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行为变迁与盈余管理幅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拓展LLSV模型分析大股东效用函数变化,推测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程度、股权集中度等与盈余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股权流通程度的提高,大股东的盈余管理程度在降低,并且在股改后盈余管理的方向更加趋向于正向盈余管理;实施盈余操纵需要管理层的配合,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大股东更有能力实施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2.
以前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都是基于年度财务数据,本文则以股权再融资为背景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季度盈余管理现象.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时间分布特征.期望本文的研究为证监会加强中期财务信息的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郭均英 《财会通讯》2010,(12):88-91
本文从沪深两市中选取98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这些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等方面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股比例、增加了流通股比例、缩小了董事会的规模而使其效率得以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与盈余操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潜在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大股东进行盈余操纵的机理,大股东通过调整利润的时间分布可以改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从而造成股票再发行价格的提升,使大股东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存在盈余操纵成本的情况下,只要盈余操纵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实施盈余操纵就是大股东的最优选择,从而使盈余操纵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截至2005年底沪市和深市宣布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的前一季度,股改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为负;股改完成的后一季度,股改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为正;股改后几批的公司比前几批的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沪市的股改公司比深市的股改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低对价股改公司比高对价股改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  相似文献   

8.
采用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数据,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背景下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在股权再融资期间均有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倾向,且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业绩变差,且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业绩下滑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孙海燕 《财会通讯》2008,(10):55-5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股权分置在证券市场上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妨碍了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迈向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此,股权分置改革得以进行。这一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对公司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股权分置改革的绩效是一个预期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对股改后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角度,对股权分置改革可能带来的财务舞弊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更强烈的动机迎合分析师盈利预测;审计任期越长、高管持股越多,上市公司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可能性越大。大规模事务所(四大)对其具有抑制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达到预测的程度之间显著地存在着倒U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角度,对股权分置改革可能带来的财务舞弊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更强烈的动机迎合分析师盈利预测;审计任期越长、高管持股越多,上市公司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可能性越大。大规模事务所(四大)对其具有抑制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达到预测的程度之间显著地存在着倒U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代为背景,以200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与会计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国有性质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没有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流通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一、相关文献回顾 对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研究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因素以及盈余反应系数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4-2005年,2007-2008年的两组数据,分析了股改前后股权流转程度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改前后股权流转程度和上市公司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都是非线性的U型曲线,前者统计不显著,后者通过了检验。说明随着股权流通比例的提高,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5.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4-2005年,2007-2008年的两组数据,分析了股改前后股权流转程度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改前后股权流转程度和上市公司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都是非线性的U型曲线,前者统计不显著,后者通过了检验。说明随着股权流通比例的提高,对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追溯股权分置的历史,分析了其对公司治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并以宝钢股份为例,证明股权公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为,股权公置改革也还存在问题,公司治理并未因股权公置改革而一劳永逸,在全流通时代还要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本文对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马守研 《活力》2006,(7):52-52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逐步的股权分散化。从根本上说,股份全流通和大股东适度减持股份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绩效提升。但是具体作用效果还取决于法律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