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十二五"规划将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年均7%,比"十一五"预期目标低了0.5%,表明中国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此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是"知易行难",因为目前中国仍然面临"经济再平衡"的调整压力。只有化解"经济再平衡"的  相似文献   

2.
"宏观叫好,微观叫苦",这是许多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判。正确地认识经济形势,不但要看到这种好与苦的差别与对立,而且要看到其间的联系与统一。这样,才能增强改革信心。首先,"微观之苦"不是绝对的苦,而是苦中看好。国有企业面临较大困难不假,但从总体实力看,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在80年代平均递增12.4%的基础上,90年代以来平均递增达17.9%。从综合效益看,国有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达  相似文献   

3.
李琳 《中国审计》2005,(24):32-34
<报告>解析 2005年经济走势 2005年中国被称为"宏观调控年",其全年经济走势为世人所瞩目.央行在<报告>中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超过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2%左右.央行认为,总体来看,全年国民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经济环境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4.
<正>一、全球经济增长现状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另一场衰退。2011年生产增加量大幅度衰减。联合国在"2012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中预测:2012-2013年间世界经济将出现增长滞缓现象。2012年的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减缓。欧元区经济下降了0.6个百分点,而美国的经济形势相对复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值从3.5%下降到3.3%。亚太地区经济之前表现出良好动态,现在却表现出明显的反向增长趋势。对中国而言,经济增长率也略有降低。中国媒体曾引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的话,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7%,预计2013年增长率为7.5%。这是自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经济增长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们对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幅度基本扭转了1997年以来的下降局面,出现重要转机已达成共识.但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种较为乐观的意见认为,所谓重要转机就是"转折",国民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今年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8-8.5%.但连续3年增加国债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长,经济运行中已经累积了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宏观调控既要注意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又要提前预防通货膨胀.而悲观的意见认为,今年国际经济发展速度将减缓,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会降到7%.第三种意见认为,由于外需滑坡和内需增长活力不够,今年经济增长率估计为7.5%.因此,政策取向重点应是防止通货紧缩出现反弹.我们比较赞同第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6.
面对充满动荡与抉择的2012年,"2011第九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于2011年12月19日在北京市落下帷幕。新的形势蕴育着新的机遇,也包含着严峻挑战。物流企业和企业家们,如何把握机遇,创新思维,塑造新的营销模式和企业文化,将面临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修思禹  谢泽锋 《英才》2012,(10):89-93,88
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萎靡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经济减速,如何习惯在困境中生存成为各行业各企业面临的难题。虽然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如何"塑造未来经济"时刻拷问着每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从2011年GDP9.2%的增长下降至今年二季度的7.6%,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逐渐远去。《英才》记者调查采访中发现,参加达沃斯的企业家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8.
闾海琪 《数据》2005,(3):26-27
2005年,美国经济总体运行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但增速将比2004年有所放慢.支撑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有:长期低利率政策和刺激性财政政策使得经济积累了较强的自主增长力量以及企业投资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增长就有希望,不增长就会有问题,负增长就会带来大麻烦——这对任何经济体都一样。2012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二季度7.6%的增长数字正在触碰各方底线。经济界至少有三种判断:一种是"长期衰退论"——当下只是"秋天",接下去才是"冬天";另一种是"短暂减速论"——很快经济形势将触底回升;第三种则为"低速增长持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约90%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大",40%的企业家认为自己"不够幸福",企业家过劳死的高峰年龄为44岁,每年都有数不清的企业家英年早逝。在中国,企业员工的离职率从几年前的平均6%~8%增长到了现在的14%~20%。即便没有离职,也非常糟糕:有73%的人刚刚从前一个工作单位辞职,24%的人已经调换过3个以上的工作岗位,22%的人有可能在加入公司后的第二年就离开。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幸福危机!  相似文献   

11.
胡迟 《上海企业》2013,(1):26-30
2013年是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明年经济形势将好于今年。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外需仍将比较低迷,甚至有恶化的风险。国内环境总体上依然优于国际环境。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速预计将略微高于今年。一、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企业经营回顾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之年。在世界经济增长依旧不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已进入下半场,企业家们要学会适应新的运行环境与节奏。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大大放慢,但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从过去的"高增长"到当下的"稳增长",实质上是从一种均衡状态转向另一种均衡状态。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已进入下半场,企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11年1~7月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1~7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特征是,经济增长出现温和减速,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货币信贷紧缩效应明显显现,宏观经济正朝着政策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经济增长温和减速,总需求小幅放缓进入二季度以来,我国多项宏观经济指标出  相似文献   

14.
预期是魔鬼     
企业家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最大担忧,来自政府行为的不可预期;公众对社会转型不确定性的最大担忧,来自法治的不可预期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公布,有喜有忧,总体尚在"合理区间"之内。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的预测,除了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的共识之外,众说纷纭。企业家们研判中国经济形势,最怕的不是经济下行,也不是需求疲弱、产能过剩,而是摸不准政府会出台什么样的调控政策。企业家天生就是市场的一分子,他们能敏锐感知市场运行的细微变化,对行业的理解也远比一般专家深  相似文献   

15.
一、2011年消费形势回顾(一)消费增长总体情况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10年同比增长18.4%)。1~12月份各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速度分别为19.9%、11.6%、17.4%、17.1%、16.9%、17.7%、17.2%、17%、17.7%、17.2%、17.3%和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速比2010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高于2009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看,我国经济仍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的过程之中,也正在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不断调整、退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以居民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为基础的发展方式正在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23日,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提出"十二五"总体思路,部署2011年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趋突出,物流装备市场需求同样保持较快增长,物流装备企业的生产步伐继续加快。据国内一些较具规模的物流系统集成商和专业设备供应商的业绩数据推型,2011年我国物流装备需求及产值同比增长约为  相似文献   

19.
一、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一)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发展状况1.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总体增速由快转慢目前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7个产业。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019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制造业部分实现工业总产值7850.35亿元,增长11.5%。2012年,由于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国外市场低迷,国内经济增长出现内生性下滑,部分市场需求萎缩以及上海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整、关闭、转移一些落后产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部分发展速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会低于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缓慢回落,社会消费品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增长幅度可能会明显下滑,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在8-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