面临的难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完成后,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随之提上议程。增值税"扩围"涉及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享、国地税征管权限、税收征管能力、地方税体系、通货膨胀等诸多难题,能否破解这些难题对于稳步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意义重大。破解增值税"扩围"改革面临的难题需循序渐进,分步推进;协调中央财政和地方收入的关系;变革税收征管机制;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刍议新税收征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中提出建立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目前正在实施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将简要介绍新的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税收征管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从管事制模式视角出发,对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展开了分析,并对今后的税收征管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性意见.我国学者对于中国的税收管理研究大多是集中在政策的层面,很少从管事制慕斯的视角去分析,国外学者大多集中在分税制的影响,本文借鉴相关的创新和研究,对税收征管观改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倪天林 《经济经纬》2006,(1):127-12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特别是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施行,税收征管的经济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以专业化为主、综合性为辅的流程化、标准化的分工、联系和制约的征管工作新格局的新一轮征管改革目标。从改革目标可以看出,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在信息化支持下的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建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新格局是国税系统近几年税收征管改革力求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