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和治理当今国际贸易的新兴力量,已使国际贸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更推动了中国贸易量的急剧增长.为了探讨GVC组织和治理下的国际贸易对中国内资企业在GVC中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和区分了进出口的不同渠道后,本文揭示了在中国贸易急剧增长的表象下,隐藏着GVC这样一种组织和治理的力量,可以对内资企业产业升级产生抑制效应,GVC本质上是一种主导性企业控制和俘获内资企业的力量.反思和调整中国加入GVC的方式,避免滑入GVC诱致的俘获型网络之中,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
《商》2015,(26)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代工企业在国际大买家的榨取下始终处于微利甚至无利的境地,因此怎么摆脱由GVC体系带来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多数学者从搭建NVC,促进链条升级的角度来解决如何走出GVC中的困境。但本文认为建立NVC之前必须先在一个区域形成产业价值链,等待区域价值链形成之后,在对这些产业价值链进行整合,分工和合作,然后形成NVC。因此本文从整合、分工和合作的机理来探究价值链,分析构建产业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最后用现存的成功案例为实现整合、分工和合作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区域一体化(Regiol Iategration,RI)的增多已经成为近来经济领域的重要趋势,而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则是南北型区域一体化在国际分工深化到产品内部下的实施机制.考虑到中国目前在GVC中遭受的低端锁定和区域发展失衡的困境,通过RI延伸GVC在国内的环节来构建国内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从而将竞争模式转变为链条对链条的竞争,就是一个的重大命题.为此,本文从RI的双重作用出发,首先分析了通过RI构建NVC的可能传导机制,即"垫脚石"作用;其次,鉴于RI的排他性本质,我们分析了RI对构建NVC可能的阻碍机制,即"绊脚石"作用;最后指出长江三角洲的RI,"天然"是中国构建NVC的第一块"垫脚石".  相似文献   

4.
邓春平 《商业时代》2011,(12):32-34
以服务外包方式快速切入全球外包价值链,是促进就业和实现潜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过程中,却不可忽视服务外包本身潜在的"俘获"型治理风险及危害。发达国家的发包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构建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商的升级过程进行俘获和控制。本文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服务外包中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的本质,及其对承接国服务外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LandScan人口分布数据库和县域人均GDP数据,综合考虑城市内部区域经济活动和人口密度构建了衡量城市多中心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并实证检验城市内部多中心结构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研究发现:城市内部多中心结构有助于提升企业GVC地位。机制分析表明,多中心结构主要通过效率提升路径助力企业GVC升级,具体来看,多中心结构提升了劳动力配置效率、国内中间品效率以及技术溢出效率。此外,均衡的多中心分布、主中心与次中心的邻近、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要素流动水平的提升均有助于强化城市多中心结构对企业GVC地位的提升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城市发展实践中依托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协调解决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利益冲突,实现两者的统一,是我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四个中国上市家电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发现商务模式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冲突与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当企业采取共享型商务模式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反之,当企业采取非共享型商务模式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就会出现冲突。  相似文献   

7.
陈奉磊 《中国市场》2010,(49):204-204
本文分别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升级的两条路径:"GVC整合"和"NVC整合"。  相似文献   

8.
彭琳 《北方经贸》2012,(5):113-114
现代企业已由单边治理模式逐渐转为多边共同治理模式,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时,也需要考虑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均衡。本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总体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构建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框架,提出了一套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空间上区分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时间上划分出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时期,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探索出口企业升级在两个市场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升级战略存在差异; 出口企业升级呈现出不同的市场演化路径,归纳为4类:市场稳定型、市场转换型、市场扩大型以及市场收缩型;市场演化路径会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企业遵从市场收缩型的演化路径是最好的选择,但相对于其他演化路径来说,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刘志彪 《财贸研究》2007,18(6):1-10
从需求因素视角入手,探析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以及相关国家竞争力的来源,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认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以及俘获型"结构封锁"价值链治理关系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层次需求市场的控制能力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机制分析,本文解析了由于对需求控制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四种国家发展模式,并以四国(地区)为例深入探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结构封锁"关系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本土企业如何利用本土市场需求结构空间的转换与逐步高度化,突破发达国家俘获型"结构封锁型"价值链治理关系"陷阱"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中领导者与配套企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目前发展较为迅速,集群中的领导者和配套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竞合关系,两者之间构成集群中相对稳定的产业链条。由于领导企业在集群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在培育产业集群、吸引和培养领导者方面应立足服务与管理,避免直接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2.
本案主要介绍 WTO 争端解决机构最近审理的“欧盟诉美国对英国的热轧铅与铋碳钢征收反补贴税”一案,围绕企业私有化改革前后补贴利益的变化问题,分析了专家组如何解释和适用反补贴协议。  相似文献   

13.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备受关注,而我国许多企业简单地将内部控制等同于规章制度、日常管理,这是非常粗浅的认识,与对企业内部控制内涵的认识偏差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积极行为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决策层、执行层和全体员工,任何层级和任何个人都不能超脱于内部控制之外.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统一起来考虑,并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深刻冲击企业资产配置决策,从而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构建演化博弈理论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过程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IV-GMM估计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创新能力,金融化程度越高,其创新能力越低。且该影响因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相对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对企业主营业绩具有负向冲击,不利于其长期成长。因此,应优化创新激励政策以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避免企业过度金融化。  相似文献   

15.
企业物流外包与物流企业博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志锋 《中国市场》2008,(10):52-53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外包正迅速被供需双方所认可。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物流外包供需双方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各种此消彼长的博弈。本文试从不同的物流业务现象阐述物流外包业务发展的趋势及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平  韩迎 《商业研究》2001,(12):30-3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产生了冲击,一个全新的概念──虚拟企业正在理论和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虚拟企业和传统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系统、管理功能、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等管理模式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企业政策是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包括发展性的扶植政策与体现公平原则的竞争管理和调节政策。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面临着均衡两种类型的企业政策,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艰巨任务;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做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政府与企业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薪酬是一种典型的用以降低代理问题的控制机制。以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为对象,从公司绩效、董事会监督及外部大股东控制三个方面对两类企业的经理人薪酬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代理理论中以绩效决定经理人薪酬的控制机制在我国非家族企业中是有效的,而在家族企业中效果有限;对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估,会计基础重于市场基础;代理理论在我国主要适用于非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Enterprises and Global Worl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ole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integrating economies isone of the central historical themes of the last two centuries.Although globalization—both in its current iteration andin its nineteenth-century form—has been widely studied,the role of the firm, as opposed to macroeconomic forces, hasyet to receive sufficient attention. Many research questionsremain, including the ro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 host country,the place of multinationals based in emerging markets, and theimportance of understudied sectors such as retailing. Businesshistorians should shift the focus of queries from "why" to "how"and go beyond the discipline's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alongnational lines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firm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20.
A “shipping war” has broken out between two friendly neighbouring countries: Estonia (a rather poor land; liberated of Soviet occupation in 1991), and Finland (a wealthy one; independent since 1918). Led by their trade union the Finnish dockers boycott Estonian ships demanding for Estonian sailors the salary in the same range as that is in wealthy West-European countries. Estonian Sailors' Union finds that such a war is not for their better work-conditions but against their working possibilities: the cheap labour force is the only possibility for a poor country to entice foreign investments in it. No matter how the “shipping war” will be solved – the problem will remain. This is the problem of two opposites – cheap labour force of poor countries and expensive one of wealthy countries –,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standing between them. Could such an enterprise survive without using the cheap labour force? And if it could, how could the poor countries survive then? Could there be found a clear unambiguous ethical solution? What ought to be the role of trade unions in suc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fli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