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砌体结构裂缝是在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构裂隙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涉及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多项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技术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从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分析总结,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预防和控制裂隙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林杨  张健 《价值工程》2010,29(24):118-118
结构裂隙控制看着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构裂隙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构裂隙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5.
付春阳 《民营科技》2008,(8):181-182
结构裂隙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构裂隙的控制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客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战经验方面,通过对楼面裂隙成固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7.
砌体结构裂隙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建筑功能,缩短了使用年限,而且对抗震也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这个问题已日益引起开发商和居民的普遍关注,因此,如何控制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裂的问题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库岸边坡常因库水位变动而失稳,并且岩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地质作用,经受过变形、破坏,形成了一定岩石成分和结构,尤其是岩石里面的节理裂隙,由于水在裂隙中流动,影响岩石的各种特性,控制着岩体的变性破坏特征,但是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很难反映出水在裂隙中的流动规律,本文简单论述一下如何运用UDEC建立斜坡离散裂隙网络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可以更加正确的反映岩石内部的结构和构造。  相似文献   

9.
周皓  方勇刚  甘东科  胡帅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6):150-151,153
目前,人们研究裂隙岩体中流动和溶质运移时越来越多的采用离散介质方法,因此需建立离散裂隙网络。由于裂隙的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和交叉性,目前无法用确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文章用概率论与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裂隙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利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三维裂隙网络随机模拟,建立了三维裂隙网络的随机模拟模型。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分析裂隙网络的连通性和渗透张量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注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在多数工程中都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理论公式还不能对注浆的成本和效果做出准确的预测.文章介绍了注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裂隙岩体结构面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的分形特征,初步探讨了用裂隙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确定注浆参数对注浆扩散影响大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结构裂缝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作者根据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9):246-248
本文从研究广安煤矿裂隙硫化氢的分布入手,采用监测监控、探钻及抽放、加大工作面供风量、加强裂隙硫化氢的管理等综合防治技术对硫化氢进行治理,成功控制了裂隙硫化氢对作业人员的危害,产生了较大的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董海宝 《价值工程》2010,29(32):163-164
总结了近年来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现场水力试验法、室内试验法、裂隙采样测量法、反演分析法和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数值试验法。不同的测量方法有自己的优点、局限性和适用性;针对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研究对象,需选择合适的渗透系数测量方法。不同测量方法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得到裂隙岩体真实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14.
马成成 《科技与企业》2014,(19):176-177
从岩体的热传导微分方程出发,考虑了岩体温度与岩体裂隙中水流温度存在温度差时,给出了裂隙岩体温度场的控制方程与定解条件,并推导了基于三角形单元的有限元法计算格式,编写相应程序计算岩体温度场中各节点的温度值,最后通过工程算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裂隙岩体而言,考虑裂隙水流温度与裂隙岩体温度之间的热量交换,更加符合实际工程的情况;裂隙岩体与裂隙水流之间的热量交换从二者的接触面开始,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且二者的初始温差越大,热量交换越快;若假定研究区域与外界隔热,且其中裂隙水流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则无论初始裂隙岩体的温度分布如何,当最终达到稳定时,裂隙岩体的温度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欧阳杰  吴妍  丁磊  杨璐 《价值工程》2024,(14):133-136
琼东南盆地发育大量垂向裂隙,垂向裂隙在油气运移成藏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目前对于琼东南盆地垂向裂隙系统刻画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采用基于广义频谱分解的蚂蚁追踪裂隙识别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垂向裂隙进行检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琼东南盆地垂向裂隙,有效降低了高频噪声对裂隙刻画的影响。因此,该方法适用于琼东南盆地垂向裂隙识别,为基底天然气垂向沟通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10):94-97
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岩体裂隙渗流场,较传统的数值模拟具有天生的并行特性、边界条件处理简洁、程序易于实施、能得到清晰的物理图像等独特优势。通过JRC数值生成法建立起在一定范围内的节理粗糙度系数JRC的二维岩体吻合裂隙结构。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LBM),设置出入口为非平衡态外推格式、上下岩体裂隙表面为标准反弹格式的边界条件,建立了模拟岩体裂隙渗流模型。通过C++编程实现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并验证了经典的泊肃叶流动。压力差为0.002和隙宽比为400:21的粗糙裂隙内,岩体裂隙渗流流态是线性次立方水流,并且随节理裂隙粗糙度系数JRC值的增加,次立方值偏离数值3越明显。在JRC=14.1的情况下,裂隙渗流在不同压力差驱动和不同隙宽、不同压力差下,可表现为次立方渗流、立方渗流和超立方渗流。  相似文献   

17.
李佩 《价值工程》2021,40(11):164-165
为了指导浆液扩散试验研究,文章基于注浆工艺和浆液扩散规律,选取注浆压力、裂隙宽度及水灰比作为表征浆液扩散范围的主控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AHP判断矩阵,计算得到了注浆压力、裂隙宽度及水灰比在评价体系当中的权重分别为0.52、0.28和0.2.根据所占权重大小排序,从而确定对浆液扩散范围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注浆压力,裂隙宽度次之,水灰比最小.计算结果通过了矩阵一致性检验,说明层次分析矩阵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注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在多数工程中都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理论公式还不能对注浆的成本和效果做出准确的预测。文章介绍了注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裂隙岩体结构面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的分形特征,初步探讨了用裂隙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确定注浆参数对注浆扩散影响大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5,(26):127-128
演马庄矿27112上回风联络巷掘进至接近27131回采工作面(下段)采空区时,巷道围岩破碎,裂隙明显,27131回采工作面(下段)采空区瓦斯通过裂隙涌至27112上回风联络巷,掘进工作面正前断面裂隙及炮眼瓦斯最大达到4%,巷道回风流瓦斯浓度达0.5%,给巷道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为降低采空区瓦斯涌出,采用帷幕注浆封堵采空区裂隙、高位抽采巷帮截流的方法治理采空区瓦斯。  相似文献   

20.
结构裂缝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作者根据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