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行之有效的后勤激励机制,是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后勤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的基础上,认为建立激励机制必须遵循战略导向、公平、行业竞争性、利害关系、透明性和多通道等六个基本原则;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校后勤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开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体系,采用激励机制,针对学校的后勤管理现状,必须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改造,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高校服务。  相似文献   

3.
张琳  艾方 《时代经贸》2008,6(5):223-224
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必要前提.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都离不开健全的员工激励机制,否则,企业的发展会受到阻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培育问题.当前,我国的不少企业对激励机制缺乏完全的理解,没能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就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激励、激励机制的内涵,接着分析了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激励机制建立与应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保障.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或者即使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的流失问题较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开始引入激励机制,并应用好激励的主要形式,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作用,实现企业优秀人才的保留.  相似文献   

5.
构建绩效导向的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柏林  李宁 《经济师》2010,(6):110-111
结合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在对高校后勤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在企业内部建立绩效导向管理体系的必要性,运用现代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体系、绩效管理办法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制度推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3,(7)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企业文化、用人制度、薪酬福利分配制度三个方面对建立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进行了论述,对激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构建企业负责人激励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企业负责人激励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企业负责人激励机制建立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要“以人为本”,有效激励企业负责人,建立富有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尤春卉 《经济师》2005,(1):147-148
人力资源管理,是将组织内的所有人力资源作适当的获取、维护、激励以及活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和活动。由于历史、社会以及后勤自身的原因,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有管理职能不完善,缺乏留住人才的环境和条件,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不重视、不规范,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等等。高校后勤要向社会化方向迈进,就必须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以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等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内部分配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行岗位工资制,建立一套适合后勤发展的内部分配制度,是高校后勤人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高校后勤内部分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合理的工作人员激励机制,激发企业人才的潜能,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虽然企业意识到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对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还有待完善。通过阐述企业激励机制对员工的重要性,在分析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红 《经济师》2007,(10):118-1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也迈上了社会化管理的道路。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后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后勤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只有更新后勤管理传统观念,构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才是增强高校后勤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创建精确而公平的激励机制;创建多种激励综合运用的机制,以调动不同阶层,不同岗位,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通过结合同煤集团、兖州集团、联想等在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粗浅地探讨了国有企业在建立和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原则和需要考虑的问题,以便推动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彪 《经济师》2005,(9):106-106
如何对高校剥离转制的后勤企业或经济实体实施监管,是高校后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探讨了加强高校后勤企业监管的重要性,总结了加强高校后勤企业监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分析了监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许青云 《当代经济》2010,(6):120-12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较好地反映了后勤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力地保障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高校后勤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本文通过对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完善的对策是:政府应规范高校后勤市场,制定与落实相关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要求;理顺产权关系,明确高校和后勤权责;建立科学化的后勤管理制度,树立市场意识;加强人事制度改革,注意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企业改制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后勤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将成倍增加.内部审计正是预防企业经营失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内部审计成为拥有很大自主权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高层次的监督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对我国高校后勤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后勤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高校后勤集团办公室的工作内容与特点,从规章制度、人员配置、工作规律、工作创新、激励机制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传统的高校后勤产业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理顺高校与后勤产业的财务关系,规范会计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经营活动的成本核算,成为高校后勤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高校后勤产业又不同于社会上的企业,它具有特有的产业属性。高等教育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产业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科研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后勤的内部会计制度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遵守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接受学校监察、审计和财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高校后勤产业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激励机制失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失灵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导致经济效率损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基于经济人假设而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以促使代理人的经营目标与委托人一致,从而避免效率损失.其中,被普遍采用的是薪酬激励机制.但是,薪酬激励机制并不能根除信息失灵的弊病,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本文列举了两个比较隐蔽的方面,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分析"利润分成合约",并利用博弈论来分析雇佣双方的行为选择,结果表明该激励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出现失效,雇佣双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其偏好和行为选择往往不一致,导致效率损失.这个现象被称为"激励惰性"问题.信息失灵的存在还可能使激励机制产生副作用,导致低效率员工驱逐高效率员工的"逆向选择"现象.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差额累进分成制度"和"员工竞赛制"以及与其他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彪 《经济师》2003,(3):91-92
高校后勤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经济活动 ,既有经济特点 ,又有教育属性。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运行模式、服务价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提出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电信企业为例,首先探讨了当前电信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电信企业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忽视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忽视精神激励在企业中的作用.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完善薪酬激励体系,健全企业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机制,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等途径来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