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何文凯没想到,一句出于辟谣的调侃,会让他置于聚光灯下。“我缺钱,我对二十万感兴趣,请楼主组织人扒我,然后帮我讨要二十万!”看到网上一则假冒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名义发起的“二十万悬赏清官”帖,他带着些许揶揄,在实名认证微博里敲下这段话。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就达到了百万,他自己因此上升为“网络舆情”,还被贴上“官员求人肉”的标签。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马克思作过明确的论述。他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马克思这段话,我国理论界理解很不一致,对此如何理解,本文谈一点体会。理论界有的同志引用马克思这段话来证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有的同志则引用这段话来证明马克思没有把生产力排除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这两种观点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立政府官员声誉激励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政府官员道德风险问题的办法是对官员进行激励与约束,声誉制度是其中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政府官员声誉激励的主要障碍是政府官员缺乏对未来利益的心理预期、政府官员信息披露不充分、对政府官员机会主义行为排斥乏力。建立政府官员声誉激励制度,要制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划改革官员职务晋升制度,完善官员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官员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加大惩处力度,营造一个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官员规模、公共品供给与社会收入差距:权力寻租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官员规模、公共品供给效率以及社会收入差距是当下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把三个问题纳入到一个故事框架下来分析和解释。生产的进行需要官员提供资源帮扶,这需要通过雇佣下级官员来做到;当私人利益进入上级官员的收益函数时,上级官员就会促使资源的供给"人为"稀缺来设租,从而便于下级官员从生产者处收取资源租金;而资源租金的收取使得下级官员的收益高于其外部选择权收益,从而增加了下级官员职位的竞争性,又由于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职位任命权的垄断,使上级官员从下级官员处收取职位租金。分析表明,权力的设租寻租行为是造成社会收入差距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个能较好限制官员关注私人收益的社会中,官员规模较小、公共品供给效率较高且因权力寻租而造成的社会收入差距较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职业生涯考虑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会选择努力工作,树立工作能力强的声誉;而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已经被上级政府了解,晋升无望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了工作的动力。领导干部终身制会产生激励不足,而官员的任期制解决了地方政府官员努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主持撰写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列举了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五个高危官员群体,将其面临的五大形象危机描述为:不雅事件成贪官标签;露巨富触犯公众;"被牵连"事件有增无减;"误伤""恶意中伤"增多;"被危机"成为新焦点。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的研究只见政府不见官员,但政府行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官员行为,官员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主体。本文以2001-2009年期间A股发生募资变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官员年龄、学历、任期等特征对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年龄越小、学历越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几率越大;随着任期的增加,募资变更几率呈现倒U型变化;官员年龄越小或学历越低的官员任期接近4年时,募资变更几率更大。并且官员特征对募资变更的影响因不同来源、任职地区以及国企产权对应的行政级别而异。本文从募资变更视角将政府"掠夺之手"研究拓展到官员个人层面,有助于我们认识官员个体差异在企业微观行为中的影响,也对近年的干部人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岳 《经济视角》2013,(10):10-11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基于现阶段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工作进度不一、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通过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分析,从政府与官员博弈的角度研究影响制度实施的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现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丽  胡植尧 《经济学报》2023,(2):153-174
本文使用2007到2016年官员晋升数据与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匹配,实证考察环境治理对官员晋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治理促进了官员晋升;环境绩效考核和经济绩效考核并存,环境绩效在官员考核中被强化,经济绩效被弱化。从区域角度看,北方地区更强调以经济增长的方式晋升,南方地区注重以环境治理的方式晋升;相比非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官员通过环境治理晋升的概率更高。从官员特征看,官员任期越长,环境治理对官员晋升的影响越大;使用逆温作为工具变量,并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当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调整绩效考核比重,建立“因地制宜”的官员治理体系、建立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激发官员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尤其是多务型官员与单务型官员之间的"跨务型"交流能否以及如何提升任职绩效,是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以省级审计官员的交流任职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具有地方主政经历的审计官员的审计监督效果,来探讨多务型官员向单务型官员交流任职对任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官员的地方主政经历能够促进政府审计发现问题,并...  相似文献   

11.
