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方面的改革也逐渐的开始实行,融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引进,对于我国各银行在清理不良资产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此外,资产证券化还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拓宽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渠道。可目前我国对于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健全,当前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有些甚至不利于资产证券化的实行。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分析,对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行提出了一些政策。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市场开始出现危机.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一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需要关注的几个法律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具有分散经营风险、增加资金流动性、改变资产属性等特殊功能。而这种特殊功能挑战着传统的法律监管。为了保障资产证券化被合法使用,我们应当从资产证券化的全过程着手,实现证券化各个阶段参与主体权利义务的统一。强化法律监管,扬长避短,从而降低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4.
毛步峰 《金卡工程》2009,13(8):165-165
跨国资产证券化可以在其融资过程中通过选择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本市场与法律制度,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在目前国际上欠缺相对统一的实体法律规范情况下,研究跨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冲突适用规则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是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换为流动性好的债券,借以融通资金。文章肯定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制约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障碍,提出要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来推动资产证券化。在推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基础资产的运用及其质量的鉴定,现金流分析压力测试,以及追踪基础资产与证券的信用表现。要培育投资主体,可优先考虑从对我国国情有意义的基础资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从理论到现实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肇始于1970年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在80年代以后,这一金融工具开始流行。目前,美国三分之二的抵押贷款都被证券化了,各国也都高度重视这一金融创新,根据我国市场化的进程和法律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首先进行了证券化的银行资产,对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的压力,健全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深化资本市场等各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专利证券化对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析了专利证券化的一般操作流程,结合专利权的特殊性对专利证券化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和规制途径。  相似文献   

8.
信用风险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迅速有效的监控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是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关键。本文回顾了2005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结合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特点,总结了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在新形势下利用市场化信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专利资产证券化是将专利作为资产,在资本市场通过证券化融资的交易行为。一方面可以加速专利转化,改变我国专利转化率偏低的状况;另一方面,丰富证券类别,提振投资者信心,为一直低迷的证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如何实现专利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就需要认真梳理我国实施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和政策基础,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专利证券化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专利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创新,其丰富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然而由于专利的市场价值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与不易预见性,导致专利证券化过程中难以对专利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鉴于此,文章尝试从专利的特殊性、收益性、风险性以及专利池的构建四个方面,探讨专利证券化过程中专利代理师参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专利证券化中的信息披露是一种基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制度,其执行过程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然而现实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立法层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实施层面的基础资产不确定,以及专利证券化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人之责任分配与责任追究不明确等现实问题。所以,应当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更为科学的专利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监管模式等手段,对信息披露加以规范完善和综合改进,以实现信息披露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确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国外关于证券化资产会计确认的主流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国内资产证券化实践述评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产证券化素有"点金术"之称.自20世纪70年代其在美国诞生以来,就受到世界资本市场的青睐,呈现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这一新兴的融资工具90年代初传人中国,但受制于国内的经济、法律和其他社会环境,已有的中远集团、中集集团等几例资产证券化大都采取了离岸(offshore)操作的模式,致使国内资本市场至今仍无法分享该项金融创新带来的好处.200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首次在<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住房贷款证券化".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学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讨由来已久,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将资产证券化仅仅理解为解决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手段,这种做法有欠妥当,容易使投资者将其误解为另一种形式的“圈钱运动”,从而将这一尚未在我国深入开展的新兴业务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5.
沈定成 《新金融》2007,(11):54-55
资产证券化正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进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方法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但资产证券化自身也存在风险。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主要是破产风险,表现为三种形式:特殊目的机构(SPV)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资产转移时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以及资产转移后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有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才能保证信用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选取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作为典型案例,对"企业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增加发起人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富"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股东带来了平均0.154%的财富增加;在资产证券化当年,浦东建设资产证券化给其债权人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但在资产证券化后,对债权人产生了负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17.
背景资料和交易动因 信托委托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简称:华融公司) 信托受托方:中信信托投资责任有限公司(简称:中信信托) 处置方式:以"分层信托"模式处置不良资产,实质是一种不良资产的准证券化 处置标的:委托人合法拥有的金融债权资产 涉及金额:合同金额135.2亿元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核心问题是会计确认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被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作表外处理,还是应当被确定一项融资业务作表内处理,对此,“风险与报酬分析法”存在着概念内涵不致,不能够全面反映由于金融工具的发展使风险与报酬有效分解的状态、过于依赖获得资产的交易顺序等问题,“金融合成分析”,以控制权来决定资产的归属,承认金融资产和负债能分割为不同的组成部分,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制度安排,它不仅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难题.集中表现为:发起人将资产转让给特殊目的的实体应确认为出售还是担保融资;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会计处理问题;资产证券化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理论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对于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围绕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外实践、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应对这三个主题,国内外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后续研究,建议从强化理论研究、丰富微观层面的研究、增加创新业务的研究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