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构建我国的碳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问题和经济发展、环境的矛盾日益激化,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寻求环境、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力图通过分析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规模、效率改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金融体系效率纳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框架,运用基于松弛变量效率测度模型(SBM)对我国1995—2008年29个省市区金融体系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面板协整检验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体系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体系效率整体上呈波动型上升趋势,且依次由东部、西部、中部递减,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体系效率呈近似倒U形关系;整体上我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但其促进作用在区域层面上具有门槛效应:东、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金融体系效率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且在东部地区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而西部地区其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的绝大部分区域是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都与我国有一定的差异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是为了经济发展,而货币金融体系的完善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本文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货币金融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不断健全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则是其核心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进行经济改革以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在她的成功经验中,金融体系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然后结合熊彼得-凯恩斯的信贷-投资-收入流程图从信贷、国际资本控制和外汇汇率与经常项目账户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金融体系以及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三点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债券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融资方式,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绿色债券的发展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体系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对绿色债券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构建适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金融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次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并引发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但无法忽视的是,在此之前,美国已经维持将近一个世纪的经济增长。在寻求美国经济增长的众多原因中,美国金融体系发挥的强大资源配置功能和全球领域内的风险配置功能对其经济发展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不得不重新审视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与力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转型必然带来大量企业在三次产业间的进入和退出、大量企业的兼并重组、新型技术的引进和研发投入。产业转型迫切需要一个多元而灵活的有效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另外,金融业本身是绿色、高产值的产业,金融业本身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大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有利因素。因此,需要建立适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中,任何产业的成长发展都要倚仗金融业的支持。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能促进经济增长,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则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个稳健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何把握金融改革与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本国情况的金融体系模式,对国家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中。任何产业的成长发展都要倚仗金融业的支持。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过程一般称之为“经济的金融化”。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能促进经济增长,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则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就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风险分析和管理活动是各类金融机构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它是现代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峰 《时代经贸》2012,(24):200-200
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由于金融的波动也曾引发了经济的震荡,本文从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论”谈起,认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是中国的最佳选择,高度控制的金融体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效的,但从长远看,我们还应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绿色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健全和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论文认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可包括健全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论文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近期来看,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优化宏观政策环境与构造和完善微观经济基础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金融交易需求主体、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的互动关联关系入手,探讨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的内在机理.分析的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不平衡性和显著微观区域化特征,导致了金融生态呈现出区域差异化、多样化和层次化特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多样化、因地制宜、灵活性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是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建构的根本取向.通过对两个典型农村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差异化对农村金融结构、金融体系变迁的决定性作用机制.政府作为金融外在制度的设计者与供给者,其制度安排应是与农村社会内在制度变迁的协调,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状态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等收入陷阱"可用十个关键词描绘: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是"转型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加快发展速度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转型的内涵由经济转型扩展到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6.
于文海 《经济前沿》2001,(11):69-71
根据金融发展论,不同类型的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所以认清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金融体系的现状,将对充分发挥金融体系职能、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谊  刘军 《生产力研究》2012,(10):45-48
文章以1999—2009年中国地区层面的经验数据为样本的研究发现,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张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其却有阻碍作用,这主要应归结于金融体系功能的被抑制和扭曲;股票市场上私人诉讼机制的缺失、法律监管制度的无效以及资金"漏损效应",恶化了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在金融体系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条件下,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效应,并且不取决于法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8.
论金融监管     
邱谅平 《发展研究》2000,(10):17-19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一国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一定的金融主管机构,依据法律准则和法律程序,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督和管理,确保金融业稳健发展和公平竞争,形成良好的金融秩序,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小宁 《经济师》2004,(9):243-243,245
县城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要壮大县城经济 ,就要充分利用农村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发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金融机构的作用 ,重新构建县域经济中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这场起始于美国次贷、发端于华尔街、正在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它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