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莹莹 《时代经贸》2010,(16):48-49
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表明了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以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为鉴,探讨我国如何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表明了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以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为鉴,探讨我国如何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高谦  沈卫东 《经济师》1997,(6):34-35,43
香港、新加坡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及其借鉴●高谦沈卫东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资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银行业较弱,金融监管手段相对落后,从而使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香港和新加坡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提炼出...  相似文献   

4.
万方 《当代经济》2010,(11):136-1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是我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之际,对外资银行监管改革的一项重大改举措,其中要求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开展全面业务时必须注册为独立法人的法人导向规定最为引人注目。本文针对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从实行分行政策到推行法人导向的转变,分析了其产生转变的背景及导致转变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推行法人导向制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都郁  叶莉  于淼 《当代经济》2007,(7X):72-73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普遍开始注重对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风险监管得到了重视并且迅速发展。与西方相比,我国银行风险监管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2006年起我国逐步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金融领域。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银行业将经历一个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调整阶段。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研究成为必然需要。文章通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进行风险监管的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和技术,总结在外资银行风险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背景,得到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叶莉  陈立文 《现代财经》2007,27(10):3-6
随着2007年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安全问题。为此,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宏微观效应进行评估,并运用理论模型,分析外资进入的替代效应与进入后的监管信息约束效应。面对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在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现实情况下,为避免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造成过度损害,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峰  郭培志 《经济论坛》2006,(14):102-103
一、从我国的入世承诺看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领域过渡期即将结束,对于国内银行业的保护将宣告终结,随之而来的将是大量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外资银行来到我国的市场,与国内银行业进行竞争。入世后我国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地域的限制将取消,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可以进入国内的任意一个地区。目前来看,外资银行多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从事银行业务,但是对于目前发展比较落后或是经济发展不是太好的地区,外资银行很少进入从事银行业务。外资银行分布的这种状况显然不是我国所希望看到的,尤其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相适…  相似文献   

8.
自1982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开设分行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随着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限制的放开,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将展开新一轮的竞争。在竞争中银行业的资产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将迅速提高,总体竞争力也将逐步增强,我国银行业并不畏惧全面放开银行市场后所带来的挑战,反而为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是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如何加强银行监管这一问题的探讨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为主题,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开展业务,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研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祝艳梅  谢玉梅 《经济师》2007,(11):49-49,90
文章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国内银行1998年-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银行进入带来我国银行业呆帐准备金率和费用率的上升,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外资银行的进入并没有带来我国银行业控制权的转移威胁。据此文章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我国与新加坡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探索两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异同,借鉴新加坡外资银行监管的有益经验,以期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按照审慎性原则和国际良好标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促进我国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6年我国银行业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限越来越近,将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以入股方式与国内银行合资、合作,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正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一方面有利于中资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给国内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为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有必要关注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带来的问题,检讨我国的相关立法,完善法律监管以防止外资银行在入股中资银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沉重的代价告诉我们: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对于金融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经济体系的安全尤为重要。文章对我国外资银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加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减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业的经营水平.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正在积极发展中,但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展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种竞争可能带给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离岸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我国宣布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在制度待遇上,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站在同一起点上。2006年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我国,意味着我国内资银行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各方位的竞争,从而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首先了分析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进而分析了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和冲击,最后论述积极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欧盟金融监管合作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末,我国将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业务将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外资银行将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竞争程度的加剧,意味着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更人、传染性更强,从而要求银行监管当局在提高监管水平的同时,加强银行监管国际合作的力度。欧盟各国金融监管合作有较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WTO时期外资银行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现代财经》2007,27(9):14-16
后WTO时期银行业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更加自由和便利,从而加大了金融风险,也给外资银行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内外资银行有别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对外资银行有效监管的客观需要,宜通过制度创新来构建高效的外资银行监管机制。应以审慎性原则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为目标,以WTO规则为基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模式;还需依据《巴塞尔协定》明确规定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19.
从1979年我国开始引进外资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外资银行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我国政府于1998年7月宣布取消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的地域限制。我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引进的外资银行数量之多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我国宣布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在制度待遇上,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站在同一起点上.2006年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我国,意味着我国内资银行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各方位的竞争,从而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首先了分析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进而分析了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和冲击,最后论述积极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