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一、环境侵权的概念和特征马骤聪老师在其著书《环境保护法》中指出:"危害环境的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其侵犯的客体包括他人的财产权、人身权和环境权。对财产权的侵犯,是指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使他人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于一九九三年九月二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提出了“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行为”概念,本文对此行为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一、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其违法构成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鲁克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演,冒充他人企业的名称和姓名,伪造冒用商品质量标志的行为。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构成:1、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是国家经济管理秩序.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关于假冒伪劣…  相似文献   

3.
王谆 《理论观察》2010,(3):52-54
抢劫罪强调的是对财产所有权中占有权能的侵犯,不动产的不可移动性不影响行为人对其进行非法占有,不动产作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满足抢劫罪“当场劫取财物”的客观构成要件,将不动产纳入抢劫罪的犯罪对象也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成功立法例,明确不动产作为抢劫罪犯罪对象的地位,以完善我国刑法对抢劫罪的规制,更好地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267条第二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的规定,从一开始就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等各方的诟病。文章分析了“凶器”的内涵及判断标准,论述了“携带凶器”的各种情形及其与抢夺行为的关系,提出了在抢夺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的,不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而应定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并与抢夺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人的价值与生命价值 在价值哲学中,人的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人能够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效用性.通常的观点认为,价值客体的这种效用性,就是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彭文伟 《魅力中国》2014,(26):306-306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结果。行为人实施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的主观罪过形态是故意还是过失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数个实行行为人共同实施故意伤害行为部分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此时未直接导致加重结果发生的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亦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盗窃罪与诈骗罪作为侵犯财产类案件,两者的犯罪主体均为-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客体上表现为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者所不同的是客观方面存在差异,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手段已即获取财产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8.
抢劫罪的认定问题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议和观点,尤其是关于抢劫罪的犯罪对象问题、抢劫罪的实施手段的认定问题以及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问题,更是法学理论和法学实践关注的难点和焦点。显然,明确界定抢劫罪的犯罪对象、掌握抢劫罪所采用的犯罪手段以及清楚了特殊的转化型抢劫罪的特点及构成,对司法实践的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直被人们当做探究人与人关系的科学理论,因为这个哲学关系是具有实践依据价值的,只有透过现象才可观察到人、事物界限的本质.当代媒介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微信、qq平台等新的媒介工具,给人们的沟通与关系建立提供了多种可能,信息不再是单项传播,而是多元传播.虽然从关系建设层面,当代媒介工具发挥了对信息交流的极大影响作用,但却没有很好地引领、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认识论中的客体关系保护,信息接收的主被动性严重混淆.基于此,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下对当代媒介工具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观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民在网络中的不正当行为引发出“网络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信息与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网民各种情绪在网络中寻求表达、网民专业技能在网络中不正当发挥”等问题。“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传播他人隐私,恪守道德底线”是网民应遵守的自律准则和应履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52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对转化犯问题有所探讨,但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这个特殊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其他犯罪形态故意杀人罪容易弄混淆,故本文针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结果加重的、牵连的、结合的、想象竞合的、数罪并罚时的故意杀人罪对比研究,以及转化犯与注意规定、法律拟制分类辨析,以期更好进行立法、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吕文巧 《魅力中国》2011,(21):166-167
新刑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做了规定,并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概念上的误解和做法上的偏差,成为刑事司法与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学术界对有关逃逸行为的认定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因此,从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特征、罪过形式、司法认定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进而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疑难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一甄别,以正视听。并且在此基础上,综观国外立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方面的立法完善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蒋蓉 《特区经济》2005,(3):235-23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我国1997年《刑法》明文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便是此趋势的体现。但是这一规定是否科学,完备仍有探讨的价值与余地。一、刑法中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对于商业秘密的各种权利,其侵犯的对象就是商业秘密。所以,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对于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及学说对商业秘密的定义纷繁芜杂。美国《经济间谍法》第1839条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是指各种形式与类型的财务、商务、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信息。包括资料、计划、工具…  相似文献   

15.
吴静 《西部大开发》2009,(11):75-76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犯罪历来都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最高的一类犯罪,同时,抢劫犯罪既侵犯公私财产权利、又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以其性质严重性和高发性,为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专利权是一种民事财产权,在专利权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是专利侵权行为。对专利侵权行为及由此产生的侵犯专利权的民事纠纷,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与行为人经过协商来解决,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对于明喻概念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明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本文就这一问题尝试性地进行了探讨,分别从“人”比“人”和“物”比“物”两个层面举例说明,指出明喻中分别作为本体和喻体的两种事物可以是同类的,同时强调再次重新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明喻修辞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郝莉君 《魅力中国》2014,(17):286-286
本文从交通肇事罪“逃逸”与“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出发,分析了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对交通肇事后逃逸及因逃逸致人死亡分别做出了法律定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实务提出了针对该问题的立法及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博 《魅力中国》2014,(27):213-213
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会受到很多客体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研究人的解放问题,对于合理地有条件地摆脱束缚,使人获得自由,进而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毋宁说,“人的解放”问题的核心关注点在“人”,这也给我们在研究此问题上提供了很重要的价值,即始终将核心放在“人”这个主体对象上,对“人”的解放,是“人的解放”所涵盖面得以有效、综合的解放和“人的解放”解放的核心。在充分理解这一深刻内涵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人学思想--“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了"合同"这种形式.因此,界定"合同"的内涵外延,对于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同诈骗罪侵犯的主要客体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故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是进行市场交易的一种法律行为,否则不会侵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就不会构成合同诈骗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