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洪盛 《当代经济》2006,(4S):75-76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里的过程。所谓银行“脱媒”化是指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多地脱离开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方式,转而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开始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脱媒的现状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里的过程。所谓银行“脱媒”化是指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多地脱离开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方式,转而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开始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金融脱媒”的另外一个大的背景就是中国入世。加入  相似文献   

3.
以“建设‘新呈贡’,联合“大银行”,实现规模‘大融资’”为主题,召开由县财政局、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局等单位牵头组织的呈贡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联席会会议,明确“新呈贡”、“大融资”的思路,联合呈贡银行业组建的“大银行”、实现规模“大融资”小组,研究有关融资对策,合作整合呈贡现有金融资源,实现呈贡银行业与政府整体利益双赢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股份集团公司,其所属内部企业都在不同银行开立账户,有的企业还多头开户,使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动分散;使资金在总体上此盈彼失。一部分企业在大量融资,而另一部分企业却有大量存款,资金余缺难以调控,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总体效益。因此有必要依靠金融机构,引进银行结算机制。在股份集团内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管理.使集团整体资金统一筹措、信贷、拆借、结算、调控、监督和分配,充分发挥整体资金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5.
连江 《时代经贸》2014,(6):58-59
影予银行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给出如此定义。  相似文献   

6.
刘宝丽 《经济论坛》2002,(12):56-56
一、表外业务的概念表外业务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它依靠银行的信誉,通过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工具和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等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以改变当期损益和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水平。主要包括贷款承诺、循环保证融资、担保信用证、履约担保、投标担保、还款担保、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利率互换、货币互换、银行承兑、信用证、远期外汇买卖协议等。在表外业务中,银行既可以作为当事人直接参与交易,也可以中间人或保证人的身份间接参与交易,并从中收取手续费。二、西方商…  相似文献   

7.
金融科技助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痛点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看,金融科技发展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地理排斥。利用2011—2020年银行分支机构数据、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数据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的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地理距离增加了中小企业的金融排斥,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地理排斥,但地理距离始终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大银行占比较高和银行竞争程度较高时以及在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的地区中,金融科技发展对降低中小企业融资地理排斥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解决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是金融科技得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地理排斥的关键所在。因此,应既加强金融科技研究与应用,又优化银行物理网点布局,为促进金融资源服务中小企业和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赋能。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旺盛的融资需求、传统商业银行监管套利、居民财富增长和非金融机构资金优势及金融创新促进了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具有监管困难和风险问题。激发其正向动能,探析其影响金融市场机理,探求其关联性传导机制,探究“资管新规”反噬作用,强化监管法制体系建设,是深入研究影子银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7年第一季度-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36家A股上市银行数据,考察外资持股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持股增加会降低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主要表现在对银行资产端和负债权益端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第二,外资持股增加通过补充资本的“资金”渠道,改善内部治理的“治理”渠道,提高金融创新的“知识”渠道,以及增强数字化水平的“技术”渠道,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第三,随着外资持股增加,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均会提高流动性创造,城市商业银行则会降低流动性创造,农村商业银行对流动性创造不产生显著影响。第四,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时期,外资持股增加会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体制外经济部门的融资限制有金融抑制理论阐述的原因,也有所有制惯性和市场发育过程的因素;在资金循环的存量、流量规模分析上,地下金融、非正规金融、体制外融资市场、体制外融资行为提供了不同的衡量角度;资金要素配置体系向体制外经济部门的资金溢出渠道包括银行信贷资金的漏出、非正规融资、企业内源融资和开放条件下的资金信用关系;对不同融资渠道的规模估算和前景预测,可以总结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戴晓凤 《经济前沿》2001,14(5):30-33
一、银行中介的专业化与规模优势在现实的再生产活动中,储蓄资金向 投资的转化,是通过金融交易来实现的。资金的交易从形式上分,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市场中介为基础,最终贷款人购入最终借款人发行的证券,如股票和债券等,常称之为本源证券,而与之直接配对的直接融资;二是间接融资,即最终借款人从专门的金融中介机构借入资金、金融中介机构则通过向最终贷款人发行对自身的金融要求权的间接证券获得资金,然后转换成本源证券以完成资金的供需匹配。 间接融资下的银行中介,一方面以发行存款等间接证券的形式,大量地吸收零星分散的余裕…  相似文献   

12.
一、东北地区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我国金融业畸形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直接融资(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与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的比例失调,直接融资发展滞后。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长期依赖于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体系,结果造成潜在的金融风险高度,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有效化解以及经济的健康运行。由于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的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无资金可贷”;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差和社会信用差,导致金融机构“不愿贷”和“不敢贷”.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进入快速进展的阶段,金融机构的运行将逐步依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竞争。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社会资金的分配格局的变化,改变了单一银行储蓄分配资金。为企业融资面向资本市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融资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融资机制是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初期,“拨改贷”在企业融资机制变革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银行从过去的货币出纳机构发展成为今天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的宏观调控者。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经济起飞时期,银行的确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但从我国的情况看,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和银行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间接金融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资金供给制色彩,信贷软约束或为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许问题并不在于应不应该发展间接金融,而在于我国银行“先天不足“的品性影响了它日后的健康成长。看来,我们有必要在进一步改革并完善银行体制上下大的功夫。但仅仅这一个方面还不够,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直接金融,尽快改变银行独家供应资金的格局,以减轻企业对银行的压力,为银行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以上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企业融资机制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的飞速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本文就如何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支持金融改革与发展谈几点看法:一、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充分发挥金融在“两个转变”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过去我们没有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对金融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要钱找银行”的片面认识。事实上现代金融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具有筹资融资、拓展市场、调节经济、信息服务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等五大功能,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宏观经济调控的杠杆,国民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业在建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国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表外业务王长江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各国银行为应付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纷纷致力于金融创新,使得国际金融创新呈现出金融工具多样化、金融市场一体化、融资方式证券化及表外业务多样化的新特点。中国金融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7.
许文峰 《经济师》1992,(11):28-29
<正>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要求外部环境与其相适应。协调配套地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是创造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还比较缓慢,银行信贷资金效益严重滑坡,资金非商品化、融资非市场化、调控非间接化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观,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步履维艰。要使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胆地推进“市场取向”的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8.
黄辉 《时代经贸》2011,(10):189-189
表外业务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重点,成为其获利主要途径,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80年代后,表外业务创新活动活跃。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加深,受世界范围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也出现高潮。近几年,我国银行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银行界的热点课题。本文根据西方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东西方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崔延松 《经济师》1996,(4):36-37
论建立水利股份银行是提高水利资金效益的重要途径崔延松水利资金效益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水利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水利资金效益,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建立水利股份银行这条融资渠道,来具体探讨一下水利资金的管理问题。一、水利股份银行具有调控水利资金合...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     
1、武汉中小企业首尝“打包”融资 日前,武汉市首开先河,发行“江城夏日”中小企业集合贷款信托产品,该融资产品通过汉口银行向市民发售,汇集资金后转给企业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