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还处于缺位状态。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农业科技创新不同于工业或其他产业,政府应当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农业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主体。农业科技成果大部分是“公益产品”,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是“公共服务”,这种长期的持续性投入必须以政府为主体。另外,也要构建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共同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要显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实施主体的地位,逐步使农业企业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设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问题最终要靠科技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科。技体系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科研综合实力薄弱、科技创新资金不足、科技创新机制不活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山东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这些差距集中在高新技术方面,诸如: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依靠农业科技的突破和创新,而我国农业科技管理体制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劲的科技动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文章认为,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就必须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资金、制度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场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农场农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长期以来,科技创新对国有农场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在农场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稳步提高,农业效益成倍增长,促进了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农场农业摆脱了低水平徘徊的困境,正在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但由于我国国有农场地处偏远、经济结构单一、计划管理和场社不分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农场农业科技创新体制落后,缺乏活力,创新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等方…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技术保障.论文在阐述农业科技创新及其供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持续增长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布权 《特区经济》2006,(9):267-269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与科技这“三驾马车”实现的,而我国西部农业发展却在制度、市场与科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此,必须以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西部“区情”,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我国西部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马国平  梁宏 《科技和产业》2005,5(1):16-20,34
研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既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又是实现产业化的必然途径,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一体化则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之目标。  相似文献   

9.
江西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尧水根 《老区建设》2008,(22):11-13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核心,是实现农业高效、优质的关键,江西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就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本文就江西农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学科建设、人才管理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高,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差;社会资本有效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布局不合理,产学研协同机制缺位;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水平低;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对新趋势关注不够等,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短板.可通过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优化结构;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政府引导、多方共建,加快完善农业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市场导向的考核制度,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对农业新趋势研究的支持力度,实现"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的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