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我国农村贫困监测体系研究林闽钢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另一部分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的生活及发展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开展扶贫工作,解决农村少部分人的温饱问题,缩短贫富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农村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农村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缓慢、固定投资不足、教育发展滞后等,贵州农村实现反贫困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为此,必须调整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教育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是指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和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发生了深刻的由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贫困的程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考察了现阶段衣村贫困的规模、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贫困的调查发生率仍然较高,农村贫困的深度、强度和对扶贫投入力度的要求都有所上升,但按国定贫困线计算,农村扶贫压力仍在国家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家庭人力资本、物质性经济资源、结构性社会地位以及关系性社会处境等方面,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源不足、社会结构制约和社会排斥等问题,可以部分地或不同程度地解释贫困的成因。最后,本文提出,农村反贫困战略应当重点解决持久性的贫困。  相似文献   

6.
基于SST指数的中国农村教育贫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的森指数即SST指数在衡量贫困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用SST指数考察了我国农村教育贫困的综合程度,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贫困程度、广度、深度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教育分布不均则呈上升趋势,而西部则成为教育最贫困的地区,并在分析了教育贫困的现状和特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后提出了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和提高教育扶贫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英 《农业经济》2022,(6):76-77
为了扶贫减贫事业能够取得实效,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并发展出“扶真贫”“真扶贫”和“真脱贫”三个评价维度。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契合了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绝对贫困治理中,如果说从政治动员到技术动员是精准扶贫的一次正当性,那么在相对贫困治理中,促进国家的施政伦理与乡村基层的社群伦理的共通与兼容,则是精准扶贫的二次正当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数据质量控制能力,防范技术治理中的数字失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公布的贫困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了中国农村贫困标准及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对现有文献的估计方法和观点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现行的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与"1天1美元"标准比较接近,与"1天1.25美元"有一定差距,现阶段逐步提高的扶贫标准符合中国贫困和反贫困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宁夏农村贫困程度的估算与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算了1984—2003年宁夏农村的贫困状况,重点对贫困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不同贫困线的模拟分析表明:各贫困指标对贫困线较小的移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政策涵义是扶贫不应当只注意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而且也应当注意陷入贫困风险高的家庭。  相似文献   

10.
2020年之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新阶段.金融扶贫在绝对贫困治理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门槛效应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供给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制度保障有缺口等挑战.我国贫困基本态势的转变对金融扶贫创新提出新的需求,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金融扶贫应进一步聚焦于改善农村脱贫生...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从贫困概念的演变出发论述和分析了贫困测量方法发展的两个阶段,对贫困线方法和多方面测量贫困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扶贫瞄准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和验证以及计算方法。参与式贫困指数即选择若干个能够综合反映贫困特征的指标,进行数据调查、赋值、分配权重,根据特定的计算公式得到的能够说明其调查对象的贫困程度的数值。参与式贫困指数目前已经在我国扶贫工作中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始终不能摆脱贫困二字,要想实现中国农村摆脱贫困,我们就需要一个结构性的视角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发现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基于此,本文将对目前我国贫困结构进行有效分析,从中分析现阶段结构贫困的具体特征,然后依据扶贫基础理论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把优化农业的立足点放在农民增收上"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就是稳定农业,发展农业,地处江西西北边陲的山区县铜鼓,人均耕地不多,发展农业关键在于优化农业,优化农业关键又在于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般认为总体的经济增长对贫困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认为,一般的经济增长可能大幅度降低贫困发生率,但也可能导致剩余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更加恶化,而且这种可能的副作用会因地而异。本研究使用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作为测度贫困的三个指标,以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农业资源禀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为特征选取两个样本,探索并验证农村地区人均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与贫困的三个指标变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和关系,并提出不同地区扶贫政策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民人均收入三年前已过万元大关、连续27年位居全国省区之首的浙江,还需要扶贫吗?许多外地人往往心生疑笃。其实,贫困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分,扶贫有区域扶贫与人群扶贫之别。走进浙江,你会对“贫困”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对“扶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是实现稳步脱贫最为直接的手段.本文基于辽宁省阜新市建档立卡的既往贫困户调查数据,利用VEP方法对研究对象脱贫后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评估产业扶贫政策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对产业扶贫效果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脆弱发生率与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部分农户有返贫的风险;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全面摆脱绝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统筹考虑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能够为巩固脱贫成果、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更具多样化的思路。作为能够有效兼顾二者的途径,网络扶贫在贫困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CFPS(2018年)数据,用Probit模型证实了互联网使用对改善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有显著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促进电商参与,降低金融排斥”以及“促进非农就业,丰富收入来源”是互联网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有效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作用与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本文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细分、专业化脱贫地区的互联网基础建设,拓宽互联网知识普及与应用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使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减缓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程度,在实现全面脱贫之后,旅游引发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等相对贫困问题依然长期存在。通过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延长产业链扩大包容性、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提高扶贫效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增长乏力、资源开发遇到环境约束的背景下,开发式扶贫必须实现从以自然资源开发为重点向以农户人力资本开发为重点转变。本文利用宁夏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分布的家庭特征以及家庭特征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外部环境约束既定的条件下,家庭特征对农户贫困有显著影响,要进一步有效扶贫则必须瞄准贫困户,建立针对低收入群体、以提高农户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农村文化性贫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过去三个阶段的扶贫计划 ,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与此同时 ,一般经济增长的缓贫效应在减缓 ,农村贫困人口正面临可能滑入文化性贫困的陷阱。因此 ,本文提出了解决新问题的途径是 :资金扶贫是基础、技术扶贫是关键、教育扶贫是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