付彩芳 《技术经济》2020,39(7):193-199
在环境治理问题上,地方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主政官员的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0年间中国169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官员特征对城市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①官员年龄对城市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本地任职、接受过党校教育、有工程师职称的官员更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②官员特征对环境治理绩效分解指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③官员特征对城市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官员个体差异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也可以为干部人事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2017,(2):156-170
本文检验了地方官员对地区间资金流动的作用。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数据,在匹配省委书记个体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官员政治关联地区即出生地、第一工作地和来源地的资金是否会跟随官员流动,并进一步检验了官员异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非任职年份,在官员任职期间,其出生地和来源地的资金会更多地流入任职地区,存在"钱随官走"的现象,但第一工作地的资金未显著增加。而政治关联强度越大的地区,"钱随官走"的效应也越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基于情感和理性的平衡,这一效应还会因官员的任期、年龄及来源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本文的结果表明地方官员与资金流动的关系可能是源于官员情感与理性的平衡。本文的结论为完善我国地方官员治理及深化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官员董事这一特殊政治关联的视角,本文将对政府股权与银行行为关系的研究推进到董事会层面。我们以我国2006-2010年的城市商业银行样本考察了官员董事对银行审慎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官员董事特征及独立董事、女性董事的作用。结果表明相比没有官员董事的银行,存在官员董事银行的审慎行为较差,且官员董事的行政级别越高、年龄越大,这种作用也越大;更重要的是银行股权性质事实上并没有对审慎行为产生显著而稳健的影响。同时,独立董事能够显著的弱化官员董事的作用,且在没有官员董事时,女性董事能够增强银行的审慎行为。此外,我们还考察了样本选择偏差和变量定义问题,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同时考虑财政分权、政治晋升和腐败三个因素对地方官员行为的影响,进而构建了理论模型。从中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基本模型中,地方官员对政治晋升的偏好程度越高,则其努力程度越高、腐败程度越低。而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官员的努力也越高,但对腐败水平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在进一步假设腐败会被惩罚的拓展模型中,基本模型的大部分结论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分权程度的对努力的影响也变得不确定了。除此之外,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对官员腐败惩罚的力度和对官员腐败的惩罚准确程度的影响,相关命题表明,如果对官员腐败惩罚的越严厉,并且对官员腐败的惩罚越准确,官员努力水平和官员腐败程度都会变低。通过对研究结论的分析,我们还对以往文献的结果进行了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中国官员腐败现象的实际出发,通过构建短期博弈模型和长期博弈模型,说明现行体制中民众对官员监督权缺失,依靠上级评价下级使得腐败被发现的概率较低,官员在短期和长期都可以通过腐败行为使得自身收益最大化。模型还对中国腐败官员具有"晚节不保"的特征作出了解释。随后,我们进一步解释了民众对官员的监督权利对消除腐败现象的重要作用。提出赋予民众监督官员的权利,并努力打造政务公开的制度环境是消除腐败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6.
垄断政府人员臃肿与工资刚性的经济学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垄断政府工资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规划模型发现,从政府官员总量角度看,政府机构不存在人员臃肿、人浮于事。但是,在官员资历工资制占主导地位的政府最优决策路径上,从政府官员构成角度看,政府机构存在人员冗余、工作低效率等情形,并且在政府最优决策路径上,资历工资制度将进一步强化官员工资刚性,扭曲垄断政府劳动力需求曲线;政府官员工资率与官员规模同步增长,从而,垄断政府机构中人员臃肿、人浮于事与高工资成本等现象并存。因此,资历工资是导致垄断政府各种弊病的根源,重建政府官员工资制度应成为垄断政府改革焦点与核心。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07年两会期间重要问题被提出,官员职务消费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悉,国家即将出台官员职务消费标准。作为反腐的一项措施,规范官员  相似文献   

18.
李洪涛  刘馨 《财经科学》2023,(8):93-107
在中国独具特色的党政干部任职制度下地方官员存在广泛的异地任职的情况,形成了府际间的政策学习与模仿,使得发展优势地区的成功经验借由官员异地任职得以扩散推广。本文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运用高阶理论、政策扩散理论将官员“西进”任职与城市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投资带动、重复建设两个维度着重探讨官员异地任职与政策扩散的运行逻辑,分析官员“西进”任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原因。再将手工整理核对地级市官员异地任职、挂职、再教育经历数据库与城市宏观经济数据相匹配,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边际效应分析对官员“西进”任职与城市发展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官员“西进”任职对城市GDP起到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官员“西进”任职不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城市蔓延扩张建设会进一步放大官员“西进”任职对城市短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发展效率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丽娟 《经济师》2011,(9):59-59,65
某些官员退休后的"期权腐败"主要表现为"发挥余热式"、"人身依附"式和"投桃报李"式。心理落差是省数退休官员"期权腐败"的主要原因。通过消除隐性的"权力磁场"、增加对退休官员的监督考核、消除官员退休后的"心理落差"、完善法律法规、破除干部选拔任用的人身依附关系等方式,不但可使退休官员发挥余热,继续服务于社会,也有利于预防权力期权化。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6,(6):98-113
本文利用2013年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下称"禁令")引发的上市公司"官员独董"辞职潮这一自然实验,来探讨离退休官员到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政商旋转门"现象这一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与一般独董辞职相比,官员独董因禁令辞职导致公司市值在公告日前后5天下跌超过2%;第二,负面市场反应随着官员政治级别提高而增大;第三,公司既有的政治关系,无论是国企背景还是高管政治关系,都不足以抵消官员独董辞职带来的市值下跌;第四,官员独董的价值至少部分来源于给公司带来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公共资源;第五,无论监督还是咨询,官员独董的表现均不优于(甚至差于)一般独董。综合这些证据,意味着官员独董的价值主要来自于官员身份所带来的资源获取和寻租功能,而不是更好的监督和咨询作用。本文不仅从寻租的新视角补充和拓展了独立董事的现有研究,而且从政策效果(市场反应)上为政府部门在其他领域规范官员兼职以及通过遏制"政商旋转门"从制度层面抑制官员腐败提供了可行性和有效性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