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崇献  张楠 《时代经贸》2012,(10):66-67
本文首先指出,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其对外贸易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然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一些增强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指出,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其对外贸易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然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一些增强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高京津冀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 《经济纵横》2006,(9):20-21
本文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该都市圈科技创新绩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都市圈管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发展的程度尚未达理想水平,其重要原因是其在管治理念、管治模式、管治体系和职能等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合理的管治模式和协调机制。要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须在管治模式和协调发展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即确立都市圈管治新理念,建立京津冀都市圈双层多核管治模式,强化“管理模式”与“社团模式”;充分发挥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作用,建立“非实体性”行政层面协调机制,建立省市政府层面的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梁慧超  李燕飞  金浩 《现代财经》2007,27(10):75-79
通过统计数据,建立经济评估体系,对三大都市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有一定差距;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与“长珠三角”比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应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作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生产要素流动程度的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内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京津冀的一体化不仅能够促进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省市更好更快发展,而且对周边地区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都会有巨大而持续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慧敏  张贵 《现代财经》2007,27(4):57-60,74
京津冀都市圈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要素禀赋的约束,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创新寻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立足于京津冀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提出重点技术领域优先发展、技术扩散创新、创新分工和“一体化”协作等战略,推进产业创新,从而提升该区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2001年,日本的数十位经济学者对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考察后指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对于工业发展来说,大城市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劳动力的充足性和产业集聚效应等要素优势决定了工业尤其是汽车业的大城市指向。在“2006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权威人士透露,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增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以形成若干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在都市圈经济不断带动工业发展的今天,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京津冀都市圈内部的体制性和结构性障碍。北京长期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之地,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得封建等级身分和等级观念在此地区表现得极为强盛,北京周边地区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臣民意识”、“为上是瞻”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造成京津周边地区的思想保守,官本位观念深厚,人们的行为重点放在并不创造经济效益的人上,新的技术方法总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抵制和排斥。  相似文献   

10.
都市圈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区域空间组织形式的必然表现形态,它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国外相比,国内就都市圈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都市圈发展实践的研究,对其理论研究的重视相对不足。但学术界比较一致认为,都市圈建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模式。实践表明,都市圈在促进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突破行政区经济、优化经济资  相似文献   

11.
胡茜 《时代经贸》2012,(2):30-31
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区域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但其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强弱。为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竞争力,本文从京津冀产业发晨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的产业协调机制。具体从制定区域产业规划,建立产业筛选和评价、产业环境优化、优势产业选择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是城市群演进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许多国际大都市都经历了“单核心城市—城市组团—多核心都市圈—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过程。当前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结构性缺陷,都市圈建设相对滞后,大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能力不足,支撑城市群建设的基础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要充分认识都市圈的战略价值,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正在加快建设中的雄安新区,着力构建分散化、组团式、多中心的都市圈结构,构筑以市郊铁路为核心支撑的都市圈交通网络,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巧芬 《经济师》2014,(3):187-18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的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是都市圈的发展是与其产业的发展协调进行的,文章通过区位商理论,对郑州都市圈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郑州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城市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利用空间极化指标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7年的空间极化变化趋势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二维和三维空间表达形式,对近15年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极化增长进行空间模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极化过程。得出的主要结论:①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随时间呈上升趋势。②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自经济中心向外围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离经济增长中心80km处是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低谷点。③从京津冀都市圈立体趋势面分析,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都市圈的两大极核,且空间极化趋势面随时间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都市圈域产业的整合与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的产业整合是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能力的核心问题,现阶段的产业整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进入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层次,把都市圈域融为一体,形成深化分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竞争的产业体系。该文着重对苏锡常都市圈的产业整合、上海与苏南板块的产业协同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经济圈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虽然有北京中关村、清河羊绒、辛集皮革等一些产业集群优势,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其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无论是从范围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显得十分微弱。研究京津冀经济圈的产业集聚现象,通过发展集聚产业和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充分说明了京津翼地区将成为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契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产业协同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应以京(廊)津为主轴,重点打造津秦唐沧东部滨海发展带和京保石发展带.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要突出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集聚区和天津现代制造业中心地位,加快北京非核心产业功能向天津、河北疏解,加大河北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增强河北的腹地支撑作用.为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规划引导,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大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支持力度和人员交流水平,实现三地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进入"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正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面临着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扩散、整合、链接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回顾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及转变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发展的新现象是以都市圈的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区域一体化趋势下都市圈形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完善都市圈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